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宋曾季貍撰。一卷。季貍字裘父,自号艇斋。其曾祖父为曾巩之弟。有诗学,朱熹颇敬重。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文渊阁书目》、《读书敏求记》著录皆无卷数。有《说郛》本、《艺海珠尘》本、《琳琅秘室丛书》本、《丛书集成》本,丁福保搜得明钞本收入《历代诗话续编》,为最善本。本书成于南宋前期。作者曾师事吕本中,因此书中多记叙江西派诸人的遗闻轶事和见解主张,为研究江西诗派提供了一些值得重视的资料。书中论诗,大体上延续了江西诗派的思路,重视来历出处,讲究夺胎换骨。 查看详情>>
唐诗总集。二卷。唐高仲武编。高仲武,仕履不详,郡望渤海。此书选录当代诗人,起自肃宗至德初年(756),迄于代宗大历末年(779)。肃、代两朝正值安史乱后,时称“唐室中兴”,间气,谓杰出之人才秉五行之气而生,指代杰出人才。故以此命集。殷璠《河岳英灵集》选诗“终癸巳”(天宝十二载),本书正与之相接。入选诗人二十六人,诗一百三十余首,诗人前各有评语,其体例与殷书相仿。高氏以钱起,郎士元分置两卷之首,并谓“前有沈、宋,后有钱、郎”,甚推重之。所选诗以五律为多,五古次之,风格清新婉丽,“但使体尚风雅,理致清新,观者易心,听者竦耳,则朝野通取,格律兼收”(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序》),反映了大历时代的主要倾向,亦可见高氏的选诗标准。《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书目均著录。此书甚为后代选家看重,将其与《河岳英灵集》相提并论,严羽《沧浪诗话·考证》指出:“王荆公《百家诗选》,盖本于唐人《英灵》、《间气集》。”毛晋《汲古阁书跋》谓:“《河岳》、《中兴》二集,一选开元迄天宝名家,一选至德迄大历名家,相继品骘,真盛唐一大观也。”有武进费氏影宋本,《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唐人选唐诗(十种)》收录本集,即以后者排印。 查看详情>>
一名《论词杂著》。词论。清人周济(1781—1839)撰。一卷。济有《味隽斋词》已著录。此编收周氏论词三十一则,附录《周济词辨自序》及《潘曾玮刊词辩序》。此编发挥“意内言外”之论,提出“非寄讬不入,专寄讬不出”之论。周氏虽选词挟一派之私而受人讥诟,论词则不乏精思。论词推重周邦彦,崇尚“雅” “正”,强调抒写身世之感和家国之忧,并认为“诗有史,词亦有史”。在表现方法上强调: “初学词求有寄托,有寄托则表里相宣,斐然成章。既成格调,求无寄托,无寄托则指事类情,仁者见仁,知者见知。” 查看详情>>
诗总集。南宋计有功编。八十一卷。有功字敏夫,自号灌园居士。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宣和进士,曾官右承议郎、知州等职。为保存有唐一代诗作而编是书,自序云:“闲居寻访三百年间文集、杂说、传记、遗史、碑志、石刻至一联一句,传诵口耳,悉搜采缮录”。有中华书局65年点校本。收唐代诗人一千一百五十余家,内容极为繁富。唐代很多作家作品到宋代已日渐湮灭失传。计氏编撰此书的目的,主要为保存唐代诗歌文献。其编纂方法:按年代顺序分人编排,凡唐代诗人,有名必录。对每个诗人,凡事迹可考者,多具生平简历,使“读其诗,知其人”。对每一诗人的作品,或摘佳句,或录全篇,或记本事,或采轶闻,或列品评。其编纂原则主要是收集诗歌,采辑资料,述而不作。 查看详情>>
本书分编二十五卷,乃选抄诸家有关台湾史事之诗篇辑成。有关台湾诗篇,除见已刊各种「方志」及第六四种「台湾诗乘」(连横撰)外,另见已刊专集者合共近三十种(书目详本书「弁言」);其余未刊专集与零篇,尚不在少数。由于编刊主旨侧重于搜存史料,对于偏具文学价值之诗作难尽收入;因于已刊诸篇以外,选集台湾史事之诗,作为「补遗」。本书选集原则,以提供兼具史料价值之诗篇为准。凡讽咏台湾或与台湾相关之史事、地理、人文、俗尚等古今体诗,均在收罗之列;而于描绘民生疾苦之作,尤三致意。其辑编方式,系按作者分目;并于每一作者名下,分别缀以略历。至于分卷,首以时代为先后,次以史事为单元,或参以地区再加划分;后者如日据时期诗人辈出,又区为台北、新竹、台中、台南及澎湖等卷次。附录有二:一、各种未刊诗集序跋;二、「台湾文献丛刊」巳刊台湾诗作索引。 查看详情>>
明初杂剧剧本。简名《菩萨蛮》或《萧淑兰》。贾仲明撰。旦本。此剧虽为四折,但篇幅较短小,情节亦较简单。主要写萧淑兰热恋张世英,两寄《菩萨蛮》,始遭拒绝,终于如愿的故事。 此剧表现萧淑兰为追求书生张世英,百折不回,终于取得兄嫂帮助,打动了道貌岸然,凛然不可侵犯的张世英,使自己的钟情如愿以偿,这是“情”对“礼”的胜利。 查看详情>>
《古诗镜》三十六卷,《唐诗镜》五十四卷。明陆时雍撰, 时雍字仲昭,桐乡人,崇祯癸酉贡生。是编选自汉魏以迄晚唐 之诗,分为二集。前有总论一篇,其大旨以神韵为宗,情境为 主。如云: 诗须观其自得,古人佳处不在言语间。又云: 气太 重,意太深,声太宏,色太厉,佳而不佳,反以此病。又云: 诗不患无材,而患材之扬; 不患无情,而患情之肆; 不患无 言,而患言之尽; 不患无景,而患景之烦。所言皆妙解诗理。 其间如《孔雀东南飞》 一诗,讥其情词之纰缪,而于储光羲、 孟浩然辈亦俱有微词,盖其时王李余波,相沿未息,学者方以 吞剥为工,故于蹊径易寻者,往往加之排斥,欲以此针砭流 俗,故不免于惩羹而吹虀。然其采摭精审,评释详核,凡运会 升降,一一皆可考见其源流,在明末诸选之中,固不可不谓之善本矣。 查看详情>>
为文要有温柔敦厚之气,对人主语言及章疏文字温柔敦厚尤不可无,如子瞻诗多于讥玩,殊无恻怛爱君之意;荆公在朝论事多不循理,惟是争气而已,何以事君?君子之所养要令暴慢哀僻之气不设于身体。(《龟山集》卷一○《语录》) 查看详情>>
曲学著作。明魏良辅著。最早见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刻本《吴歈萃雅》卷首,首行题《吴歈萃雅曲律》,次行题《魏良辅曲律十八条》。主要内容是就唱法提出 一些看法:一是要求唱出理趣;二是要求注意字音;三是提出唱法“三绝”(字正、腔纯、板正)、“五不可”(即不可高不可低等)、“五难”(即闭口难、过腔难等)。另外还论及学唱、演唱和听唱诸方而。是当时对戏曲歌唱规律和演唱方法、技巧的较全而的研究与总结。现存《魏良辅曲律》版本很多,而且名称不一。除《吴歈萃雅》卷首附刻本外,尚有明天启三年刻本《词林逸响》卷首附刻题作《昆腔原始》(共十七条);崇祯十年刻本《吴骚合编》卷首附刻题作《魏良辅曲律》(共十七条);崇祯十二年刻本《度曲须知》卷下引录题作《曲律前言》(共十四条,其中四条非《曲律》之文)。六十年代初发现的毗陵吴昆麓校正、文徵明写本《娄江尚泉魏良辅南词引正》,凡二十条,比他本内容略多。《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题作《曲律》,以《吴歈萃雅》卷首附刻本为底本并校以《词林逸响》和《吴骚合编》的卷首附刻本。 查看详情>>
本名《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诗总集。南宋刘克庄(1187—1269)编。二十二卷。克庄有《后村别调》已著录。此编收录唐、五代、宋人诗作,以宋人诗为多。常见本分上、下两集,上集收五、七言绝句八十余首,下集收五、七言律诗四十余首。诗人数十人,而以“千家”名,极言所收包括各种流派、各种风格。此编原为童蒙而编,作为学诗入门读物,选诗浅显易懂,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书成之后,影响极大,待《唐诗三百首》出而影响稍减。后有王相《新镌五言千家诗》与托名谢枋得《重订千家诗》两种,编选庸陋,注释肤浅,时有谬说。或因此而误以为《千家诗》为谢、王编选,或误以三书为一书异名。此书坊间版本甚多,一九八○年湖南人民出版社整理出版。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