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

亲征录 [ 周必大 ]

《亲征录》一卷,一作《辛巳亲征录》,南宋周必大撰。是书即选自其中的杂著类,记自绍兴三十一年十月至绍兴三十二年六月间朝廷军政大事,由于事皆周氏亲历,故史料价值颇高。本整理本即以《庐陵周益国文忠公集》本为底本。 查看详情>>

蒙古源流 [ 萨囊·彻辰 ]

蒙文名《额尔德尼脱卜赤》,汉文译名或题《珍宝史纲》、《宝史纲》等。记述元明两代蒙古族历史的著作。彻辰萨囊著。乾隆四十二年(1777)转译成汉文刊印,收入《四库全书》。后有沈曾植笺证、张尔田增补并校的孱守斋校补本及各种手抄本流传。在国外,1829年在圣彼得堡出版原文本和德译本。1961年蒙古人民共和国出版蒙文本。另在日、美、德等国也有影抄本或译本出版。彻辰萨囊(1604—?),中国清初鄂尔多斯(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一个蒙古贵族,喇嘛教徒。依据多种史书和佛教经籍,撰成本书,意在写一部蒙古通史。共8卷,依喇嘛教为纲、各汗传统世系为纬、按年纪事,著述体例颇近于《蒙古秘史》。第1卷首讲佛教的“运数”,作为本书的缘起。第2卷记额纳特(又作卫拉特)、土伯特(又作图伯特)蒙古汗传世次序及崇尚佛教事迹。第3卷以后,则记蒙古族的发源和发展,兼述蒙古各部的兴衰治乱和遗闻佚事。本书最有价值之处,是提供了14世纪后期至17世纪前期蒙古社会生活的多方面珍贵史料。对蒙古地区的行政区划,封建领地的分割,蒙古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以及喇嘛的传布等,也叙述的颇为清晰和详瞻。书中有许多韵文体记述,所记录下来的17世纪以前的蒙古语,有助于研究蒙古语言的历史。书末所附《红册》、《大黄册》等蒙文史料,亦颇珍贵,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因此,本书与《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被称为有关蒙古民族的3大历史著作。 查看详情>>

钱农部请师本末 [ 钱鼎铭 ]

石刻拓片,存苏州市博物馆。 查看详情>>

蕲黄四十八寨纪事 [ 王葆心 ]

清顺治二年(1645)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就义后,其一部分余众即分散于湖北蕲、黄山区,结寨聚众,北联商、固,东联英霍义军,继续抗清。义军以黄冈、蕲水、罗田、麻城等四十八寨为根据地,各据一寨,分任寨长,领导反清大业。其中实力较强的有:罗田举人王火鼎拥明宗室朱蕴以为号召,据罗田二十余寨;麻城朱山的明故兵部尚书周损,东山的李有实;黄安大峰47寨的江中清;黄冈白云寨的王光淑;蕲水(今浠水)斗方寨的周从助等。各寨义军在组织上各自独立,在行动上互相配合,转战于蕲、黄、罗、麻地区,攻取州县,坚持到顺治四年。清军下九江、占荆、襄之后,派总兵徐勇坐镇黄州(今湖北黄冈县),调集赣、鄂、川各省驻军前往围剿。反清义军因不相统属、各自为战,被清军各个击破,转入低潮。顺治五年江西金声桓反清起事,各寨复起响应。罗田王火鼎东联英、霍,转战蕲、黄,下英山,杀知县,占罗田。其后李有实继续坚持抗清直到康熙年间,方被清军攻破。这支义军坚持抗清斗争20余年,给清军以严重打击。 查看详情>>

东溟奏稿 [ 姚莹 ]

四卷,姚莹撰。当清道光十八年莅台湾道任,张丙事变余波未靖;二十年,中英战起,海疆戒严。莹与台湾镇达洪阿内外兼筹,颇费经营。二十一年八月,英船犯鸡笼,经予击退;翌年正月,又侵大安港,计破其船:先后获英兵一百八十余人。迨江宁约定,英使讦控台湾镇、道妄杀遭难民兵及遭主款者与福建失守文武之忌,构陷成狱,与达洪阿同被逮京问拟。「东溟奏稿」,即在台湾道时会同达洪阿所为,几以办理「夷务」为中心(按台湾道始于乾隆五十三年福康安奏请台道加按察使衔,得专折奏事)。卷一,有「筹剿三路匪徒奏」等五件;卷二,有「会商台湾夷务奏」等十一件;卷三,有「遵旨筹备覆奏」等六件;卷四,有「谢赏恩奏」等十一件。姚氏另有「中复堂选集」,见第八三种篇。 查看详情>>

平蜀记 [ 佚名 ]

一卷。著者姓名不详。此书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遣汤和等伐蜀以及明升出降事。 查看详情>>

平濠记 [ 钱德洪 ]

一卷。明钱德洪撰。德洪本名宽,字德洪,后以字行,改字洪甫,馀姚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刑部郎中,事迹具《明史·儒林传》。初,王守仁之平宸濠也,其大纲具於《叙功疏》,其细目具於《年谱》。德洪受业守仁,据师友所见闻,其阴谋秘计及一切委曲弥缝之处,有《疏》及《年谱》所不详者,因作此记以补之。凡黄绾所说四条,龙光所说二条,雷济所说一条,附载德洪随事附论者五条,又《自跋》一条。大旨谓宁藩之败,由於迟留半月始发。其迟留半月则由於守仁多设反间以疑之。守仁在日,秘不言。守仁殁后,始得其间书、间牌之稿於龙光。而驾驭峒酋叶芳及阴令知县陈冕诡渔舟以诱擒宸濠,皆当时所不尽知者云。 查看详情>>

平汉录 [ 童承叙 ]

明童承叙撰。承叙字汉臣,沔阳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左春坊左庶子。是编纪太祖平陈友谅事。首载宋濂《平江汉颂》一首。次即载《史臣赞》一首。而以《友谅兴灭本末》附於其后,谓之《外传》。 查看详情>>

蓬山密记 [ 高士奇 ]

高士奇是康熙帝十分喜欢的词臣。生于顺治二年(1645年),卒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本文写的是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帝第五次南巡,高士奇随驾入京的见闻,有助于人们了解到更加生活化的康熙皇帝。此次归乡后不久,高士奇于6月病故,这也是君臣二人的永别,读来不由使人叹惋命运无常。 查看详情>>

偏安排日事迹 [ 佚名 ]

十四卷,不着撰人;接月排日记南明弘光朝事。考此书在谢国桢「晚明史籍考」并无著录,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有抄本,为一罕见之书。书用「纲目」体裁,自弘光帝即位至北狩一年期间,约有二百七十余日日有记事;且所记颇多引用章奏原文,甚具史料价值。其中对于款北一事,较他书为详,亦无所讳;南都陷后,并续着有见闻。惜因此书辗转传抄,颇多讹误;虽经若干订正,仍多存疑之处。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