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针灸集成 [ 廖润鸿 ]

又名《勉学堂针灸集成》。针灸著作。清廖润鸿撰。四卷。润鸿字逵宾,渌江(今湖南澧陵)人。另有《考正周身穴法歌》已著录。擅长针灸,以自身经验并参阅诸多文献,于同治十三年(1874)编撰成书。此书广取各家之长,如张介宾之《类经图翼》,王惟一之《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书中诸多精到之见,均被采录。卷一概述针灸学的基本知识。有针法、灸法、禁针灸穴、别穴、要穴、奇穴及十四经穴位置、针刺深度等内容。卷二论骨度法及内、外、妇、儿各科病证针灸法。卷三卷四以经穴为主,包括十四经经穴及经外奇穴,每穴详论其适应证及与其他穴位的配伍方法,并摘要节录有关穴位歌赋,以利习诵。对一些穴位,引用诸家之论予以考证。对奇穴、别穴提出标准,即凡不出自《灵枢》的俞穴多称奇穴,不出自《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而散载他书者,称为别穴。由于集诸家之长,内容系统、完整,对研究及临证运用针灸疗法,均有参考价值。有同治十三年北京文宝堂刻本,一九五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查看详情>>

针灸逢源 [ 李学川 ]

清代李学川编撰。刊于1822年。6卷。卷一、卷二,选集《内经》中有关针灸的条文;卷三,收集历代各家的针灸论述和歌赋;卷四,十二经脉、奇经八脉、腧穴及经外奇穴的考证,载经穴三百六十一,奇穴九十六;卷五、卷六,为各科疾病的针灸取穴,还包括一些诊法、推拿内容;卷六论述常见病的病因、症状及药物治疗,附有验方,反映了作者针药并施的治疗思想。 查看详情>>

针灸大全 [ 徐凤 ]

针灸著作。又名《针灸捷法大全》、《徐氏针灸大全》。明徐凤辑。六卷。凤字廷瑞,江右 (今江西省) 人。收集历代针灸文献资料,选辑编次,于正明四年(1439)成书。卷一、二载针灸歌赋。卷三载周身穴法歌,以按经列穴两种形式介绍腧穴,且以歌括概述。卷四、五载窦氏八法流注、梓岐凤飞经走气撮要金针赋及子午流注、论按时取穴法及针刺手法。卷六主要论述灸法,载定取膏盲俞、定取肾俞、骑竹马灸、灸气穴等几种灸法及特殊定穴法。所择资料,多为歌赋,其中如“十二经脉歌”、“周身经穴赋”、“禁针穴歌” 、“千金十一穴歌”、“经脉气血多少歌”、“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灵光赋”、“席弘赋”、“标幽赋”等,均为较有影响的针灸歌赋。为综合性针灸著作。书中对经络、腧穴、手法、禁忌、治疗等内容都有记载,并配有插图。内容丰富,简明实用。对于研究针灸学及临床应用不失为一部较好的参考书。有金陵三多斋刻本,万历三十三年(1605)金陵唐翀宇刻本,一九五八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查看详情>>

针经指南 [ 窦杰 ]

针灸著作。元窦杰 (1196—1280) 撰。不分卷次。杰字汉卿,后改名默,字子声,广平 (今属河北) 人。金末兵燹,离乡南走,遇名家授以医术,又受蔡州李浩 《铜人》 针法,遂精于医,尤善针灸。应元世祖忽必烈召聘任翰林侍讲学士、昭文馆大学士,后赠太师,封魏国公,谥文正。本书初刊于元贞元年(1295) 。约万余言。收载针刺理论、经络腧穴学说、临证经验心得等共十六论,其中 《针灸标幽赋》、《流注通玄指要赋》对后世影响较大。针经直说、络说、交经辨、手足三阴三阳表里支干配合说、流注八穴、古法流注、刺法、泻法、针灸杂忌等,是结合临床针灸经验,论述针灸、经络学说的重要理论,颇有创见。元至大四年(1311) 由窦桂芳收入《针灸四书》,附窦桂芳《针灸杂说》。有一九八三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点校本。 查看详情>>

针经节要 [ 杜思敬 ]

针灸著作。佚名撰,元杜思敬辑。一卷。思敬有 《针经摘英集》 已著录。成书于金元之际。后辑入元代著名医书丛书 《济生拔粹》中。本书系录《针经》(后世传本即 《灵枢》 中十二经脉五腧穴流注部分),并加以发挥而成,故名。书分四部分,首论十二经气血多少。继之第一节为旁通十二经络流注孔穴之图,第二节为十二经是动所生之病,第三节为十二经穴治证,叙述十二经中五腧穴等 (共六十六穴) 部位、主治及灸刺法。由于五腧穴临床效果显著,诸穴至今仍广为医家所常用。本书对学习和研究针灸学有一定参考价值。有涵芬楼影印本,一九五五至一九五六人民卫生出版社据元刻《济生拔粹》 本影印本。 查看详情>>

诊脉三十二辨 [ 管玉衡 ]

诊法著作。清管玉衡撰。二卷。玉衡字侗人。为使脉理昭彰易学而著此书。刊刻于一九二三年。约万余字。分三十二个专题论辨脉理及诊脉之法。首辨诊脉大法,为脉法大略;第二至七辨,宗滑伯仁之六脉而著其所统,共叙二十九脉,每脉各注其阴阳所属,肖其形象,对芤、动、牢、革等难明之脉则详加描述;第八至十二辨,详叙十二经源流,不只述脉所流行之处与诊脉之法,如辨肺经条,不但论及肺之经脉走行与诊脉法,而且对肺之体用、主病、证候亦有阐述;第十四至三十二辨,论及人迎气口、男女脉异、老少脉异、候胃气脉法、有脉无脉等脉情变化及切脉法等。叙述简明扼要,为中医入门书。有《三三医书》本,《珍本医书集成》本。 查看详情>>

瘴疟指南 [ 郑全望 ]

温病类著作。明郑全望撰。二卷。郑氏因闽、粤等地瘴症流行,危害甚重,遂专心研究。后得北宋佚名辑《瘴症卫生方》,即以此书为基础,参阅诸书,附以己见,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 辑成是书。论述瘴症源流、病因、病理、用药、宜忌、预后等,并论及伤寒、内伤与诸证之鉴别。但对瘴症病因、病理等论述尚有不妥之处。收入 《珍本医书集成》 有清同治元年 (1862) 汲古轩刊本,一九三五年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一九三六年世界书局铅印本。 查看详情>>

张聿青医案 [ 张聿青 ]

医案,二十卷。张聿青著。张聿青,字乃修,江苏无锡人,生于清道光至光绪年间。少时因病弃儒承父业习医,毕生勤研临床,著述不多,仅存医论若干篇及医案二十卷。治学宗《素问》《难经》,取法仲景,又能吸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别具机杼。临床善于辨证察色,尤长脉理,遇症情复杂虚实难辨时,往往能在脉诊中悟出真谛。施治善用前人成法,而多灵活变通。用药精练,切中病理,堪为后人效法。 查看详情>>

张畹香医案 [ 张畹香 ]

医案。清张畹香撰。二卷。畹香,浙江绍兴人,世居绍兴洗马池。生活于嘉庆至同治间。著有《温暑医旨》等书,多未刊行。其医案亦系抄本流传,后经曹炳章整理,收入《中国医学大成》刊行。不分门类,载冬温、伏邪、暑湿、诸痛、伤风、咳嗽、疟疾、产后等数十种证治,凡百九十余则。多为时病证治,间有内科杂病、妇产科治验。每案简述证候、病因、脉诊、辨治、方药,简明扼要。临证擅用滋补托邪的调治法,精于脉诊与辨治,选方用药亦精慎。有一九三六有年刊《中国医学大成》铅印本。 查看详情>>

张氏医通 [ 张璐 ]

《张氏医通》系综合性医书。16卷。清·张璐撰于1695年(康熙34年)。本书前12卷论病,以内科杂病证治为主,兼及五官、疮疡、妇人、婴儿各科;后四卷载方。其论病部分,自中风至婴儿共分16门,每门又各分子目,其证类次第,悉如王肯堂的《证治准绳》,而选辑较为精审。每病先列《内经》、《金匮要略》之论述,次引后世诸家之说,最后附以治例。所引诸家有孙思邈、李东垣、朱丹溪、赵献可、薛己、张介宾、缪仲淳、喻嘉言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其个人所发议论,大抵不外折衷或综合上述诸位医家的观点,很少新的创见。其医学思想,似与薛己、张介宾等相近,并阐发了“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的经验。后四卷论方,共分94门,门下未分子目。本书由于引录诸家之说较详备,理论联系实际较密切,选方实用,故颇为读者所欢迎,流传较广。建国后锦章书局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先后出版排印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