橐籥子,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间。南宋《秘目》着录「橐笞子金石真宰通微论一卷」,疑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太清部,附《阴丹内篇》。本书言内丹法诀,分作五章:第一〈三道明真反本〉,宣称人若能以金玉填补骨髓枯竭,则可返老还童,长生久视。 第二〈五行建位泉石〉,谓金丹之道不离元气、五才,元气即水银、五才即五金,五金即黑铅。又称制伏众石乃作道之本,为丹之源。 第三〈八卦系象指明〉,以日时、月象、八卦、五行、五味、五色、雌雄等相配成图,以明金丹之道。 第四〈四序刚柔成岁〉,以四时之气运行成岁比喻炼丹火候,指示阴阳升降。 第五〈九一道备无为〉,宣称「金丹九转,必备五常,实由阴阳之所生,乃悉天地以奉之」。全篇词旨隐晦,大略以外丹术语论述内丹药物、火候。内容主要为讲天道、阴阳、五行、八卦、消息之理,以証金丹之道。认为八卦之精,系象于月,此道至大,并以月象结合卦象作六图,寓长生之道于其中。所附《阴丹内篇》以易理说解丹道。认为阳亦有阴,故坎卦内阳外阴;阴亦有阳,故离卦外阳内阴。阴丹之诀,唯采阳炼阴,销去群阴,而为纯阳之人。此书实为借易学讲解内丹之道,可作研究道教内丹学的参考材料。 查看详情>>
太上长文大洞灵宝幽玄上品妙经,简称《长文大洞经》。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晚唐五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为内丹经典,经文分十九章。内称:人之形神精血皆为天地气化所生。「神者为阴阳气之用也,形者为神气之宅也,阴阳魂魄为精血之神」。故唯有存神养气,固血炼精,方可长生。炼气养神之法称作真一之法。经文曰:「但于身中炼丹田之气壮,生自然之神全,于十二时中守天真之气入丹田宫中,心无乱想,外无别意,不出不入,无来无往,神定自安,此是真一之法」。又论还丹之道,宣称:「但将本元真气自下返于上,谓之阴返阳也;却将真元一气自上还于下,谓之阳返阴也。六阴六阳会合黄庭,还归丹田,神气皆足,故为还丹也。」其说较为简明。 查看详情>>
修真历验钞图,原不题撰人。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灵图类。《通志‧艺文略》着录「修真历验钞并图一卷,罗子一撰。」又《云笈七签》卷七十二载《真元妙道修丹历验钞》一卷,题「草衣洞真子凝述」。罗子一疑为唐代道士,以草衣洞真子之名撰此书。书前有短序,谓此书备述丹法之要妙,据师传口诀及真经之解,将其不显者略而显之,集为图论。书中有十二图,每图后附短论,略述十二月炼丹之采药、火侯要诀。是以外丹术语解释内丹之图书。 查看详情>>
集注太玄经,北宋司马光集注。六卷(道藏本《集注太玄经》仅一至六卷,为司马光集注。本书七至十卷,据百子全书本《太玄经》补,为许翰注。),收入《正统道藏》太清部。另有清嘉庆刊本。此书为《太玄经》注本。《太玄》是西汉著名学者扬雄所撰,其书模仿《周易》。以天、地、人三才为本,着重阐发宇宙生成、天地运行及人事变化之哲理。具有辩证法因素。该书对东汉以来天文象数学发展影响甚大,但其文辞艰深晦涩,故历代学者为之注释训诂者颇多。司马光《太玄经集注》为现存最为完备之注本。书中采集东汉宋衷、吴陆绩、晋范望、唐王涯、北宋宋惟良、吴秘、陈渐等七家注文,并以司马光自撰序文和〈读玄〉、〈说玄〉二篇冠于卷首。七家之注多为文字训诂而少有义理发挥,司马光则颇能发掘精义。如〈说玄〉一文评述《周易》与《太玄》之异同,谓二者「大抵道同而法异」。《周易》以阴阳为本,卦画有二,〈太玄〉则以三画象天、地、人三才。可谓中肯之说。 查看详情>>
六卷。元张理撰。此书分内外两篇,篇各三卷。内篇有《本图书》、《原卦画》、《明蓍策》三卷; 外篇有 《象数》、《卦爻》、《度数》三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该书“于元会运世之升降,岁时寒暑之进退,日月行度之盈缩,以及治乱之所以倚伏,理欲之所以消长,先王制礼作乐、画井封疆,一切推本于图书”。作者认为图、书是天地阴阳之象,《易经》之所以能 “成变化而行鬼神”,原因全在于图、书之象与数。所以,本书以朱熹《周易本义》所附之九图为基础,推衍为十二图,以明阴阳、刚柔、奇偶之象。其中对圆图、方图的解释,皆与道教易相吻合。此书可谓《皇极经世》之支流,陈抟、邵雍图书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此书已为“道藏”所录,有 《正统道藏》刻本,《四库全书》本等。 查看详情>>
《正一法文十箓召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为天师道经典《正一法文》残卷之一,内载十种早期天师道法箓。即元命赤箓、青甲箓、赤甲箓、武甲箓、文甲箓、圣真神箓、黄图中纲箓、兼官箓、黄图赤箓、男女九十部将军箓。各种箓文格式相似,皆记述某人生辰八字,应受某位神君召。例如正月生,被太始将军召;二月生,被上始将军召;子时生,玄元始炁君召;丑时生,太始元炁君召……等等。又有「赤箓券」,「六甲六十真讳」,记载人身中五方圣人将军及六十甲子神之姓名、服色、治所、乡里等。此书盖用于召神护卫,拘制魂魄。 查看详情>>
老子说罪福大报应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南北朝或隋唐。原书卷品数目不详。《正统道藏》未收。现有敦煌抄本一件(P2818),首尾完好,存经文138行。题曰「老子说罪福大报应经第七」。经文乃老君对惠通真人讲述罪福报应。宣称行十种不善罪行者,受十条恶报,行十种善行者,可得十条福报。主旨为劝善诫恶。 查看详情>>
太上灵宝升玄内教经中和品述义疏,原不署注疏者姓名,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唐人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本书是南北朝道经《升玄内教经》卷七《中和品》之注疏。作者以隋唐重玄派哲理疏解原经。条分缕折,发明双遣有无,弃边取中,不滞于善恶之义。如开篇第一段疏文即云:「夫中和经者,盖是登真之妙诀,入道之要方,理贯重玄,义该双遣。」又云:「所言中和者,中是非外之名,和是顺从之目。摄心于内,呼之曰中;顺道无违,乃受和称。」「恩善舍恶,名曰中和。」 此段为全书要旨。 查看详情>>
《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太霄琅书琼文帝章一卷」,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无上秘要》亦多引此经。经文假托由虚皇道君授云务子,云务子又下传太华真人及赤松、王乔等十八人。内首先列举九天名号、幅员、天官职掌,以及九天王之姓讳、服饰、治所等等。其次载录《太霄琅书琼文》九篇,皆为五言韵文。再次录《琼文帝章》二百四十音,即二百四十枚篆书真文。据称「太霄琅书乃九天王飞霄之曲,琼文帝章乃高灵玄[日英]之道」;「皆九天之元精,万真之隐名」。修道者依法存神念真,佩带持诵经文,修之九年,即可飞升成仙。「与真同形」。 查看详情>>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原名《太上洞玄灵宝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东晋末南朝初。陆修静《灵宝经目》已着录。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另有敦煌唐抄本(P2454号),题作《太上洞玄灵宝妙经第十五众圣难》。经称吴赤鸟三年(240),地仙道士三十三人登劳盛山谒见葛玄,请问彼等修道六百年尚为地仙,师尊方始学道即被赐为太极左仙公,不知作何功德受此天职。葛玄答云:「尔等前世学道,志在小乘,唯念度己,不念度人,少作功德,故止为地仙。」葛玄宿世发心向道,多生积修,尊法读经,志行大乘,大作功德,度诸困厄,故今得为太极左仙公,经文宗旨在劝人修行大乘之道,不仅自度,而且普度他人。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