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类著作。金李杲撰(一本误作元·朱震亨撰)。一卷。杲有 《脾胃论》 已著录。书分医论、方论两部分。包括膈咽不通并四时换气用药法、本草十剂、中风同堕坠论、呕咳气喘、饮食劳倦论、四时用药加减法等二十余篇有关内科杂病及用药法则的论说,载方七十五首。每篇均宗 《内经》 、《难经》之旨,阐发脏腑、经络、病机、治则、用药之奥秘,结合辨证,参以己见,充分反映了 “补土派”的学术思想,对后世很有启发和影响。原书九卷,现通行一卷本。一九五九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明抄善本补入原序四篇及九卷目次。在第一卷中补入自 “医学之源”起,至 “三焦病”止,共十论,以发挥《内经》 、《难经》之旨。有《济生拔萃》 本,一九五九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查看详情>>
十五卷。金刘完素撰。又名《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医经类著作。此书约成于大定十二年 (1172)。刘氏此书为对病处方之法,乃集伤寒杂病,脉证方论之文,分门别类,较为详实。首二卷为诸证门,刘氏将《素问》中所述煎厥、 薄厥、飧泄、䐜胀、诸痹、心疝等六十一种杂病,对照原文,逐条分析其病因、病机、诊断、治则,制定处方,共整理为六十九方。卷三至卷十五,分别载诸风、热、伤寒、积聚、水湿、痰饮、劳、燥、泄痢、妇人、补养、诸痛、痔漏、疟痢、眼目、小儿、杂病共十七门,载方二百九十二首。全书共载方三百六十一首。每门各有总论,以《素问》为理论根据,阐发运气之理,对证、治、方、药进行论述,补充了 《素问》所记病候缺乏药方之不足,反映了刘氏偏重寒凉、降火益阴为主的治疗大法,对研究《素问》、提高内科杂病的辨证施治水平有重要价值。有明万历十三年(1585)金陵吴氏重刻本、《刘河间伤寒三书》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医经类著作。金马宗素撰。八卷。宗素,平阳 (今山西临汾) 人。从师于刘完素,另著有 《伤寒医鉴》、《伤寒钤法》。是书约成书于大定二十六年 (1186)。卷一为彰释元机,卷二为五行司化,卷三为六化变用,卷四为抑怫郁发、元机胜复,卷五为六步气候,卷六为通明形气,卷七为法明标本,卷八为守正防危。主要论述五运六气在医学中的运用,并绘有五运客图、五气经天天图、天符岁会图等三十四图,以图配论,进一步阐发运气之理。所论皆宗《素问》七篇大论,从概念到原理、推演方法、变化规律、与疾病关系等,条分缕析,明了易懂,为阐发 《内经》运气学说佳作。《素问要旨论》原为刘完素之作,早无传本。有人认为是书即本于刘氏之书经宗素重编而成,此说可信。有清抄本。 查看详情>>
医经类著作。金刘完素(约1120—1200) 撰。一卷。完素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河间 (今属河北) 人。人称刘河间。金承安间,章宗征召,不就,又赐号高尚先生。为河间学派开山鼻祖,后世尊为金元四大家之一。长期行医于民间,颇负盛名。研究 《内经·素问》十载,对运气学说造诣尤深。因其擅用寒凉药物,后世又称之为寒凉派。另撰有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宣明论方》 、《三消论》 、《伤寒直格》 、《伤寒标本心法荟萃》 等。传其学者有荆山浮屠、穆大黄、马宗素等。是书约成于天德四年(1152)。依据《素问·至真要大论》 中病机十九条,将病症归纳整理为“五运本病”和“六气本病”十一条病机,凡二百二十七字,逐条逐证注释阐发,并提出相应治疗原则。尤其增列燥气为病一则,提出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并将病机十九条属于火热的十七种病症扩大为五十余种。提出“六气所伤皆热”、“六气皆能化火”观点,对后世医家如张子和、朱丹溪及清季温病学家均有较深影响。此书不仅为刘氏“火热论”代表著作,更是研究《内经》病机理论、医论方法及临床辨证的重要参考文献。有《刘河间伤寒三(六)书》本,明嘉靖十四年(1535)刊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 查看详情>>
三卷,旧题金河间刘完素撰,实为金张元素撰。此书初罕传播,金末杨威得其本刊行,误题刘完素撰;明初宁王朱权重刻,又伪撰完素序文置于卷首,李时珍作《本草纲目》始正其谬误,辨明出于元素之手。其书上卷九篇,论述养生、诊法、伤寒、本草等及风、暑、燥、湿、寒之类病邪、病机、运气;中、下卷则考详内科杂症及妇科儿科诸常见病之病原、证候与施治方略,共二十三篇,于医理精蕴可谓阐发备至,极富参考价值。有刘河间《伤寒三书》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查看详情>>
《脾胃论》系医学理论著作。3卷。金·李杲撰。约成书于1249年。作者在著成《内外伤伤惑论》之后,犹恐世医对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不能明辨,又著《脾胃论》。因当时兵祸频仍,百姓为饮食劳役所伤,胃气亏乏,调治失宜,脾胃之为病甚多。李杲认为土为万物之母,人以胃气为本,假如胃气本弱,脾胃气伤,则元气不能充,产生诸病。书中卷上讨论了脾胃虚实传变、脾胃胜衰、肺之脾胃虚等,并述君臣佐使法,分经随病制方用药宜禁。其论以《内经》、仲景之说为本。卷中及卷下叙述脾胃虚弱所致诸病及处方用药法。书中列有李杲自制的补中益气汤,创“甘温除热法”。《脾胃论》所阐内伤诸证,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其中“脾病则下流乘肾,令人骨乏无力……足不能履地,是阴气重迭,此阴盛阳虚之证”,对王海藏著的《阴证论》很有启示。该书所说:“湿能滋养于胃,胃湿有余,当泻湿之太过。胃之不足,惟湿物能滋养”。这一论点,又启示了清代叶天士,成为叶氏“养胃阴”一说的理论依据。该书刊行以来,版本很多,主要的版本有明·吴勉学的《医统正脉》校刊本及近代文盛书局、大东书局、受古书局石印本。建国后人民卫生出版社曾先后出版影印本及注释本。 查看详情>>
三卷。金李杲撰。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真定(今河北保定)人。幼好医药,从学于名医张元素,尽得其传,对《内经》、《难经》等医籍深有研究,脏腑辨证经验丰富,对脾胃内伤机理有所发挥,人称“补土派”,为金元四大医家之一。虽为张元素之徒,其名却出于元素之上。对中医理论贡献极大,故后世有“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之说。撰有《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等书。此书成于金正大八年 (1231),刊于宋淳佑七年(1247)。共二万七千余字。此书发明内伤之证有类外感,对内伤和外感两大病类,从病因、症状、脉象、治方等方面作了详细辨别。上卷为辨别阴证和阳证、辨别脉象、辨别寒热、辨别外感八风之邪、辨别手心手背、口鼻、筋骨四肢、头痛、辨别气少气盛以及劳役与中热等证的分析与鉴别共十三篇,中卷论饮食劳伤、四时用药加减、暑伤、胃气论等;下卷为用药宜忌,附内伤用方等。李氏医论大旨以脾胃为主,故特制补中益气汤,专治饮食劳倦、感冒等。李氏取法土生金、升清降浊,得阴阳生化之旨。认为“脾胃有伤,则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则六腑阳气皆绝于外,营卫不守,诸病由之而生。”以脾胃气虚立论,除着眼于内伤饮食劳倦为主的一些内科病症的辨证论治,同时李氏亦注意内外伤的辨证。此书为李氏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查看详情>>
医经研究著作。又名《宣明论方》15卷。金·刘完素(守真)撰于1172年。本书将《素问》一书的病名和症候作了比较系统的整理,总分为18门。卷1~2诸证门,列述煎厥、薄厥、飱泄、臌胀、风消等证;卷3风门;卷4热门;卷5~6伤寒门;卷7积聚门;卷8水湿门;卷9痰饮门、劳门;卷10燥门、泄痢门; 卷11人门;卷12补养门;卷13诸病门,介绍疮疡、瘰疬、疔疮、疥癣、跌打损伤、牙疳、口疮等症证的证治。全书内容系将《素问》所述若干病证予以阐发,并补以方治。刘氏所拟订之方剂,宗张仲景制方之旨,尤多取法于《金匮要略》,但较多地运用寒凉药,如双解表里之防风通圣散、双解散;清热解毒之黄连解毒汤、凉膈散等,反映了作者的学术流派和制方的一大特点。当前流通的15卷本,系后人重予整理者,其中掺入了一些元、明以后的方剂和治法,病证的种类也在《素问》的基础上有所补充。又从文字来分析,第2卷之菊叶法、薄荷白檀汤; 第4卷之妙功藏用丸; 12卷之荜澄茄丸、初中丸、楮实子丸等,均注“新增”二字,说明当前的流行本已非刘氏的原著面貌。刘氏全面分析《素问》所记载的多种病证,并为之制订了治疗方剂,这种结合临床治疗的方法,为《内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本书现存最早为元刻7卷本(题作校正素问精要宣明论方),又有《刘河间伤寒三书》、《刘河间医学六书》、《医统正脉》等多种刊本,是刘氏著作中较为重要的一种。 查看详情>>
金·镏洪撰。约成书于1234年。全书4千余字。书凡1卷。首列伤寒心要论, 次列双解散、防风通圣散、小柴胡汤、凉膈散等三十方及新增病后四方, 末则列伤寒心要余论。是书专为伤寒而设, 但在学术上, 则多从河间“火热” 立论。阐释伤寒六经生理病理, 注重五运六气的变化影响。全书内容大体以论热病为主, 所用方药, 亦多系寒凉之剂。即使是伤寒表证, 亦主张施用寒凉。如其在《伤寒心要论》中说: “夫伤寒者, 前三日在表当汗, 可用双解散, 连进数剂必愈。” 若病不解, 病已传变, 治则主用平和之药, 如小柴胡、凉膈、天水之类。谓“双解、凉膈、白虎、泻心, 此理伤寒之妙剂”。本书在编写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是在卷首与卷尾能用简洁的文字, 阐明伤寒六经病证辨治心要, 卷中则以较多篇幅论述伤寒热病证治方药, 以证类方, 以方类证等等, 参杂其间, 较为扼要明了。然镏氏概将伤寒作热病论治, 则似乎有些偏颇。此书在金代, 尚未见刊行记载。此书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清·京师医局本, 及刘河间伤寒三六书诸本。现北京图书馆藏有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1601) 吴勉学校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 上海图书馆藏有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907) 京师医局刻民国十二年(1923) 补刻《医统正脉》本; 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藏有清·宣统元年己酉(1909) 上海千顷堂书局石印河间六书单行本。 查看详情>>
三卷。金张元素撰。又名《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医经类著作。张元素,字洁古,易州 (今属河北)人。八岁应童子试,二十七岁应进士试,因犯庙讳落第,乃去而学医,遂精通医术。为易水学派开山,因抒医学所得,便撰成此书。此书初罕传播,金末杨威得其本刊行,而题为河间刘完素所著。明初宁王权重刊,又伪撰刘完素序文词调于卷首。所以一说认为此书为刘完素撰。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时得已纠误,定为出于元素之手。张氏医术造诣深邃,自成一家。据李濂《医史》中载,刘完素曾患伤寒八日,头痛脉紧,呕逆不食,十分沉重,元素诊视,为其开方,完素服其药遂愈,遂深服其医术。此书上卷介绍养生、诊法、伤寒、本草等,探讨风、暑、燥、湿、寒等病邪、病机、运气等共九篇。中、下卷论述内科杂病、妇科、儿科等多种常见病病原、证候与治疗方法,共二十三篇,七万余字。张氏于医理精蕴阐发极为深至,其书对于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初刊于金大定二十六年 (1186)。有明宣德六年 (1431)怀德堂刻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1959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铅印本、《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