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著。主要讲述了该书是梁启超写给自己子女的书信的一部合集,体现了梁启超独特的教子良方。包括2封致妻子李蕙仙的信,给孩子们的信134篇。大致前29篇为文言,第30篇后为白话。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一位存世著作且多且厚,涉及范围且深且广的学术大家,他的整个体系的思想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长远的影响。但是鲜少被人知晓的是,他同时也是一个优秀而成功的父亲。他长大成人的子女有九人,他们个个成才,各有所长,有的是新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有的是著名的考古学家,有的是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有的从事经济学研究,有的从事社会活动,有的是著名的火箭控制系专家……更有三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这在中国家庭中是非常少见的。梁启超的子女们几乎都有出国留学的经历,却在学成以后悉数回到祖国,建设中国,这与梁启超成功的人格教育是分不开的。 查看详情>>
清许葭村著。为作者的书信集。古称书信为尺牍,因古代书简长约一尺故名。由后人整理编排成书,共229篇,分为叙候、庆吊、劝慰、请托、辞谢、索借、允诺、戏谑8类。文辞生动雅丽,曲尽情理,向为尺牍范本。如《复朱鹤汀书》尉问腹疾并告知家乡水灾一事说:“手书遥贲,知足下适患河鱼之疾。造化小儿,何不仁乃尔,近日定占勿药矣。弟贫也,非病。客自家乡来者,道波臣为虐,年谷不登,旅人无以自存,又重以内顾忧。如何如何!足下作归省计否?新凉入序,寄语加餐。”以河鱼代称腹疾,勿药代称痊愈,波臣代称水灾。结尾一句感叹,继问友人是否准备回乡,最后因秋临加以问候,使人有亲切之感。语句精练,事虽不多,但处理得十分娴熟。又如《托沧州诸友照应友人书》说:“火云如烧,思与诸君子一登朗吟之楼,看夹岸柳阴,风樯上下,以消烦溽。乃仙凡途判,咫尺千里,徒作五城十二楼观耳。盐邑张少尉,武陵人也,近以年老乞休。月之二十九日,先遣眷属赴沧,候船南下。幸推梓谊,饬役代觅妥寓,俾旅途主人不敢欺生慢视。此感弟实均之”。第一句火云如烧,如同起兴。继叙旧日友情,最后拜托代为照应友人。语言优美,情调浪漫,使人乐于代劳。又如《贺陈筠青生女书》中说:“昨得手书,以弟夫人弄瓦而不弄璋,其辞若有憾焉。不知二五构精,伉俪同功,是谁之过,而为是怏怏耶?况凰之降,即以开么凤之先;谢氏乌衣,不可无林下风以济其美,正不必谓梦月之不如梦日也”。其中“弄瓦”指生女,“弄璋”指生男,语出《诗经》。“二五”指十月怀胎,“伉俪”为夫妇二人。 “雏凰”指女孩,“么凤”指男孩子。谢氏用谢安典故,谢安居乌衣巷,其子第多贤,而其侄女谢道韫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梦月喻生女,梦日喻生男。比篇用典自然,认为生女未必不如生男,观点亦有可取。“是谁之过”一句尤其恢谐,足可解颐。该书曾经由经山阴娄氏、吴县管氏注释,又经宋晶如补充、订正,并加语译,使读者较易理解。书前编有分类目录和内容提要目录,便于读者浏览。1986年上海书店出版影印本,与清龚未斋《雪鸿轩尺牍》合刊,1987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校注本。 查看详情>>
刘鹗日记即《抱残守缺斋日记》,完全根据刘鹗手稿,校辑按原文不加增删,是目前最完整、最忠实的刘鹗日记。由于刘鹗曾与诸多政治风云人物、文化巨擘如李鸿章、袁世凯、梁启超等有所过从,同时也在著作中大量描述了当时社会经济民生和人情风俗等,因此文集不仅对于深入研究刘鹗的政治态度、学术思想、性格、爱好等提供了便利,更为研究晚清政治、文化、学术等提供了宝贵材料。 查看详情>>
陈宏谋手札是陈宏谋与私交好友或同僚的私人书信集,它并没有官场文书的呆滞板重和程序化,也没有应制而作的虚伪作态,其言语浅近淳朴,感情真挚,用语简练精粹,往往是随人随地随事而发,娓娓谈来,亲切近人,说服力极强,真实地表达了陈宏谋个人的思想和心声,也反映了时代的思想。手札是陈宏谋思想原生形态比较真实地展现,他在私人书信中显得更为随意,信手写来,闪烁着大儒智慧光芒的观点,于人生、官场、学识诸方面无不涉及,对清代中期以降士大夫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查看详情>>
日记集。鲁迅著。上海鲁迅著 作编刊社1951年编辑、上海出版公司影印出 版。线装本。收1912年5月5日—1921年12 月31日、1923年1月1日—1936年10月18 日共23年零5个多月的日记。1922年日记于 1942年被日军搜去而遗失。1932年2月因“一 二八”战事失记5天、1936年6月6日至29日 因大病失记24天。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出 版标点铅印本,版式与该社出版的《鲁迅全集》 相仿,并增加了许寿裳抄录的鲁迅1922年部分 日记。1976年再版增加人物索引。日记文笔 简练,虽自谓“信札往来,银钱支付”,是“写给自 己看的”,实则系统地反映了鲁迅生平业绩和历 史风貌。 查看详情>>
鲁迅与许广平的通信集。时间自1925年3月至1929年9月,共135封(鲁迅的68封),1933年4月由上海青光书局出版。全书按年月编排,共分三集。第一集,北京(1925年3月至7月)35封;第二集,厦门一广州(1926年9月至1927年1月)78封;第三集,北京—上海(1929年5月至6月)22封。鲁迅在序言中说,本书所收虽限两人之间的通信,“其中既没有死呀活呀的热情,也没有花呀月呀的佳句”,讲的是“学校风潮,本身情况,饭菜好坏,天气阴晴”,“推测天下大事”等,似乎是些“平凡的东西”,但平凡中显示出不平凡,自有“特色”。它使读者看到“工作的相需相助,压迫的共同感受”,从而“增加人们两心共鸣的急速进展”(许广平:《关于鲁迅的生活》)。 查看详情>>
游记。清薛福成(1838—1894)撰。十卷。福成有《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已著录,此系续集,其子莹中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辑编成书,自光绪十七年三月至二十年五月共四十个月之日记,约三十五万字。继前书后续记出使各国和中外边界各谈判事宜,但内容广涉当时世界各国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种、民族、部落、科学技术、地理形势、山脉河流、土壤所宜、动植物品种、特产、工农业生产状况、城市建筑规模、世界人口、土地开垦、宗教信仰、文化艺术、语言文字、海陆交通、名胜古迹、历史典故、风俗习惯等,内容十分广泛。虽以游历国为主,国内事物也屡见不鲜。尤重中外交涉,或战事,或通商,或建交,或国内外对比。华侨的历史和现状,记载细致。间涉国内经济发展,民族振兴,利用外资和国际市场,修筑铁路,开办矿山,自建工厂。是中国近代史地重要典籍,是研究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历史和思想史的重要史料。有光绪二十三年(1897)传经楼校刻本,1985年湖南岳麓出版社出版《走向世界丛书》本。 查看详情>>
日记。清薛福成(1838—1894)撰。六卷。福成,字叔耘,号庸盦,江苏无锡人。同治时充曾国藩幕僚,后随李鸿章筹办外交。光绪十五年(1889)出任驻英、法、比、意四国公使,此书即此行日记。起自光绪十六年(1890)正月十一日,迄至次年(1891)二月三十日。从吴淞口出发,经香港、越南、新加坡、锡兰岛、亚丁、塞得港、西西里、马赛、巴黎、伦敦等地。对所见各国山川地理、人口数量、气候变化、政治议院、土特物产、商业税收、纺纱工厂、军械器物、邮政电信、医疗事业、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宴请交往与外部往返洋文照会、书信、交涉要件等,据实详记,编纂成帙。薛氏主张效法西方,发展中国工商业,强调私人集股成立公司,反对洋务派对新式工业的垄断政策。对研究近代丝绸之路及中西文化交流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有光绪年间石印本。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收入《走向世界丛书》中。 查看详情>>
现代散文日记集。郁达夫著。上海良友复兴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5月初版,列为“良友文学丛书”第26种。收《清贫慰语》、《说肥瘦长短之类》、《说沉默》、《说姓氏》、《说谎的衰落》、《传说文学》、《谈结婚》、《暴力与倾向》、《雨》、《婿乡年节》、《杂谈七月》、《杭州的八月》、《寂寞的春朝》、《春秋》、《玉皇山》、《浙江的今古》、《住所的话》、《记风雨茅庐》、《故都的秋》、《江南的冬景》、《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屠格涅夫的<罗亭>问世以前》、《屠格涅夫的临终——为屠氏逝世五十周年纪念作》、《查尔的百年诞辰》、《林道的短篇小说》、《读劳伦斯的小说<却泰来夫人的爱人>》、《钱塘汪水云的诗词》、《静的文艺作品》、《清新的小品文字》、《略谈幽默》、《Mabie幽默论抄》、《谈谈民族文艺》、《谈诗》、《娱霞杂载》、《记闽中的风雅》等散文游记34篇。以及《梅雨日记》(1935年6月24日—7月27日)、《秋霖日记》(1935年9月1—20日)、《冬余日记》(1935年11月19日—12月8日)、《闽游日记》(1936年2月2日—3月31日)、《浓春日记》(1936年4月1—20日)等日记5篇。书中所收是作者自1933年下半年以来所写的短文、游记和日记。 查看详情>>
当代书信集。傅雷著。三联书店1981年8月初版。书中摘编了傅雷和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百余封家信,其中主要是傅雷写给傅聪的信。写信时间为1954年至1966年4月。书前有楼适夷作的序《读家书,思傅雷》。书后附傅敏写的《后记》。这本家书是一部极好的品德修养和艺术修养方面的读物,也是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在给傅聪的信中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明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青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反“右派”运动中,傅雷被错误地划为“右派”。不久传来消息,在波兰留学的傅聪突然出走,去了英国。在形同隔世、遥遥万里的两地间,傅雷的家书把父子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把培育儿女作为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应该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他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与心力来做这一切。每一封信的字里行间闪射着傅雷对艺术的高深造诣和才智、学识、修养的光辉,跳动着一颗崇高的父亲的心,以及一位有成就的艺术家在成才道路上所受的陶冶与教养。傅雷作为父亲给儿子浇灌了大量的心血。文如其人,《傅雷家书》表现出作为艺术家的傅雷那“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独特的人格力量。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