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字行可,后改字中立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南剑州将乐(今福建省将乐县)人
  • 出生日期:1053

杨时(1053—1135),宋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字行可,后改字中立,宋南剑州将乐(今福建省将乐县)人,因久居龟山之下,故学者称其为“龟山先生”。熙宁九年(1076)进士。曾以理学家程颢程颐为师,一日与游酢见颐瞑目而坐,侍立不去,及颐觉,门外雪深一尺矣,有“程门立雪”故事。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为程门四大弟子。程颢非常器重他,南归时,以“吾道南矣”相送。杨擅长理学,他一生精研理学,特别是他“倡道东南”,对闽中理学的兴起有开启之功,被尊为“闽学鼻祖”。崇宁五年(1106),任余杭令。其时,权臣蔡京葬母于余杭南湖之侧,欲浚南湖潴水,以壮形胜。时征询父老,皆曰不可。时不畏权势,竭力劝阻,京乃止。民感其德,建龟山书院以示纪念。成化中,又改为“三贤祠”,祀陈浑、归珧、杨时三人。政和二年(1112)调任萧山县令。当时县城周围的崇化、新义、由化、夏孝等乡农田易涝易旱,连年遭灾。熙宁和大观年间,县民曾两次奏请在低田处筑堤蓄水为湖,以浇灌周围农田,均未实现。杨时到任后,实地勘察地形,会集各方意见,决定废低洼田3万余亩,周长80余里,蓄水成湖,用以灌溉周围9乡农田,受益面积达14.68万余亩。因其地山水清幽,景若潇汀,故名“湘湖”。人们为纪念杨时开筑湘湖的业绩,于明成化元年(1465)在城厢镇西门外净土山麓建造德惠祠,以颂其功德。

杨时离萧山后,又历任秘书郎、著作郎、右谏议大夫、国子监祭酒等职。宋高宗即位后,杨时任工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晚年,告老还乡故里,在家乡龟山讲学。南宋绍兴五年(1135)逝世,终年83岁。宋高宗赐“左太中大夫”,谥文靖。有《礼记解义》、《列子解》、《史论》、《周易解义》、《三经义辨》、《解字说》、《二程粹言》、《龟山集》等著作。

杨时作品

龟山集 [ 杨时 ]

北宋哲学家杨时文集。时号龟山,故名。共四十二卷,其中书、奏、表、札、讲义、经解、史论、启、记、序、跋各一卷,语录四卷,答问二卷,辩二卷,杂著一卷,书七卷,诗五卷,志铭八卷,状述一卷,哀辞、祭文一卷。理学思想以二程(颢、颐)为宗。注重六经的研究,认为“六经中自有妙理”(《龟山集》卷十一),不从六经中求道,则“学愈博而道愈远”(同上书,卷二)。尤其推崇《中庸》一书,说“《中庸》之书,盖圣学之渊源,入德之大方也”(同上书,卷四《中庸义·序》)。其根据《中庸》“已发”、“未发”之意加以发挥而提出“存天理,去胜心”主张;又据《中庸》“诚”之意阐发二程“格物致知”说,认为“学始于致知,终于知至而止焉。致知在格物,物固不可穷胜也,反身而诚,则举天下之物在我矣”(转引自《宋元学案·龟山学案·语录》)。强调为学过程要以“诚”来贯穿。发挥二程“理一分殊”说,把儒家伦理观念“仁”和“义”对等于理一和分殊,以说明纲常伦理道德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强调内心涵养功夫,认为“至道之归,固非笔舌能尽也。要以身体之心验之,雍容自尽,燕闲静一之中,默而识之,兼忘于书言意象之表,则庶乎其至矣”(《寄翁好德》,引自《宋元子案·龟山学案》)。在上钦宗皇帝奏表中,攻击王安石“新学”为“功利之学”,并力请罢王安石配享。还提出了积极抗金、反对割地议和等政治主张。此集是研究杨时理学思想的重要著作。有明万历年间林熙春刊本、清《四库全书》本等。 查看详情>>

杨时诗话 [ 杨时 ]

为文要有温柔敦厚之气,对人主语言及章疏文字温柔敦厚尤不可无,如子瞻诗多于讥玩,殊无恻怛爱君之意;荆公在朝论事多不循理,惟是争气而已,何以事君?君子之所养要令暴慢哀僻之气不设于身体。(《龟山集》卷一○《语录》) 查看详情>>

二程粹言 [ 杨时 ]

理学著作。宋程颢、程颐著,杨时编。是杨时汇辑二程的言论集。二卷,分为十篇:《人物》、《心性》、《君臣》、《圣贤》、《天地》、《论事》、《论政》、《论书》、《论学》、《论道》。朱熹称程颐之言即事明理,耐人咀嚼;程颢之言发明极致,善开发人。但当时记录很多,卷帙浩繁,且记录者各以己意增删,不免牴牾庞杂,读者亦不能窥其要。朱熹曾打算删定为节本而未成。作者师事二程,亲承指授,记录真切。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