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经研究著作。又名《宣明论方》15卷。金·刘完素(守真)撰于1172年。本书将《素问》一书的病名和症候作了比较系统的整理,总分为18门。卷1~2诸证门,列述煎厥、薄厥、飱泄、臌胀、风消等证;卷3风门;卷4热门;卷5~6伤寒门;卷7积聚门;卷8水湿门;卷9痰饮门、劳门;卷10燥门、泄痢门; 卷11人门;卷12补养门;卷13诸病门,介绍疮疡、瘰疬、疔疮、疥癣、跌打损伤、牙疳、口疮等症证的证治。全书内容系将《素问》所述若干病证予以阐发,并补以方治。刘氏所拟订之方剂,宗张仲景制方之旨,尤多取法于《金匮要略》,但较多地运用寒凉药,如双解表里之防风通圣散、双解散;清热解毒之黄连解毒汤、凉膈散等,反映了作者的学术流派和制方的一大特点。当前流通的15卷本,系后人重予整理者,其中掺入了一些元、明以后的方剂和治法,病证的种类也在《素问》的基础上有所补充。又从文字来分析,第2卷之菊叶法、薄荷白檀汤; 第4卷之妙功藏用丸; 12卷之荜澄茄丸、初中丸、楮实子丸等,均注“新增”二字,说明当前的流行本已非刘氏的原著面貌。刘氏全面分析《素问》所记载的多种病证,并为之制订了治疗方剂,这种结合临床治疗的方法,为《内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本书现存最早为元刻7卷本(题作校正素问精要宣明论方),又有《刘河间伤寒三书》、《刘河间医学六书》、《医统正脉》等多种刊本,是刘氏著作中较为重要的一种。 查看详情>>
又名《素问遗篇》《素问佚篇》、《素问亡篇》。医经类著作。佚名撰,一作北宋刘温舒撰。一卷。温舒有《素问入式运气问奥》已著录。通常认为此系唐后之人因 《素问》王冰注本中独缺《刺法论篇第七十二》、《本病论篇第七十三》两篇,遂托名撰成,以补《素问》之遗。其中以论述五运六气学说中的升降前后、迁正退位、刚柔失守等问题为主,并论及运气太过或不及所产生的病证及刺法等,对疫病的传染性也在篇中明确论及。后世一些版本的《黄帝内经素问》,已将该内容补入,以成完璧。对研究《内经》运气学说及疫病学说等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元刻本,清光绪十年(1884)陆懋修抄录白云观道藏本(五卷),碧琳瑯馆丛书本。 查看详情>>
医经著作,又名《内经素问校义》、《素问校义》。1卷。清胡澍(荄甫)撰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作者研习《内经》不泥于旧说,通过考据训诂、反复推详以启悟经文奥趣,历指全元起、王冰等注释之非。如对《四气调神大论》 “惟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之句云:“奇,当作‘苛’字,形相似而误。苛即病也”。又如同篇下文有“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句,王冰谓“圣人心合于道,故勤而行之;愚者性守于迷,故佩服而已”。而胡澍校曰:“圣人行道,愚者倍道也。‘佩’读为‘倍’,《说文》‘倍’,反也”。从而王冰误注得以纠正。凡此心得之论虽仅30则,却与俞樾《内经辨言》有异曲同功之妙。现有《滂喜斋丛书》本、同治、光绪年间刻本及《三三医书》本、《珍本医书集成》本等。 查看详情>>
又名《素问集注》。医经类著作。清张志聪(1610—1674)著。九卷。志聪字隐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世代医家,师事张子卿学医,业医数十年,在杭州胥山建“侣山堂”,聚同道者讲论医学,攻研古典医籍,辨其是非,从学者甚多。张氏医理宗《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撰有《素问集注》、《灵枢经集注》、《伤寒论集注》、《侣山堂类辨》、《本草崇原》等。著书必守经法,有尊经思想。注释《内经》“惟求经义通明,不尚训诂详切”(《素问集注纪要》)。本书刊于康熙十一年(1672)。为张氏及其门人集体注释。全书八十一篇,约四十万字。张氏治学严谨,注释本书,昼夜悟思,深究岐黄精义,善抒己见,对《素问》原文逐句注释。“凡经中章节字句,均释得融洽分明”(浙江医官局增补凡例)。尽管有所不足,但对学习《内经》仍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康熙九年(1670)刻本,光绪十六年(1890)浙江书局刻本,一九五九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查看详情>>
医经研究著作。3卷。《皇汉医学》是日本人汤本求真原著,成书于1927年,内容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阐述中医治疗的效用。原著者在序中说他本来是一个西医,后来转而学习中医,所以全书很多是作者结合西医学说,来注释中医理论,故此书可为西医学习中医的参考,中医参阅此书,亦可得到一定的提高。本书为日本学者研究《伤寒杂病论》之作。1930~1952年由中华书局印行。1956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查看详情>>
医经类著作。元滑寿(1304—1386)撰。三卷。寿字伯仁,号樱生。河南许昌(一说襄阳)人。元初,因其祖父任官江南迁居仪真(江苏仪征)和浙江余姚。先后从师于王居中和高洞阳。博通经史,尤精于医,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研究造诣精深。撰有《难经本义》、《十四经发挥》等。滑氏治学严谨,善于审证用药,尤长于针灸,考订经络俞穴较详,对中医学的发展有所贡献。认为医源于岐黄,不读《素问》不知病源,故取《素问》之精华,弃其糟粕,选录其主要内容,重订篇次,各以类从,分为脏象、经变、脉候、病能、摄生、论治、色诊、针刺、阴阳、标本、运气、汇萃十二类。最后附补遗一篇,并作了简要注释。钩玄提要,对后世医家有所影响,为研究《素问》之重要文献。程文杰曾评曰:“其删取之精,编辑之审,其功犹程朱二子之于四书也。有《汪石山医书八种》本,上海石竹山房石印本。 查看详情>>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 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及其以前时期的医学思想和医学成就。该书为中医基本理论奠定了基础, 创立了中医理论体系。一般认为该书成书年代在春秋战国时期, 至两汉又略有增损改易。全书共24卷、81篇。内容十分丰富, 详细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疗、预防、养生等内容,突出地反映了阴阳五行的自然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密切相关的天人相应观念和人体内部高度统一的整体观念。本书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医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张仲景在撰写《伤寒杂病论》时, 曾以此书为重要的参考书, 所以此书是《伤寒论》重要的知识来源之一。《伤寒论·自序》: “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撰用《素问》《九卷》……并《平脉辨证》, 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查看详情>>
与《素问》合为《黄帝内经》。成书年代一般认为较《素问》为晚,九卷,故称《九卷》,后又称《针经》。王叔和、皇甫谧已见其书,皇甫谧认为此书即《汉书·艺文志》所著录《黄帝内经》十八卷之一半,后人多宗此说。隋唐之际出现不同名称的传本,包括《九灵》、《九墟》和《灵枢》。唐王冰注《素问》即采用《灵枢》,宋代以后原本及传本大多散佚。北宋元祐八年(1093)高丽献来《黄帝针经》一部,诏颁发天下。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史崧又据家藏旧本《灵枢》九卷重新编校,改为二十四卷,八十一篇,为现存最早版本。本书内容与《素问》相近,尤详于经络、针灸,在介绍基础理论和临床方面则与《素问》互为补充,各有阐发,亦为中国传统医学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查看详情>>
三卷。金张元素撰。又名《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医经类著作。张元素,字洁古,易州 (今属河北)人。八岁应童子试,二十七岁应进士试,因犯庙讳落第,乃去而学医,遂精通医术。为易水学派开山,因抒医学所得,便撰成此书。此书初罕传播,金末杨威得其本刊行,而题为河间刘完素所著。明初宁王权重刊,又伪撰刘完素序文词调于卷首。所以一说认为此书为刘完素撰。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时得已纠误,定为出于元素之手。张氏医术造诣深邃,自成一家。据李濂《医史》中载,刘完素曾患伤寒八日,头痛脉紧,呕逆不食,十分沉重,元素诊视,为其开方,完素服其药遂愈,遂深服其医术。此书上卷介绍养生、诊法、伤寒、本草等,探讨风、暑、燥、湿、寒等病邪、病机、运气等共九篇。中、下卷论述内科杂病、妇科、儿科等多种常见病病原、证候与治疗方法,共二十三篇,七万余字。张氏于医理精蕴阐发极为深至,其书对于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初刊于金大定二十六年 (1186)。有明宣德六年 (1431)怀德堂刻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1959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铅印本、《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