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净能诗,撰人不详。约成书于唐代。《道藏缺经目录》着录「叶天师杖中记」一卷,疑即是书。现存敦煌抄本S6836号,其卷首已残缺,无标题,卷尾完好,题:「叶静能诗」。王重民《敦煌变文集》卷二收入。叶净能乃唐玄宗时著名道士,擅使符箓召神役鬼,驱邪治病,兴云致雨,飞行变幻,无所不能。开元中策杖至长安,以道术倾动朝野。玄宗召见问道,甚得宠幸。传说曾伴玄宗观灯,并共游月宫。后因高力士之谗而被斩,玄宗日夜恩慕,赋诗以悼之。是书所载,即叶净能天师一生之神异故事。书以唐代寺院道观中流行之俗讲文体写成,是为流传至今之唯一道教俗讲文。 查看详情>>
洞玄灵宝河图仰谢三十六土皇斋仪,不署撰人。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唐宋间。原书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内载施行「三皇中元祈请大斋」之科仪。依次向东、南、西、北四方九垒三十六地(每方九地)皇君礼拜忏悔,启告祈祷社稷之尊隆、庶民物之康阜,希望土皇君「降大慈之恩、流罔极之泽、垂救度之福、赐更造之仁,使道达神气、和合灵官卫护某身,原赦宿新无量罪咎,矜奖即今,改悔丹诚」。并希望:「以是功德,归流某七庙之灵九玄七祖,一切先亡同得离幽苦、上升福堂、转轮成真、利祐见在,使陵庙坟基肃宁,殃注断绝,官宅安稳,怪梦消除,二仪交泰,则七曜调明风雨,以时暄凉应节,黎庶咸安,兵戈止息,天下太平,丑虏归降,某所苦某病即蒙差愈,或官司盗贼即得免过,众灾度脱寿命延长。皇家道德日盛,四海灾消祯祥云集。八节安和,一切群生咸蒙福庆,俱服正教。同归自然得道之后,与皇合真。」按本书所载科仪及上启文辞,与《洞玄灵宝河图仰谢三十六天斋仪》几乎完全相同,唯有三十六地皇君名号尊讳与三十六天帝君不同:两种斋仪原本当合编为一书,《正统道藏》编者误分为二。 查看详情>>
虚皇天尊初真十戒文,撰人不详。约出于唐初,唐张万福《三洞众戒文》已提及此戒。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戒律类。戒文乃虚皇天尊讲述,为新出家道士所受,故称「初真戒」。十条戒文大致为劝人勿不忠不孝、勿阴贼潜谋、勿杀害生命、勿淫邪败真、勿败人成功等等。每条戒文后附按语,阐述戒文要旨。 查看详情>>
斋戒录,原不署撰人。从其内容文字观之,约成书于唐中期。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戒律类,《云笈七签》卷三七亦录其文。此书摘录六朝隋唐道书,概括解说道教斋戒仪法。全书分十五小节。其中斋戒叙、六种斋、二种斋、十二斋、八节斋、心斋等节,主要概述斋法种类及其功用。年六斋、月十斋、阴阳杂斋日等节,列举行斋宜选择之时日。洞玄灵宝六斋十直、斋直、释斋有九食法、说杂斋法、斋科、持斋诸小节,解说修斋须知事项及有关禁戒、书中所述斋法,多本于南朝陆修静、宋文明之说。 查看详情>>
太上灵宝净明玉真枢真经,此篇盖为宋元净明道道书,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为七言诀。言夜坐存想之法。其中有云:「玉真本在想中立,想意要在有端静,是知净明常了了,便是玉真枢要境」。 查看详情>>
灵宝净明大法万道玉章秘诀,此书盖为南宋净明道道士节抄《上清灵宝大法》加以改编而成。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内载三十二天星宿图像、三十二天帝君名讳、职掌及居处,三十二天开图卦爻、甲子、炁数、卦息数、下应人身部位等。又载步三十二天玄纲飞升之法,据人身各部位推测吉凶之法,存神诵咒以降神飞升之法。三种法术皆源于灵宝派,文字幽隐难解。 查看详情>>
太上洞玄灵宝飞仙度人经法,原题「高明大使神功妙济真君许旌阳释」。据考此书应出于元代西山净明道道士,乃许真君降授。据编首目录,此书原本五卷,分为三篇四十一章。即〈叙微〉篇十章,〈叙经〉篇二十八章,〈释例〉篇三章。今《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收入是书五卷,另有《飞仙度人经法释例》一卷,其卷数篇次已与原本不合。〈叙经〉、〈叙微〉二篇有经有注,其经文多抄录《灵宝度人经》,注文则源出南宋《上清灵宝大法》。〈释例〉篇通释前两篇体例。是书所叙道法,大抵以灵宝派符箓咒术为主,内丹法则受南宗影响,惟忠孝净明之说为净明道道士独创。 查看详情>>
太上玄天真武无上将军箓,撰人不详。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书中提及明初正一天师张正常、张宇初、张宇清等人,应为明代正一派道士所作。此书叙述传度真武将军符箓之法。内载玄天大圣真武无上将军神像、符图、部下将官吏兵名额,以及摄鬼神咒、祛鬼神咒、煞鬼神咒。又载受箓盟仪,请箓法词及真师名讳。据称依法得受此箓,可以「保命护身,延生度厄,辟除魔魅,断灭不祥」。 查看详情>>
太清风露经,题无住真人撰。一卷。《道藏阙经目录》着录,通常皆以为已佚,北京图书馆发现藏本,据考证,为元代《玄都宝藏》刊本。现已收入《藏外道书》古侠道书类。经文凡十五章,章名分别为自序、名位、大通、姑盈、自石、玄门、玉庐、大总、空谷、诚、洗涤、虚无、辨惑、治病。书中所论为吸风饮露之道。其自序章云:「夫长生之法其门不一。若乃金石草木采炼有功,神形疲劳,法又不贵。其吸风饮露之道,不离一室,不逾一日。首尾终始,数言便毕。」后面各章述其法,但辞颇隐晦。大抵以鼻口吸引风露,闭气数息,「似漱非漱,如浴非浴,风以导神,露以润屋。欲安神而兼屋,习风露而绝谷」,如此可达于「灵源不散身长在」之境。末章载以呵、吹、咽、嘘、呼、吸六气治病之法,似出于唐代。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