吴师道(1283—1344),字正传,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早年读宋儒真德秀遗书,深受影响。少时与许谦同师金履祥,登至治元年(1321)进士第,授高邮县丞,再调宁国路录事,乱兵过境,唯吴师道敢弹压之。会大旱,共筹得赈灾粮7万7千余石,30余万饥民赖以存活。廉访使荐于朝,以疾辞归。后至元元年(1335)迁池州路建德县尹,有惠政。以中书左丞吕思诚、侍御史孔思立荐授国子助教,不久升为国子博士。执教一本朱熹之旨,而遵许衡成法。至正三年(1343)以丁忧南还。次年江浙行省请吴师道主持省试,吴师道因病未成行,并上书请致仕。朝廷准其以礼部郎中致仕,命未至而卒于家。
早年喜记览,工词章,才思涌溢,二十岁之后,攻读真德秀之书。他与黄溍、柳贯、吴莱等相与往来唱和,诗文有法度。其文多阐释义理,排斥释、老,笃守师传。黄溍在其文集序中称赞他的文章“剖析之精,援据之博,议论之公,视古人可无愧”。他主张诗人应亲历其境,认为“作诗之妙,实与景遇,则语意自别”,又非常推崇陶渊明诗,论诗不拘一格,说即使卢仝奇怪,贾岛寒涩,也自成一家(均见《吴礼部诗话》)。胡应麟对他的诗评价颇高,认为他的五言古诗“清新峭拔,一洗纤靡议论之习”,“七言古最长,《十台怀古》诗,气骨铮铮,时咸脍炙”,五言律诗佳句“整丽有格”,也指出他的诗歌的不足,五古“字句间有离去者,较之当行,不甚合耳”,五律“全首完善者稀”。吴莱极为推重他,曾赠诗说:“恢奇俊伟莫子若,便可上拂句陈垣。”他答诗说:“丈夫穷达岂所论,要以不朽垂乾坤。”其抱负不仅在诗,可是近四十岁才得为县丞,所以诗中每有不得意的感叹,如《秋怀》,“微官”二字在其诗中频频出现。其诗内容较丰富,有身世之感、民间疾苦、题咏赠别、闺情、怀古、写景等等,风骨遒上,意境亦深。胡应麟欣赏他的古体,其实他的七律也具功力,如《赤壁图》、《野中暮归有怀》,前者颈联“丈夫不学曹孟德,生子当如孙仲谋”,沿用前人语言组成对仗,极为巧妙,后者意境凄凉而深沉。著有《吴礼部诗话》一卷,《敬乡录》十四卷,另有《战国策校注》十卷,诗文集传有《吴礼部集》二十卷,附录一卷,有黄溍序。诗九卷,文十一卷。生平事迹见集中附录张枢《元故礼部郎中吴君墓表》、杜本撰《墓志铭》,《吴先生碑》(《宋文宪公全集》卷三○)、《元史》卷一九○、《金华贤达传》卷一○、《金华先民传》卷二、《(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元儒考略》卷三、《两浙名贤录》卷四、《宋元学案》卷八二、《新元史》卷二三五。
十四卷。元吴师道撰。本书为补宋洪遵《东阳志》中所记人物之缺而作,始自梁朝,迄于南宋末。每人皆先述其事迹,后录其诗文,并间有吴氏考证、按语。体例略近元好问《中州集》,但元氏借诗以存人,吴氏则因人以存诗文,故或有仅载篇目而不录原文者。其编辑宋人小传,是在《宋史》未成以前,故记载多有异同,亦有《宋史》不载之事。于史颇资参考。有清李小雅抄本,缪荃孙、瞿熙邦校并跋,四册(现藏北京图书馆)、《四库全书》本。此外,近人张钧衡撰《考异》一卷,《辩疑》一篇,收入《适园丛书》第一集。《续金华丛书》 (史部) 亦有《敬乡录》十四卷附《考异》一卷本。 查看详情>>
元代诗论著作。今本不分卷。吴师道著。收诗话67则,录时天彝评诗语18则,《词附》7则,共计92则。《知不足斋丛书》本有厉鹗的跋文。全书内容无次第,涉及对诗义的理解,论诗中的命义、字义、用韵、对偶,对诗作者、内容的考辨,对旧注的补正,录佳篇、佳句及有关的逸事、评语,收辑佚诗等等。前为读陶潜、朱熹诗随笔数则,后则大多为宋元间诗坛见闻,偶亦有评论之语。如重视实历,以为“作诗之妙,实与景遇,则语意自别。古人模写之真,往往后人耳目所未历,故未知其妙耳。”另悉录时天彝书《唐百家诗选》后诸评,以为其深知唐人句法,亦可见吴氏宗唐的艺术。 查看详情>>
注释书。元吴师道撰。《四部备要》本33卷。《战国策》编自汉刘向,注始后汉高诱。传至北宋,正文及高注均有佚缺。曾巩曾合诸本作校补。南宋时姚宏及鲍彪以曾巩校本为基础,分别作注。姚氏仍刘向所定编次,稍补高注之缺,重校正,兼训释,凡所增注,悉冠以“续”字,是为姚氏续注本。鲍氏则打乱刘向旧有章次,以王系事,重定编次,又考之《史记》诸书,新为之注,是为鲍氏新注本。吴师道以为,鲍注虽于高注讹漏多所补正,然缺失仍多。便以鲍注为底本,参以姚注,重作校注,撰成此编。是书一仍鲍氏所定章次,但又取刘向、曾巩所校33篇486章旧第置于卷首,以存旧本章次。是书为校补鲍注而作,凡校正者,标以“正曰”;凡补注者,标以“补曰”。书首有《校正凡例》并自序。《四库提要》称是书“撮举彪注之大纰缪者凡19条,议论皆极精审。其他随文驳正,亦具有条例。古来注是书者,固当以师道为最善矣。” 查看详情>>
词话。元吴师道(1283—1344)撰。一卷。师道有《礼部集》已著录。词话仅七条,原附诗话之后。“欧阳有伪”一条,以为欧阳修词中杂有伪作,“亦有鄙亵之语一二厕其中,当是仇人无名子所为”,指出欧词杂有他人之作,颇有见地;“仇人”之说,未免武断。所论较见精审,如论及《木兰花慢》一调时,举柳永所作中“倾城”、“盈盈”、“欢情”为例,并与吴激、元好问同调词相较,谓柳永词最得音调之正。有《知不足斋丛书》本。 查看详情>>
诗文别集。二十卷,附录一卷。元吴师道撰。师道年轻时与许谦同师事金履祥,所著有《易杂说》、《诗杂说》、《书杂说》、《春秋胡氏传附正》、《战国策校注》、《绛守居园池记注》、《敬乡录》等。此二十卷诗文集系清人王士禛抄自昆山徐秉义家,因而传于世。本名《兰阴山房类稿》,因师道致仕以后授奉议大夫礼部郎中,遂以官名为集名。卷一为赋,卷二、卷三为五言古诗,卷四、卷五为七言古诗,卷六为五言律诗、五言长章,卷七、卷八为七言律诗、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卷九为七言绝句,卷一○至卷二○为文。附录有吴师道墓表、墓志铭和碑。又有明写本《吴正传先生文集》二十卷,前有黄溍序,附录墓表、墓志铭和《元史》本传,显然不是昆山本。《四库全书》所收为昆山本。 查看详情>>
又称《战国策鲍注补正》。训诂著作。元吴师道著。10卷。吴氏认为鲍彪虽然纠正了一些高诱的伪漏,但并不尽善。便用姚宏续注与彪注参校,又杂引各书加以考正;其篇第注文,仍按鲍氏原貌,只在各条下面用“补曰”、“正曰”加以增补、订正;书前列出刘向、曾巩所校33篇486章的次序,以存古本原貌。吴氏在《自序》中举出鲍注的大纰缪共19条,评论都很精到;书中随文驳正的,也很有条理。这是《战国策》的最佳注本。有《四库备要》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