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字长庚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奉新县(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1587年

宋应星(1587年—约1666年),明代著名科学家。奉新县(今属江西)人。字长庚。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举人。曾任袁州府分宜县(今属江西)教谕。汀州府(今福建长汀县)推官。亳州(今安徽阜阳市)知州。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弃官归乡。他从青年时代开始,从未间断科学研究活动。他重视“经世实用”之学,认为如不亲自进行观察、调查,无法掌握事物本质。经常深入实际,学习劳动者生产知识,加以研究、总结。在公余时间,他博览群书,调查访问,整理资料,先后编著了《野议》、《思怜诗》、《画音归正》(已佚)、《原耗》(已佚)、《天工开物》、《观象》、《乐律》、《谈天》、《论气》等著作,其中初刻于崇祯十年(1637)的《天工开物》最为有名。全书分十八卷。其中,《乃粒》、《粹精》二卷专讲谷物的栽培,农产品的加工,附有农具及水利工具图说。《乃服》讲棉、麻、丝、毛的纺织,兼讲养蚕和织机,附有纺织工具图。《彰施》叙述植物染料和染色技术。《作咸》、《甘嗜》、《膏液》三卷分别介绍食盐、食糖、食油等副食品的制造。《冶铸》、《锤锻》、《五金》三卷专门介绍金属的冶炼、加工以及金属器具与合金的制造,附有设备操作图。《燔石》讲采煤和烧石灰、矾石、砒霜等。《陶埏》讲砖瓦和陶瓷的烧制。《杀青》讲造竹纸和木本韧皮纸。《舟车》介绍水陆交通和车、船等运输工具,附有车、船图。《佳兵》主要介绍火药、火药武器及弓弩的兵器。《丹青》讲矿物性颜料的制造。《曲蘖》讲酒曲。《珠玉》介绍各种珠宝、玉器和水晶。此书内容丰富,凡是与国计民生相关的重要生产部门,它几乎都有介绍。它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代表著作,反映了当时中国工农业生产中的科学技术水平,因此此书被称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宋应星被赞誉为“中国的狄德罗”。《天工开物》在十七世纪末传入日本,十八世纪传到朝鲜,十九世纪后引起西方学者的重视,被译成多种外文。

《天工开物》一书记载当时中国农业、工业以及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全书十八卷,插图200余幅,包括作物栽培、养蚕、纺织、染色、粮食加工、熬盐、制糖、酿酒、烧瓷、冶铸、锤锻、舟车制造、烧制石灰、榨油、造纸、采矿、兵器、颜料、珠玉采集等。几乎涉及到所有重要的农业、手工业部门的生产技术和过程,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书中所述的在冷浸田种水稻使用“骨灰蘸秧根”的施肥技术,是中国农史上合理使用磷肥的最早纪录。书中还提出了“种性随水土而分”的物种变异说,为改良农作物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天工开物》第二卷主要讲养蚕、缫丝、织绸,也谈到纺棉纱、织棉布,种麻、绩麻、织麻布和鞣制皮革的方法,其中首次描述的利用不同蚕蛾品种杂交而产生新的优良品种的情况,在生物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天工开物》第二卷记述的提花机,结构合理,操作灵便,能织出各种精美的丝绸,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织机械。第八卷《冶铸》中,介绍了当时在工具和大型铸造工业方面的各种先进的生产工艺,如大型失蜡精密铸造,铸钱时的砂型铸造工艺,渗碳热处理工艺等。《天工开物》记载了中国人最先发明的“灌钢”法,并在世界上第一次记载了锌的冶炼技术,使人们了解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大规模炼锌的国家。书中还记载了各种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记录了同体积的金、银、铜的不同重量对比,以及石灰、煤炭、硫磺、砒、矾等矿物的开采、冶炼、烧制、加工等方法。书中的不少珍贵插图,如提花机、钻井设备、轧蔗车、大型浇铸锤锻千斤铁锚、阶梯式瓷窑、玉石加工磨床等,都是世界上较早的科技图录,在科技史上具有相当高的价值。

宋应星作品

谈天 [ 宋应星 ]

明宋应星撰。1673年于江西分宜学署写成。现已残缺,只剩下《日记》六章。内容主要是据古代天象观测记载批判天人感应说。指出“儒者言事应以日食(蚀)为天变之大者”,但汉景帝当政的“二十六年中,日为之九食”,而王莽执政的“二十一年之中,日仅两食,事应果何如也?”根据记载和自己的观察说明日蚀现象“纯魄(月)与日同出,会合太阳之下(掩蔽了太阳),日方得食”。断言太阳本身也不断发生变化,“以今日之日为昨日之日,刻舟求剑之义”。这一观点为后来王夫之以“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思问录·外篇》)的“日新说”所进一步发挥。书中关于天体运行的说法现在看来已陈腐,其中对日心说的怀疑亦欠妥。有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据崇祯年间刻本重新整理的标点本。 查看详情>>

天工开物 [ 宋应星 ]

中国古代论述农工技术的一部百科全书。明末宋应星著。成于崇祯十年(1637)。次年刊行。宋应星(1587~?),字长庚。江西奉新人。他于1634年开始写作《天工开物》,1637年成书。这部书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经验作了科学的概括和全面的总结,书中还附有200多幅精美的插图。全书内容十分丰富,共3卷,分为18个项目,即:乃粒、乃服、割施、粹精、作咸、甘嗜、陶埏、冶铸、舟车、锤锻、燔石、膏液、杀青、五金、佳兵、丹青、曲蘖、珠玉,几乎包括了当时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各个方面。本书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百科全书,已有日、英、法、德、俄等多种译本,具有世界性影响。 查看详情>>

野议 [ 宋应星 ]

宋应星以其《天工开物》而作为科学史家享有盛名,却鲜有人知作为思想家和政治家的宋应星。政论集《野议》就是其作为思想家和政治家的代表作,该书成书于崇祯九年(1636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对明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的专著。按宋应星的自我标榜,所谓“野议”是相对“朝议”而言的,即在野之议论。其立说著书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明末社会所面临的政治及经济危机,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期望社会由乱而治,使国家转危为安,体现了宋应星关心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爱国思想。 查看详情>>

天工开物译注 [ 宋应星 ]

中国明代含有农业内容的科学技术专著。宋应星撰。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人,万历举人。崇祯七年(1634)出任江西分宜县教谕,后又任福建汀州府(今福建省长汀县)推官、毫州(今安徽省亳县)知州等。明亡后弃官回乡终生不仕。《天工开物》是作者任分宜教谕时所著,初刻于1637年,但此后几乎失传,直到1929年才出现据日本所藏翻刻本的影印本,后又出了日本营生堂本的影印本及万有文库等本。60年代初中国发现原刻本后,又出了原刻本的影印本。全书共三卷,有18篇,全面系统地记述了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在农业方面,“乃粒”讲耕作栽培,“乃服”讲蚕桑,“粹精”讲米粮,“甘嗜”讲种蔗、制糖和养蜂。此外“彰施”记制植物质颜料,“膏液”记榨油,“蘖”记酿酒,也与农业有关。本书在每篇后均有多幅附图,表达具体操作情状。书中绝不引经据典,全是经作者直接观察、访问和研究所得,内容丰富充实,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查看详情>>

论气 [ 宋应星 ]

明宋应星撰。1637年于江西分宜学署编 写。全书分《形气》(五章)、《气声》(九章)、《水火》(四 章)、《水尘》(三章)及《水风归藏》、《寒热》(各一章),计 六篇二十三章。取对话体裁。为有关自然哲学的著作。 试图对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例如燃烧、 腐烂、蒸发、凝结、生物的新陈代谢、金属的冶炼等,作 出哲学上的概括,找出关于物质组成和变化的一般性 解释。认为“盈天地皆气也”,宇宙间的各种事物从生长 到死亡都是“由气而形,形复返于气”的带规律性的变 化,而“气”作为万物的本原其本身并没有消灭,只是处 在不同的形态中。例如种子入地,由气而生,长大成木, 砍伐成材,制成器具,遇火成灰,或叶落化为泥,最后又 转化为气。包含有物质不灭的思想。此外,本书还涉及 到声学等一些物理学上的问题。有1975年上海人民出 版社据崇祯年间刻本重新整理刊行的标点本。 查看详情>>

思怜诗 [ 宋应星 ]

《思怜诗》共52首,分成《思美诗》和《怜愚诗》两部分,宋应星取两卷的字“思”和“怜”命名为《思怜诗》。《思美诗》10首,都是七律,《怜愚诗》42首,都是七绝。主要反映了宋应星的人生观,用文学形式表达他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等问题的看法。宋应星在诗中塑造了两大类典型人物,分别给以褒美和讥讽。他继承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772—846)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的诗论传统,主张写诗应当揭露时政弊端,反映社会现实,并且给人以启迪和教化。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