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学著作。又名《春秋左传正义》、《左传注疏》。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陆德明音义。六十卷。杜预注本名《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以往经、传各自单行,至杜预始将二者合并,兼为之注,故名“集解”。杜预能综观全书,以《左传》中“凡例”为据,故其注颇有条贯;又注重史事与典制,能以经传相互发明,所注大多剀切;注文也极简要明通。故此书行世后,汉魏诸旧注渐以淹没。但也有望文生义、疏于地理等弊。孔颖达疏本名《春秋左传正义》。 查看详情>>
本书以《诸子学略说》和《诸子略说》为主,汇集太炎先生论诸子之大部分文字,精心编辑点校而成。太炎先生治学,贯通经、史、子、集,其于先秦之儒、道、墨、法等家学说尤有深入研究,其论诸子之是非得失,每有独到之见解,而又能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诸子学略说》一书为太炎先生治诸子学之毕生心血,实为先秦诸子思想入门之最佳读物。 查看详情>>
光绪三十二年(一九〇六)廖平先后任教于成都补习学堂、成都选科师范、成都高等学堂、成都府中学堂、成都客籍学堂、成都县中学堂。《群经总义讲义》是其经学讲义。据廖宗泽《六译先生年谱》,《群经总义讲义》共二册,其中第一册十六课:《雅言翻古》、《论作述》、《先野后文》、《世界进化退化分经表》、《大小六艺》、《教育史》、《开士智》、《忠敬文三代循环爲三等政体》、《礼失求野》、《神权驳》、《宗法非世族政治》、《中外古今人表》、《谶纬》、《阙疑》、《中国一人》、《墨学道学均出孔子辨》。第二册共六评:《尊孔》、《世界先野后文》(附《世界进化退化简明表》)、《教化由小而大》(附《孔子前后皇帝王伯不同表》)、《论知行之分》、《立德立功与立言之分》、《俟后新经》(附《专经统各科学表》)。后附《左氏春秋十二要》、《左氏春秋十论》、《左丘明考》。各课的写作有先后,又其目有与三十一年所拟《群经大义补题》相同者,当係本就《补题》撰録而别有增补。由于廖平在这几年读到不少西学译籍,故其书多以中学与西学互证,而对西人政治、学术、风俗多持批评态度。可惜其书今仅觅得第一册(蒙文通先生收藏,蒙默教授提供),已非完璧。不过下册及附録各题,多已刊于《国学荟编》等杂志,皆已收入本《全集》,基本上可见其全貌。今据光绪三十三年刻本整理。 查看详情>>
十卷。元赵汸撰。赵汸尊其师黄泽之说,《春秋》以《左传》为主,注则宗杜预。《左传》有所不及者,以《公》、《穀》二传通之;杜所不及者,以陈傅良《左传章旨》通之。此书即是采陈傅良之说以补杜氏《集解》之未及。赵氏认为,杜预偏于《左传》,陈傅良则偏于《穀梁》,如果用陈氏之长以补杜氏之短,用《公》、《穀》之是以救《左传》之非,则双方皆可得笔削义例。触类旁通,传注得失、辨释悉当。不但有补于杜注,有功于《左传》,即孔子不言之旨,亦灼然可见。其《自序》云:“《左氏》于二百四十二年事变略具始终,而赴告之情,策书之体亦一二有见焉,则其事与文庶乎有考矣。其失在不知以笔削见义。《公羊》、《穀梁》以书不书发人,不可谓无所受者,然不知其文则史也。夫得其事究其文而义有不通者有之,未有不得其事不究其文而能通其义者。故三传得失虽殊,而学《春秋》者必自《左传》始。”赵汸因其师黄泽《春秋》有鲁史书法,有圣人书法,必先考史法而后圣人之法可求,若基本原脉络,则尽在《左传》”之教,乃取《左传注》诸书读之,“数年然后知鲁史旧章犹赖《左氏》存其梗概。……又十余年,又知三传而后,说《春秋》惟杜元凯、陈君举为有据依。”此书与其《集传》,在宋元皆为用力较勤之作。现存元至正二十年刻、明弘治六年重修本、明初刻本、明正德汪克锡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玉玲珑阁丛刻本。 查看详情>>
亦称《礼》或《士礼》,作为儒家经典,也称为 《礼经》,成书约在春秋战国时代,也有人主张为孔子所撰。全书17篇,现今通行本、即郑玄所注本的篇次是: 《士冠礼》第一,叙贵族子弟在20岁所举行的加冠典礼; 《士昏礼》第二,叙贵族结婚的礼仪; 《士相见礼》第三,叙贵族之间相见、送礼或回拜的礼节;《乡饮酒礼》第四,叙乡里定期举行的以敬老为中心的酒会仪式;《乡射礼》第五,叙乡里定期举行的射箭比赛的仪节; 《燕礼》第六,叙诸侯与大臣们举行酒会的礼节; 《大射礼》第七,叙国君主持射箭比赛的具体仪节; 《聘礼》第八,叙大臣出国的礼节; 《觐礼》第十,叙诸侯朝见天子的礼节; 《丧服》第十一,叙人们对死去的亲友,根据亲疏远近而在丧服和服期上有种种差别的制度;《士丧礼》第十二,《既夕礼》第十三,这两篇叙贵族从死到葬的仪节;《士虞礼》第十四,叙贵族埋葬父母后,回家所举行的安魂礼; 《特牲馈食礼》第十五,叙贵族定期有家庙中祭祀祖祢的礼节; 《少牢馈食礼》第十六,《有司彻》第十七,这两篇叙述大夫一级的贵族在家庙中祭祀祖祢的礼节。此为仪礼白话文。 查看详情>>
傅斯年著。载1919年1月《新潮》月刊第1卷第1号。中心是宣扬实用主义的人生观,认为“供给人生的发达与成功的是有用,有用就是真;损害人生的发达与成功的是无用(包括有害),无用就是假”。认为实用主义的观点是“拿人生解释人生,是现在思想潮流的趋势”。文章批判中国传统的人生观,认为传统人生观念的核心是“遗传的伦理主义”,“他以为人为道德而生,——为圣人制定的道德而生”,这是“硬拿着全没灵气的人生信条,当做裁制人生的一切标准”。反映了作者当时主张批判封建伦理,提倡个性解放的思想。 查看详情>>
五十卷。陈经(生卒年不详)撰。经字显之,一字正甫,江南西路安福(今属江西省)人。一说福建长溪人。南宋经学家。庆元间进士,官至奉议郎、泉州泊干。经一生嗜书成癖,启益后学为多。所着除《尚书详解》之外,尚有《诗讲义》、《存斋语录》诸书,已失传。经该书自序称“今日语诸友以读此书之法,当以古人之心求古人之书,吾心与是书相契而无间,然后知典、谟、训、诰、誓、命皆吾胸中之所有,亦吾日用之所能行”。其说近似陆九渊“六经注我”之说,当属金溪学派。陈氏注解《尚书》,多取古人注疏,间出新义,往往发先儒之未发,疏解亦较为详明。此书成就不及蔡沈《书集传》,与林之奇《尚书全解》、夏僎《尚书详解》不相上下。该书有聚珍本、闽覆聚珍本。 查看详情>>
本书书名,各家著录略有不同。经义考作古文尚书通论别伪例、安徽通志稿作尚书通论辨伪例。然依姚氏古今伪书考云:「予前作古文尚书通论……。」(经类,大戴礼条)可知这书自始即作古文尚书通论。根据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卷八所说,姚氏在康熙三十二年(一六九三)之前即已完成此书。由於有关古文尚书通论的相关记载太少,姚氏这部书的体例如何,今已很难确知。阎氏尚书古文疏证中引有二十六条。根据这二十六条资料,可知姚氏论辨伪古文尚书的方法,与阎若璩相当接近,都是从伪古文尚书袭用古书文句;所述与当时事实、情理及制度不符;文章的文理不合经体等方面来考辨。 查看详情>>
中国清代伦理学著作。戴震著。在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曲阜孔继涵刻《戴氏遗书》本。论述了哲学、政治、伦理方面的基本观点。在自然观上,坚持一元论的观点,认为宇宙间的人和物都是阴阳二气化生而成的。把仁、礼、义这三者既看成是自然界的常规,即所谓“天地之常”,又看成是人、物所具备的美好的德性,即所谓“天下之懿德”,“人物之常”。这样,人物与天地就被看成是息息相通的。初为上中下三章,后以三章及 《读易系辞论性》、《读孟子论性》为基础,修订成三卷。 本书着重阐述善的内容及其与天道、人性、人道的关 系。认为天道即五行阴阳,“分而有之以成性”,人性得 天道之全。人性内容为欲和觉。 查看详情>>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儒家经典之一。“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之书。它保存了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一些追述古史的著作。在汉代,最早有伏生所传的《今文尚书》二十八篇流行,后有传为汉武帝时在孔子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及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行世。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是《今文尚书》与伪《古文尚书》的合编。《尚书》由《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几部分组成。《虞书》相传是记载尧、舜、禹等事迹的文献。其余三书分别为记载夏、商、周三代史事之书,而尤以《周书》为重要。《尚书》通行的注本有唐代孔颖达的《尚书正义》、清代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等。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