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

伤寒直格 [ 刘完素 ]

医经研究著作。又名《刘河间伤寒直格方论》。3卷。(原为6卷,或称6集)。旧题金·刘完素 (守真、河间居士、通玄处士)撰,元·葛雍(仲穆)编。书的上卷叙干支配脏腑、病因、运气主病、脉诊等统论内容;中卷论伤寒六经传受,并分析一些病症及其治法;下卷集仲景麻黄汤、桂枝汤等方以及益元散、凉膈散、黄连解毒汤等共34方。汪琥认为:“是书之作,实为大变仲景之法者也”(《伤寒论辨证广注》),卷终有“伤寒传染论”一则,明确提出“秽气”、“秽毒”致病的观点,在治方和病因认识方面,较之前人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有些用运气学说解释伤寒病理,须予分析对待。现存元天历 (1328)年刻本,明朝、日文版本,以及清代抄、刻本,还有民国千顷堂书局石印本,198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点校铅印本。还见于《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刘河间医学六书》 等。 查看详情>>

伤寒明理论 [ 成无己 ]

三卷。金成无己撰。该书成于 《注解伤寒论》之后,是作者研究《伤寒论》的又一卓著成果。该书摘取 《伤寒论》中五十种症候进行了病象、病因、病理及临床施治方面的阐述。辨识精微,言语通俗。如 《咳第二十五》篇云:“伤寒咳者,何以明之?咳者,謦咳之咳,俗谓之嗽者是也。肺主气,形寒饮冷则伤之,使气上而不下,逆而不收,冲击膈咽,令喉中淫淫如痒,习习如梗,是令咳也。……咳之由来,有肺寒而咳者,有停饮而咳者,有邪气在半表半里而咳者。虽同曰咳而治各不同也。”通过鉴别不同病因而导致此症不同表现,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有益借鉴。严器之序中评价此书:“撰述伤寒,义皆前人未经道者。指在定体、分形、析证。若同而异者明之,似是而非者辩之。……所谓真得长沙公 (按:指张机)之旨趣也。使习医者流读其论而知其理,识其证而别其病,胸次了然而无惑。”这可以说是对该书的中肯评价。该书有宋刻本,明安正堂刻本,清光绪六年(1880) 扫叶山房刻本,1955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1957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1959年科技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查看详情>>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 [ 侯善渊 ]

一卷。金侯善渊注。有注有颂,阐清静之理,归于内丹。 查看详情>>

辽东行部志 [ 王寂 ]

记行著作。金王寂(1127——1194)撰。一卷。寂字元老,蓟州玉田(今属河北)人。天德进士。官县令、刺史、转运史。著有《北迁录》、 《拙轩集》。是书为寂提点辽东路刑狱任时,于明昌元年(1190)巡查沈州、望平、广宁、宜民、咸平诸府县,记一月零二十五天的旅程见闻。明收入《永乐大典》。约一万二千字。以日记形式记一路二十五个住宿点的地理山川、风土人情和历史故实。为我国传世最早的东北旅行日记。书中记载金代设于今辽西、辽北的府县位置及所接触的人物故实等,成为后世考证东北历史沿革的重要佐证,可补《金史》之不足。原书及《永乐大典》本已佚。今有《晨风阁丛书》本,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张博泉注释本。 《辽海丛书》本附有缪荃孙跋文。日本岛田好《辽东行部志研究》(《满洲学报》第一册),可供参考。 查看详情>>

鸭江行部志 [ 王寂 ]

记行著作。金王寂撰,民国朱希祖节选考证。一卷。王寂,有《辽东行部志》已著录。希祖,浙江海盐人。此为《辽东行部志》姊妹篇。记王寂明昌二年(1911)巡查辽东半岛历时三十二天见闻。朱希祖所藏《永乐大典》辑本已佚。今本为民国二十年(1931)载入《地学杂志》的朱氏节选考证本。约四千五百字。后有朱氏跋语。收入《辽海丛书》时金毓黻又加一序。记王寂由辽阳出发,经析木、汤池、熊岳、永康四县,海、辰、复三州,曷苏馆、婆速二府及沿途小城共十五个住宿点的地理特征、沿途风光等,所记金代建置及山岭川流特征,对考证金代辽南地理交通、历史沿革很有价值,可补《金史·地理志》的不足。有《辽海丛书》本。 查看详情>>

庄靖集 [ 李俊民 ]

一名《庄靖先生遗集》。金代诗文别集。10卷。李俊民著。李俊民卒后,元世祖赐其谥号为“庄靖”。《庄靖集》存诗7卷,文3卷。其中卷1存古赋2篇,四言古诗10首,五言古诗14首,七言古诗36首;卷2存五言律诗39首,七言律诗140首;卷3存五言绝句120首,六言绝句25首;卷4存七言绝句139首;卷5存七言绝句131首;卷6存七言绝句52首(其中5首有目无诗),七言绝句集古120首;卷7存乐府28题67首;卷8存序3篇,传1篇,谱1篇,记11篇;卷9存碑铭6篇,赞1篇,启2篇,榜12篇,青词17篇;卷10存祭文8篇,疏25篇,表2篇,上梁文6篇,杂著8篇。刘瀛在《庄靖集序》中称李俊民:“其文章典赡华实相副,字字有源流,句句有根抵,格律清新似坡仙,句法奇杰似山谷,集句圆熟,脉胳贯穿半山老人之体也。雄篇钜章,奔腾放逸,昌黎之亚也。小诗高古涵蓄,尤有理致而极工巧,非得天地之秀,其孰能与比。”《庄靖集》原刊本已佚失,今存主要版本有明正德三年(1508)李瀚刻本、清乾隆二十八年(1773)刻本及数种清抄本。 查看详情>>

拙轩集 [ 王寂 ]

诗文别集。金王寂著。“拙轩”乃作者斋名,因以名集。元好问《中州集》卷二《王都运寂小传》称寂“著有《拙轩集》传于世”。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予以著录。原本久佚,今本乃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四库全书总目·拙轩集》提要云:“好问所选寂诗仅七首及附见《姚孝锡传》后一首,其他亦失佚不见。惟《永乐大典》所载寂诗文尚多,虽如好问所摘《留别郭熙民》诗诸联及蒋一葵《长安客话》所纪《卢植墓》诗逸句,皆未见全篇,亦不能尽免于脱缺,而各体具存,可以得其什七矣。”馆臣因厘此书为六卷,分体编排,卷一为赋及五、七言古诗,卷二为五、六、七言律诗,卷三为五、六、七言绝句,卷四为词,卷五、六为表、牒、记、序、帖、启、书后、行状、墓志、哀词等各体文章。今人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自《永乐大典》残卷中补辑得《咏西湖》等三诗,但栾氏所撰《王寂小传》,误以寂为“元大德二年进士”,当据《中州集》订正为“金天德三年”。除《四库全书》本外,尚有《武英殿聚珍版书》、《清芬堂丛书》、《励志斋丛书》、《丛书集成初编》诸本及《石莲庵汇刻九金人集》本(附《补遗》一卷)。 查看详情>>

黄华集 [ 王庭筠 ]

金代诗文别集。8卷。王庭筠撰。王庭筠喜爱黄华山景物,居于此地10年之久,自号“黄华山主”。据《金史》本传,他有文集40卷,但原本久佚。近人金毓黻辑录王庭筠佚文,重新编次为《黄华集》,并将其刊入《辽海丛书》之中。本集卷首有《黄华集叙目》,目录之后有金毓黻写于甲戌(1934)十月的识语。卷1为文6篇,卷2为诗(包括断句4则),卷3为词,卷4为家集(收有王遵古、王万庆的诗文8篇),卷5为记事,收录有王庭筠及其祖父、父子等亲属的传记资料,卷6为题识,卷7为杂记,卷8为年谱。书后附有亡佚诗文篇目、引用书目。本集虽为8卷,但仅卷1—3为王庭筠作品,其余5卷均为附录。本集是现在传世的王庭筠诗文及有关研究资料的汇辑,内容颇为丰富完备。卷8的王庭筠年谱是金毓黻所撰,系年精确,考辨详明,比如元好问《中州集》说王庭筠享年47岁,《金史》从之;但元好问在《王黄华墓碑》中又说享年为52岁。对此,金氏取52岁之说,并就两说作了考证。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