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海语 [ 黄衷 ]

域外地理著作。明黄衷(1474—1553)撰。三卷。衷字子和,南海(今属广东)人。弘治进士,历官督粮广西、抚云南、至兵部右侍郎。黄氏晚年居家,采访舟师、海贾,集录是编。成书于嘉靖十五年(1536)。约一万三千字。分风俗、物产、畏途、物怪四类,凡四十四目。记述了明代广州与暹罗(今泰国)、满刺加(今马来亚)之间的交通往来,记载了这两个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物产等,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查看详情>>

益部谈资 [ 何宇度 ]

地理杂志。明何宇度撰。三卷。宇度字仁仲。官夔州通判。该书约作于万历中。一万四千余字。何于明万历中供职夔州之成都、华阳一带,即所谓“益”地(今四川境内),掇拾搜罗,编成此书。内容“皆蜀故实、山川、人物之胜,了然指掌,应接不暇,而时吐致语,靡靡可听”(宁甫《后记》)。《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此书因为“体例不似图经,故署曰‘谈资’,实亦地志支流也”,因入之史部地理类。然此仅见其一也。 查看详情>>

蜀中广记 [ 曹学佺 ]

地理杂志。明曹学栓撰。一百零八卷。学栓,字能始,号石仓。福建侯官(今闽侯)人。万历进士。曾官四川参政使、按察使。此书作于任职期间。全书约百余万字。分名胜、边防、通释、人物、方物、仙、释、游宦、风俗、著作、诗话、画苑凡十二门。学栓以文才出众,搜采宏富,征引广博。分《名胜记》三十卷、《边防记》十卷、《人物记》六卷、《宦游记》四卷、《蜀中郡县古今通释》四卷、《风俗记》四卷、《方物记》十二卷、《神仙记》十卷、《高僧记》十卷、《著作记》十卷、《诗话记》四卷、《画苑记》四卷,共十二门。 查看详情>>

西湖游览志 [ 田汝成 ]

记胜著作。明田汝成撰。二十四卷。汝成字叔禾,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靖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累升广西右参政,终福建提学副使。田氏博学工古文,归田后,盘桓湖山,穷游浙西诸胜,感于前志记载西湖简略,遂于嘉靖间成此书。约十六万字。全书分西湖总叙、孤山三堤胜迹、南山胜迹、北山胜迹、南山城内胜迹、南山分脉城内胜迹、城外、北山分脉城内胜迹、浙江胜迹九门。体例大致与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同。但在历述西湖山川形势之外,对每一名胜古迹都详记其兴废沿革,广泛搜集历代诗人题咏,尤详于人物掌故,因而颇富于文学趣味。地方志而兼有文学色彩,是此书最大特点。有明嘉靖刻本。 查看详情>>

吴中故语 [ 杨循吉 ]

杨循吉撰。一卷,今存版本有:《广百川学海》本、 《烟霞小说》本、 《续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 《古今说部丛书》本等。本书所录凡七则,每则均千字左右。其中载有况钟任苏州太守事,以及明代中期白莲教的活动。内容主要记明初作者故乡吴中的一些遗闻逸事,对明初杀戮功臣及“靖难之变”株连无辜颇有微词。首篇“太傅收城”记击破张士诚于苏州的故事。次“魏守改郡治”,叙魏观奉太祖命守苏州,但却为乱后恢复苏州旧制受谗,与高启同时被杀。 查看详情>>

苏谈 [ 杨循吉 ]

明杨循吉撰。一卷三十五篇。现有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本、 纪录汇编本、古今名贤汇语本、 续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学海类编本、古今说部丛书本、广四十家小说本、说库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此书专门记述苏州地区的人物掌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文笔疏朗明快,朴实简洁。是书与《吴中故语》堪称为姊妹篇。 查看详情>>

吴中往哲记 [ 杨循吉 ]

一卷。续吴中往哲记 一卷。续吴中往哲记补遗 一卷。《吴中往哲记》明杨循吉(1456~1544) 撰。“续记” 和 “补遗” 黄鲁曾 (1487~1561)撰。杨循吉,字君谦,吴县 (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成化年间 (1465~1487)进士,曾官礼部主事,著有《松筹堂集》及“杂著”十余种,《吴中往哲记》记载明初苏州府人物,自“勋德”至“冠衲”分七类,共记41人。黄鲁曾,字得之,也是吴县人,明正德年间(1506~1521)举人,仕履不详。《续吴中往哲记》 自“忠节”到 “散逸”分十七卷记载苏州府人物40人,《续吴中往哲记补遗》自 “审进”到“释行”分十九类记载功苏州府人物31人。三书所列各人物小传,寥寥数语,难见端详始末,且考核时有不精,至为伪谬,难为信史。该书现存有明嘉靖刻本,收《北京图书馆吉籍善本书目》。 查看详情>>

表度说 [ 熊三拔 ]

一卷。明熊三拔(1575—1620)撰。熊三拔,意大利那不勒斯人,明末来中国的天主教耶稣传教士。万历三十四年来华,随利玛窦习汉语,成为利氏的重要助手。后协助徐光启、李之藻翻译行星说,并测量北京经度,制造取水蓄水诸器。万历四十四年被逐,卒于澳门。《表度说》是明末中西文化会通之际传入中国的一部重要的天文历算著作,主要介绍了西方圭表测量所依据的理论原理和用圭表进行具体实测的操作步骤,体现了西方天文学公理化的论证思路。特别是书中关于“横表”立表准则和测量规律,以及柱晷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是明末首次引进。 查看详情>>

岳游纪行录 [ 湛若水 ]

湛若水撰,游记。嘉靖二十三年八月初九日辰时,在西樵发舟,作发南岳初程诗云:朝出樵山云,暮登祝融峰。问之何神速?此在一念中。夫子示何远?精意有潜通。圣途虽万里,谁道末由从? 查看详情>>

谈天 [ 宋应星 ]

明宋应星撰。1673年于江西分宜学署写成。现已残缺,只剩下《日记》六章。内容主要是据古代天象观测记载批判天人感应说。指出“儒者言事应以日食(蚀)为天变之大者”,但汉景帝当政的“二十六年中,日为之九食”,而王莽执政的“二十一年之中,日仅两食,事应果何如也?”根据记载和自己的观察说明日蚀现象“纯魄(月)与日同出,会合太阳之下(掩蔽了太阳),日方得食”。断言太阳本身也不断发生变化,“以今日之日为昨日之日,刻舟求剑之义”。这一观点为后来王夫之以“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思问录·外篇》)的“日新说”所进一步发挥。书中关于天体运行的说法现在看来已陈腐,其中对日心说的怀疑亦欠妥。有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据崇祯年间刻本重新整理的标点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