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懦夫請纓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還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韻[1]

秦出天下兵,蹴踏燕趙傾[2]。黄河飲馬竭,赤羽連天明[3]。太尉杖旄鉞[4],雲旗繞彭城[5]。三軍受號令,千里肅雷霆[6]。函谷絶飛鳥,武關擁連營[7]。意在斬巨鼇,何論鱠長鯨[8]!

【注釋】

[1]李太尉:指李光弼。《舊唐書·肅宗紀》記載,上元二年(七六一)五月,李光弼來朝,進位太尉、兼侍中,充河南副元帥,都統河南、淮南、山南東道五道行營節度,出鎮臨淮。秦兵,指李光弼從長安帶來的唐軍。東南,指臨淮,即泗州,州治在今安徽泗縣,位置在長安東南。懦夫,詩人謙稱。請纓,《漢書·終軍傳》:“乃遣軍使南越,説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諸侯。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此指從軍。一割之用,用《後漢書·班超傳》“況臣奉大漢之威,而無鉛刀一割之用乎”語,意謂鉛刀雖鈍,仍望一試。此喻己雖衰老,却還想為國出力。崔侍御,名不詳。詩中有“金陵遇太守”語,太守當即此人。然侍御為七八品(殿中侍御史為從七品上,監察御史為正八品上)官,太守為四品官,已為太守,不當再稱侍御。唐代中期以後,以侍郎出為太守(刺史)者甚多,疑此“崔侍御”當為“崔侍郎”之誤。

[2]“秦出”二句:秦,指長安,謂唐朝廷。蹴踏,踩踏。燕趙,此指安史叛軍所據之地。傾,傾覆。

[3]赤羽:赤色羽毛,似為軍旗飾品。此泛指旌旗。《孔子家語·致思》:“由願得赤羽若日,白羽若月。”

[4]旄鉞:旄節和斧鉞。由皇帝授予軍隊統帥,表示給予指揮生殺之權。《三國志·蜀志·劉禪傳》:“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漢中。”裴松之注引《諸葛亮集》劉禪三月詔:“今授之以旄鉞之重,付之以專命之權。”

[5]“雲旗”句:雲旗,《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拖霓旌,靡雲旗。”張守節《正義》:“畫熊虎於旌,似雲氣也。”一作“雲騎”。《文選》卷三〇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八首》其二《王粲》:“雲騎亂漢南。”吕向注:“雲騎,言多如雲也。”彭城,即徐州,天寶元年(七四二)改為彭城郡,乾元元年(七五八)復為徐州。州治在今江蘇徐州市。《舊唐書·李光弼傳》:“史朝義乘邙山之勝,寇申、光等十三州,自領精騎圍李岑於宋州。將士皆懼,請南保揚州,光弼徑赴徐州以鎮之,遣田神功擊敗之。”

[6]“三軍”二句:形容李光弼威懾士兵。《舊唐書·李光弼傳》:“御軍嚴肅,天下服其威名。每申號令,諸將不敢仰視。”

[7]“函谷”二句:函谷,函谷關。見前《奔亡道中五首》其四注。武關,《元和郡縣志·闕卷逸文》卷一關内道商州商洛縣:“武關,在縣東九十里,即少習也。”在今陝西丹鳳縣南,為秦南關。戰國時秦置,秦昭王曾誘楚懷王會於此,執以入秦。劉邦亦由此關入秦。二句謂軍事防守嚴密。

[8]“意在”二句:鼇,傳説中的大海龜。此喻指叛軍首領。鱠,細切的魚或肉。二句謂目的是要斬叛軍首領,至於一般的叛將更不在話下。鱠長鯨,胡本作“鯢與鯨”。

以上第一段,寫題中“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

恨無左車略[9],多愧魯連生[10]。拂劍照嚴霜,彫戈鬘胡纓[11]。願雪會稽耻[12],將期報恩榮。半道謝病還,無因東南征[13]。亞夫未見顧,劇孟阻先行[14]。天奪壯士心,長吁别吴京[15]。

【注釋】

[9]“恨無”句:左車,指李左車,秦末漢初人。據《漢書·淮陰侯列傳》記載,其人富於韜略,曾為陳餘出謀畫策,陳餘不聽。後陳餘被殺,李左車被韓信俘獲,韓信解其縛,師事之。略,韜略,計謀。

[10]魯連生:即魯仲連,戰國時齊國人,善為人排難解紛。見前《贈從兄襄陽少府皓》詩注。

[11]“拂劍”二句:謂己拿着劍戟,戴着軍帽,在嚴霜照耀下從軍。彫戈,鏤刻花紋的戟。《國語·晉語三》:“穆公衡彫戈,出見使者。”韋昭注:“彫,鏤也。戈,戟也。”鬘胡纓,纓帶名。鬘,通“縵”。《莊子·説劍》:“垂冠縵胡之纓。”注引司馬彪曰:“縵胡之纓,謂粗纓無文理也。”

[12]會稽耻:《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載,春秋時越被吴所破,吴王圍越王勾踐於會稽山。越王獻美女、寶器求和。吴兵退後,勾踐卧薪嘗膽,常警告自己:“女(汝)忘會稽之耻邪?”此以“會稽耻”喻唐王朝被安史叛軍所摧殘的耻辱。

[13]無因:因,宋本校:“一作由。”

[14]“亞夫”二句:亞夫,周亞夫,西漢名將。劇孟,西漢著名俠客。見前《梁甫吟》注。此處以周亞夫比擬李光弼,以劇孟自比。

[15]“長吁”句:長吁,長歎。吴京,指金陵。三國時吴國京都,故稱。今江蘇南京市。

以上第二段,寫題中的“懦夫請纓,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還”。

金陵遇太守,倒履欣逢迎[16]。群公咸祖餞[17],四座羅朝英。初發臨滄觀[18],醉栖征虜亭[19]。舊國見秋月[20],長江流寒聲。帝車信迴轉[21],河漢縱復横[22]。孤鳳向西海,飛鴻辭北溟。因之出寥廓,揮手謝公卿[23]。

【注釋】

[16]“倒履”句:倒履,鞋子倒穿。形容迎接賢客的急切情狀。履,一作“屣”。欣,一作“相”。《三國志·魏志·王粲傳》:“(蔡邕)聞粲在門,倒屣迎之。”

[17]祖餞:古代出行時祭祀路神曰“祖”,後因稱設宴送行為祖餞。《後漢書·高彪傳》:“時京兆第五永為督軍御史,使督幽州,百官大會,祖餞於長樂觀。”

[18]臨滄觀:即金陵新亭,三國吴築,東晉時周顗與王導等會宴處。南朝宋時改名臨滄觀。故址在今南京市西南,地近江濱,依山為壘,為軍事和交通要塞。《太平寰宇記》卷九〇:“臨滄觀,在勞勞山上,有亭七間,名曰新亭。吴所築,宋改為新亭,中間名臨滄觀。晉周顗與王導等常春日登之會宴,顗曰:‘風景不殊,舉目有江山之異。’即此。謂之勞勞亭,古送别所。”

[19]征虜亭:故址在今江蘇南京市棲霞區。《世説新語·雅量》:“支道林還東,時賢並送於征虜亭。”劉孝標注引《丹陽記》曰:“太安中,征虜將軍謝安立此亭,因以為名。”按:據《晉書·謝安傳》,太元中征虜將軍當為謝安子謝琰。《資治通鑑》齊明帝永泰元年:“太子寶卷使人上屋,望見征虜亭失火。”胡三省注:“征虜亭在方山南。自玄武湖頭大路北出至征虜亭。”

[20]舊國:舊,咸本作“别”。

[21]帝車:星名,即北斗星。《史記·天官書》:“斗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車,宋本校:“一作居。”

[22]“河漢”句:河漢,銀河。縱復横,一作“復縱横”。

[23]“孤鳳”四句:謂己與各官員揮手告别後,將如孤獨的飛鴻一般,在廣闊的天空中飄飛。

以上第三段,寫題中的“留别金陵崔侍御(郎)”。

【評箋】

趙翼《甌北詩話》卷一:青蓮雖有志出世,而功名之念,至老不衰。集中有留别金陵諸公詩,題云《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懦夫請纓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還》。按李光弼為太尉,在上元元年,統八道行營,鎮臨淮。青蓮於乾元二年赦歸,是時已在金陵矣。一聞光弼出師,又欲赴其軍自效,何其壯心不已耶!或欲自雪其從璘之累耶!

按:此詩當是上元二年(七六一)秋本欲從軍、半道病還離别金陵時作。全詩風格沉鬱悲涼,與以前的飄逸豪放風格完全不同。這是詩人歷盡人間滄桑之後給他的詩風帶來的變化。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