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素灵类纂约注》。医经类著作。清汪昂撰。三卷。昂字庵,休宁(今属安徽)人。早年业儒,后弃举业,专攻医学。善采众家之长,尤长本草与方剂。著有《本草备要》、《医方集解》、《汤头歌诀》等。汪氏认为《内经》理全渊深,包举弘传,为医家必遵之经典,然全书浩繁,不便观览。故将《内经》原文分为脏象、经络、病机、脉要、诊候、运气、审治、生死、杂论等九篇。详加注释。多采王冰、马玄台、吴鹤皋、张隐庵诸家之言,约占十分之七。汪氏自注约十分之三。所述平正,于医林中颇有影响。有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刻本,一九五八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查看详情>>
医经类著作。清姚止庵撰。九卷。止庵字绍虞,会稽 (浙江绍兴) 人。初业儒,涉猎医学。因感《内经》之学“其旨奥,其事博,其文错杂而难稽”。遂寝馈于《内经》 中十有四年,参断诸篇斟酌损益。撰成此书与《灵枢经注节解》 等。因书中贯穿“损有余,补不足,以归乎中正之节”宗旨,故名。成书于康熙十六年(1677)。分内、外篇。内篇三卷,首论阴阳,再论治法,载文四十八篇。外篇六卷,论针灸,运气等,载文三十一篇。书中注释,以王冰注为主,兼采杨上善《太素》、林亿等《新校正》、马元台 《注证发微》、张景岳《类经》等各注释之长,并抒发己见。对经文“斟酌而损益之”,并将经文中 “赘词”、“重出”者,进行删削;“脱误”、“舛讹”者,进行“补葺”和“订正”;对“句语之颠倒,段落之参错”者,进行更易。书中多有发前人所未发,补前人所未逮之论注。为研究《内经》很有价值的文献。有一九六三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查看详情>>
内经药瀹[yuè] ,医经类著作。清张骥辑。十卷。骥字先识,双流(今属四川) 人。另辑有《内经方义》、《雷公炮炙论》等。是书刊于一九二三年。张氏认为《内经》中虽少提药名,但其理论对用药规律、药物性味归属等皆有纲领性指导意义。故将《内经》有关用药理论的原文,列分阴阳色气味、气运、五岁、穴化、五方、水谷、五宜、五过、药制等九类,引述历代医家如王冰、马莳、张志聪、张介宾、李东垣等释文,参以己见,详加阐释,颇有参考价值。可与本草类书籍互参。有一九三三至一九三五年成都义生堂刻本。 查看详情>>
二卷。日本滕万卿撰。成书于日本宝历十年(1760)。上卷载一至三十难,下卷载三十一至八十一难。滕氏有鉴于《难经》编残简缺,虽经吕广重为编次及历代医家注释考证,仍难副古圣意旨,遂部分调整《难经》编次;为使前后问难应答接续,对语句顺序亦作相应的变动。在此基础上,滕氏再加以注释与按语,以明其问难应答之由,旨在倡明古义。注文多以《内经》为本,融会各家之说,并附以己意,发明每多新意。如对五十六难“五积”之病由,原文固执时日得病,未免怪诞,强调应以正虚邪凑概括其受病传变之本义,而不可“以文害辞而以意逆志”。此外,全书以黑白字夹注于经文间,白字为弥缝正文之语路,使其辞意流畅,黑字则直释其义,俾读者一目了然。本书由日本学者所撰,对改易《难经》原文编次语序虽嫌轻擅,但论述简明,间有发挥,于《难经》研究不失参考价值。现有日本宝历刻本及上海中医书局1930年铅印本、《珍本医书集成》本等刊本流传。 查看详情>>
本书系<皇汉医学丛书>之一,日人丹波元简著。采取选注而不自作注释的方法。在选注方面,多采用王冰、马莳、张介宾、吴昆、张志聪等家注释,考证精确,说理入微,符合经旨而有发挥者入选。对各注有分歧时,则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孰是孰非。如有未能肯定,或可并存者,则以疑似口吻,径曰“恐非”或“似是”或“可并存”,俾学者知所思考抉择,有比较好的研究态度。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史崧献出<灵枢>家藏旧本二十四卷。原书虽佚,然其各种传本得以流传至今。其中主要有二十四卷白文本与十二卷白文本两个系列。十二卷本系列中的赵府居敬堂本刊刻于1522年,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影印问世以来,成为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通行本。 查看详情>>
医经类著作。明张介宾撰。十一卷。介宾有《类经》已著录。是编刊于天启四年(1624),为《类经续编》。书中用图解方式以辅补《类经》注文之不足,故名。共二十六万字。包括运气(卷一至卷二)与针灸(卷三至卷十)两部分。前者对五运六气理论,用文、图互解方法详细说明。后者论述经络俞穴,绘有图解,编有针灸要穴以及诸证灸法要穴等。广泛引证有关资料,对中医理论以及针灸学均有阐发。理论透彻,易懂易记,在临床上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有明天启四年(1644)天德堂初刻本,一九五八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查看详情>>
十七卷。唐王冰撰。此书专论五运六气之说,共二十四篇:五运元通纪、迎随补泻纪、运符天地纪、天元定化纪、观象应天纪、天运加临纪、占候气运纪、天罚有余纪、阴亏平正纪、运临超接纪、运通灾化纪、灾祥应纶纪、南正顺司纪、北正右迁纪、司天配轮纪、正化令转纪、司天间化纪、三元配轮纪、地应三元纪、地合运胜纪、胜符会对纪、地土间物纪、五行类应纪、六元还周纪。所谓五运六气,是古人研究气化运行,借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学说。王冰研究气运学说,比较注重客观实际。他认为一切生命都来源于伟大的自然界变化之中。四时行,万物备,这是气化运行的反映,我们只要能“智周万物”,便能认识气化运行规律。王冰这一观点也反映在他为 《素问》七篇大论所作注文中。而此书对《素问》七篇大论更加有所发挥,对后世运气学说发展有一定影响。此书命名,作者序称因得遇玄珠子师事之,故自号启玄子,密语者,密而口授之言也。此书原作已佚,今本疑为托名之作,所传篇名、卷数皆不相同。郑樵《通志》作十卷,不著撰人。孙星衍有十卷影抄本,黄丕烈有十六卷明抄本,陈鳣有十七卷抄本,丁丙有十七卷道藏本。 查看详情>>
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唐太仆令王冰编注,北宋林亿等奉敕校正。原本为二十四卷,或作十二卷,有宋、元、明、清及近代刊本数十种。《正统道藏》本分作五十卷,收入太玄部。按《黄帝内经》为现存最早之医家经典,约成书于秦汉之际。原书据《汉书•艺文志》着录为十八卷,其中九卷即为《素问》。该书分八十一篇,以论述中医学基础理论(阴阳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等)为主,兼及卫生保健,疾病诊治及针灸等内容。唐人王冰因原书版本纰谬,篇目重叠,次序颠倒,文意悬隔,乃重新编次整理,削繁补缺,并加注解。发挥五运六气之说,王冰注本凡二十四卷。其中文字错误及窜改妄增古书之处不少。北宋嘉祐中年(1056-1063年),林亿等奉敕校正《素问》。取汉、唐古医书校正王注本谬误六千余字,增加注释二千余条,使经书恢复旧貌。其后历代刊刻《素问》。大抵皆以此本为准。 查看详情>>
黄帝内经灵枢略,编者不详。约出于北宋,《通志•艺文略》着录「内经灵枢略一卷」,当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太玄部。此书为《黄帝内经灵枢》之删节本。分别节取《灵枢经》原书中〈天年〉、〈诀气〉、〈大惑论〉、〈忧恚无言〉等四篇。更换篇名,摘录精要,重新改编成书。 查看详情>>
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简称《难经句解》,南宋李駉注。约成书于成淳五年(1269),七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按《黄帝八十一难经》相传为战国时名医扁鹊(秦越人)所撰。据近人考证,当为秦汉医家经典,最晚在东汉末已成书。该经分八十一难,乃黄帝解释医学疑难问题。经中保留诸多古人医学经验,尤侧重于论述经脉理论。三国时吴太史令吕广始为此经作注,隋唐史志亦着录此经。南宋李駉又据前人注本加以注解。其注融会诸家之说,而断以已意。对荣卫部位、脏腑脉法、经络腧穴,论之尤详。编末附《黄帝八十一难经注义图序论》一篇。综述大法,并指摘杨玄操注本之有害义理者。此书现仅存《正统道藏》本,甚为珍贵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