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李学川编撰。刊于1822年。6卷。卷一、卷二,选集《内经》中有关针灸的条文;卷三,收集历代各家的针灸论述和歌赋;卷四,十二经脉、奇经八脉、腧穴及经外奇穴的考证,载经穴三百六十一,奇穴九十六;卷五、卷六,为各科疾病的针灸取穴,还包括一些诊法、推拿内容;卷六论述常见病的病因、症状及药物治疗,附有验方,反映了作者针药并施的治疗思想。 查看详情>>
针灸著作。又名《针灸捷法大全》、《徐氏针灸大全》。明徐凤辑。六卷。凤字廷瑞,江右 (今江西省) 人。收集历代针灸文献资料,选辑编次,于正明四年(1439)成书。卷一、二载针灸歌赋。卷三载周身穴法歌,以按经列穴两种形式介绍腧穴,且以歌括概述。卷四、五载窦氏八法流注、梓岐凤飞经走气撮要金针赋及子午流注、论按时取穴法及针刺手法。卷六主要论述灸法,载定取膏盲俞、定取肾俞、骑竹马灸、灸气穴等几种灸法及特殊定穴法。所择资料,多为歌赋,其中如“十二经脉歌”、“周身经穴赋”、“禁针穴歌” 、“千金十一穴歌”、“经脉气血多少歌”、“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灵光赋”、“席弘赋”、“标幽赋”等,均为较有影响的针灸歌赋。为综合性针灸著作。书中对经络、腧穴、手法、禁忌、治疗等内容都有记载,并配有插图。内容丰富,简明实用。对于研究针灸学及临床应用不失为一部较好的参考书。有金陵三多斋刻本,万历三十三年(1605)金陵唐翀宇刻本,一九五八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查看详情>>
针灸著作。元窦杰 (1196—1280) 撰。不分卷次。杰字汉卿,后改名默,字子声,广平 (今属河北) 人。金末兵燹,离乡南走,遇名家授以医术,又受蔡州李浩 《铜人》 针法,遂精于医,尤善针灸。应元世祖忽必烈召聘任翰林侍讲学士、昭文馆大学士,后赠太师,封魏国公,谥文正。本书初刊于元贞元年(1295) 。约万余言。收载针刺理论、经络腧穴学说、临证经验心得等共十六论,其中 《针灸标幽赋》、《流注通玄指要赋》对后世影响较大。针经直说、络说、交经辨、手足三阴三阳表里支干配合说、流注八穴、古法流注、刺法、泻法、针灸杂忌等,是结合临床针灸经验,论述针灸、经络学说的重要理论,颇有创见。元至大四年(1311) 由窦桂芳收入《针灸四书》,附窦桂芳《针灸杂说》。有一九八三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点校本。 查看详情>>
针灸著作。佚名撰,元杜思敬辑。一卷。思敬有 《针经摘英集》 已著录。成书于金元之际。后辑入元代著名医书丛书 《济生拔粹》中。本书系录《针经》(后世传本即 《灵枢》 中十二经脉五腧穴流注部分),并加以发挥而成,故名。书分四部分,首论十二经气血多少。继之第一节为旁通十二经络流注孔穴之图,第二节为十二经是动所生之病,第三节为十二经穴治证,叙述十二经中五腧穴等 (共六十六穴) 部位、主治及灸刺法。由于五腧穴临床效果显著,诸穴至今仍广为医家所常用。本书对学习和研究针灸学有一定参考价值。有涵芬楼影印本,一九五五至一九五六人民卫生出版社据元刻《济生拔粹》 本影印本。 查看详情>>
又名《秘传常山敬斋杨先生针灸全书》。针灸著作。明陈言撰。二卷。言字西溪,建阳 (今属福建) 人。擅长针术。此书成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前。上卷有周身经穴赋、金针赋、灵火赋等。下卷有十二经脉歌、经穴起止歌、十五脉络歌、十三鬼穴歌、天星秘诀歌、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杂病歌、血总穴歌等。内容多选用歌赋形式,易于习诵。附有十二经流注图、头部孔穴正侧四图,及背、颈、腹等大量插图,便于临床参考。但有人认为本书是托名之作,有待进一步考证。有明万历十九年(1591)余碧泉刊本,一九五五年群联出版社影印明万历十九年余碧泉刊本。 查看详情>>
针灸著作。旧题西方子(姓名不详)撰。八卷。系参照《铜人经》、《千金方·明堂三人图》、《外台秘要》诸书编辑而成。约成书于北宋年间。主要论述全身腧穴的灸法主治。以图为题,分别载列正人头面、胸膺、腹肚、手足图,伏人头、手足图,侧人头颈、胁、手、足图等。详叙经脉走行、腧穴分布,并说明取穴法、灸法、禁忌以及主治病证。共载腧穴三百五十二个。腧穴收载较全,论述条分缕析,简明扼要。且腧穴名下多有注解,佐以图示,是一部较早灸法专书。因王焘曾力言误针之害,故《四库提要》曰:“此书言灸不言针,盖犹焘意也。”收载资料颇多,保存了部分已佚古籍内容。有元熊氏卫生堂刻本,光绪十年(1884)钱塘丁氏据山西平阳府本校刊本附校勘记一卷。 查看详情>>
针灸学著作。全书共3卷,元代滑寿撰。滑寿(十四世纪),字伯仁,号樱宁生,祖籍为河南人,后徙居仪真(今江苏省仪征县)。古代有十二条正经,虽也提到督脉与任脉,但与十四经的关系,并未明言。滑寿则强调全身除十二条正经各有穴位,遍布全身外,而督脉、任脉是“苞乎腹背,有专穴;诸经满而溢者,此则受之”,所以二脉应与十二经处在同等重要地位,因而著成《十四经发挥》。本书分成三卷,前二卷是以同时代之忽泰必列所著之《金兰循经》为基础,上卷论述手足各经脉的循行路线,名之为“手足阴阳流注”;卷中则以十二条正经、督脉、任脉的顺序以歌诀形式论述各穴及与其相应各脏腑的机能、经脉所主的病症等内容为重点,篇名为“十四经脉气所发篇”,对忽泰必列的原条文进行了详细的注疏和发挥。由于忽氏原著已佚,故本书实为最早详论十四经脉的专著了。末卷是作者根据《素问》、《难经》、《甲乙经》及《圣济总录》等书的有关内容加以系统化,除论述奇经八脉的循行内容外,还附有其主病,穴位的部位等,名为“奇经八脉篇”。全书还绘有正面(仰人)、背面(伏人)的尺寸及经穴在各经上的分布图。本书有明代的复刻本及明《薛氏医案二十四种》中的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印有铅印本。 查看详情>>
一卷。明陈会 (生卒年不详)撰。刘瑾补辑。陈会字善同,号宏纲。精于针灸。著有《广爱书》、《全身百穴歌》等书。刘瑾字永怀,号恒庵。此书为所进御书。当在正德年前撰成。此书取 《全身百穴歌》其中部分内容,增补刘瑾治疗经验而成。书中主要记述针灸穴位和操作方法,以及对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针灸治疗等内容。其中有歌诀、图、说。所附折量法、补泻直诀、取穴图说以及针灸禁忌等内容,颇有可取之处。书前有宗派图,称梓桑君席宏达九传至席华叔,十传至席信卿,十一传至陈会,陈会传二十四人,嫡传二人,一人为康叔达,一人即刘瑾。其中又有席宏达誓词,谓传达者必盟天歃血,立誓以传,当于宗派图下注其姓名,如或妄传非人,私相付度,阴有天刑,明有阳谴,均为道家野谈,不足为信。有明刊黑口本,日本正保二年 (1645) 田左卫门刻本。 查看详情>>
清代吴亦鼎编著。成书于1851年(咸丰元年)。4卷。书中介绍灸法,并重视候脉、辨证为本书主要特点。卷一论述灸疗的方法、禁忌、调养、经络循行;卷二介绍奇经八脉、十二经穴位置与灸法,用艾先以蒜捺穴上使黏着,继用铁物、冷物抚压以解痛,所述“灸疮候发”和膏药等条,都切实可用。卷三、卷四论各种疾病的病候及灸治方法。各部病症的灸治,首列“证治本义”,阐述灸理论。这是一部内容较全的灸法专书。 查看详情>>
针灸著作。旧题西方子撰。八卷。系参照《铜人经》、《千金方·明堂三人图》、《外台秘要》诸书编辑而成。约成书于北宋年间。主要论述全身腧穴的灸法主治。以图为题,分别载列正人头面、胸膺、腹肚、手足图,伏人头、手足图,侧人头颈、胁、手、足图等。详叙经脉走行、腧穴分布,并说明取穴法、灸法、禁忌以及主治病证。共载腧穴三百五十二个。腧穴收载较全,论述条分缕析,简明扼要。且腧穴名下多有注解,佐以图示,是一部较早灸法专书。因王焘曾力言误针之害,故《四库提要》曰:“此书言灸不言针,盖犹焘意也。”收载资料颇多,保存了部分已佚古籍内容。有元熊氏卫生堂刻本,光绪十年(1884)钱塘丁氏据山西平阳府本校刊本附校勘记一卷。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