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名:满孙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宁海中湖村(今属深甽镇)人
  • 出生日期:1230年5月15日

胡三省(1230年5月15日—1302年2月21日),宋代史学家,注释家。原名满孙,字身之,又字景参,号梅涧,宁海中湖村(今属深甽镇)人。父钥,长史学,尤精《资治通鉴》,人称“山泽遗才”。三省幼好学,课余从父攻读《通鉴》。15岁时,父临终嘱他学成后勘正《通鉴》各家注本阙误,自是益力于学。宝祐四年(1256)进士,授吉州泰和尉,侍母未赴。后改任慈溪县尉,因忤知府被罢职。不久以“文学行谊”荐授扬州江都丞。咸淳三年(1267)应聘任寿春府学教授,改奉议郎,继知江陵县。六年,丁母忧离任,服满改知安宁府怀宁县。同年返临安,案牍之余专事《资治通鉴广注》编撰。先是宦游所至,搜罗不同版本《通鉴》,遇《通鉴》方家,必登门求教。权臣贾似道门客廖莹中闻其名,重金聘他校勘《通鉴》以教弟子,他仅撰《雠校通鉴凡例》以应。廖莹中又荐他入贾似道府,遂任沿江制置司机宜文字,升朝奉郎。德祐元年(1275)入贾似道幕,从军江上,所陈建议均不为贾采纳,遂还宁海。次年,元兵下临安,后宁海也遭兵祸,举家迁新昌,流亡中,《资治通鉴广注》稿散失。归里后变卖家产,再购《通鉴》,闭门谢客,发愤重注,积10年功撰成《资治通鉴音注》稿294卷。时宁海杨镇龙起义,县内动荡,遂寓居鄞县城内袁桷家,藏书稿于袁家东轩石窟中,后人称为“胡梅涧藏书窟”。晚年迁归故里,著述以终。所著《资治通鉴音注》,于典章、音训、地理考稽精详,订谬甚多,为后人研究《通鉴》的工具书。尚著有《通鉴释文辨误》、《通鉴小学》、《竹素园稿》等。

胡三省作品

资治通鉴音注 [ 胡三省 ]

注释书。又名《新注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注》,又俗称为《胡注通鉴》。是盛行于世的《通鉴》最好注本。因注文列于《通鉴》正文之下,故亦有二百九十四卷。宋末元初胡三省撰。书成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卷首有自序,述成书经历。是书重考证,凡《通鉴》所及历代典章名物制度,如赋税、职官、舆服、天文、历法、乐律、刑法变迁、少数民族来历,乃至草木虫鱼名状等,无不考释周详。所释地理沿革,尤以精审见称。训释字词重在音义,兼有校勘断句。对原文史实,补其未详,正其疏误。凡史实与前后事有关涉,必注明事见几卷几年,或注明为某事张本,以便融会通观。注文征引广博,且标明书目,不少佚书文字,得以辑录,大批有用史料赖以传世。是书征摭既广,篇制宏巨,不免偶有疏漏。明严衍《通鉴补正略》,清顾炎武《日知录》,陈景云《通鉴胡注举正》,对胡注皆有订正。是书以元兴文署刻本为最好。今中华书局标点本20册,乃据清胡克家翻刻的元刊胡注本标点排印,甚便阅读。 查看详情>>

通鉴释文辨误 [ 胡三省 ]

史籍考辨著作。宋末元初胡三省撰。12卷。司马光《资治通鉴》出,南宋蜀人史炤为之作《通鉴释文》30卷,然多谬误疏漏。又有托名司马康的海陵本《释文》及蜀费氏进修堂本《音释》,皆蹈袭炤作,乖舛弥甚。胡三省既撰《通鉴音注》,恐前人注释讹谬相传,疑误后学,因作是书刊正之。三省字景参,一字身文,台州宁海(今属浙江)人。宋宝祐进士,历任县令、府学教授。生平深好《资治通鉴》,著有《资治通鉴音注》、《资治通鉴释文辨误》及《竹素园稿》。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