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

大金集礼 [ 佚名 ]

四十卷。传本颇有缺失、错简。一说金明昌六年(1195)张玮等议礼时所进,一说成书于大定年间。参与编纂者不详。约于章宗时成书。记金朝各种礼仪。其卷1、卷2分别介绍太祖、太宗皇帝即位仪和皇位、天德、大定等年的册礼。卷3、卷4介绍天会、皇统时追加谥号的情况。卷5介绍皇太后、皇后。卷6介绍追谥各位皇后的情况。卷7介绍册妃事。卷8介绍册皇太子事。卷9介绍亲王、宗室、公主。卷10至卷28介绍皇帝祭祀的各种礼仪,并有赦诏、宣命仪式的内容。卷27、卷28为宫中仪仗,包括皇后、皇太子卤簿的介绍。卷29至卷30介绍舆服。包括车辇、宝印等。 卷31为班位表奏, 介绍班序、 命妇、 表、奏事的各种情况。卷32为掇朝废务的介绍。卷34介绍岳镇海续的祀仪。卷35介绍长白山的封册礼。卷36为宣圣庙的祀仪。卷37、38为各种杂祠祭礼和沿祠杂录。卷39、卷40为朝会礼仪的介绍。是书将金大定以前的礼仪制度和仪礼制订、沿革、程序等材料汇总分类,加以条理,是研究金代典章制度的重要参考书籍。其中多有关于宫廷的内容,为了解金国宫廷情况提供了丰富、具体的材料。《金史》 礼志部分的撰写即以是书为蓝本,但抄撮之中时有舛误,如: 祭方丘仪,是书有前祭二日、太尉告庙之仪,而 《金史》 则缺此记载,又如: 陈设馔幕,是书载有东门、西门两处,而 《金史》 却只记设于东门一处。诸如此类,如不校阅是书,则不知《金史·礼志》 的谬误。但是书也有脱佚: 12卷至17卷缺文甚多,33卷竟整卷不存,其内容也须用它书补充。是书被《四库全书》收入《史部·政书类》,只有原书40卷。后 《广雅书局丛书》 和《丛书集成初编》 所收除原书40卷外,还附有清廖廷相撰的 《校刊识语》 1卷和民国缪荃荪撰的 《校勘记》 1卷,可为参阅。 查看详情>>

大金德运图说 [ 佚名 ]

一卷。金尚书省臣汇集当时议论德运的案牍文件。据《金史》载,金初色尚白,章宗泰和二年 (1202)十一月,更定德运为土,腊月辰诏告天下。至宣宗贞琇二年 (1214)正月,宣宗命有司复议本朝德运。此书所载即其事。书前为尚书省判,次为省札,列集议官二十二人。其议论有与史书相悖者。如书中谏议大夫张行信力主金德之议,而《金史·张行信传》载贞琇四年 (1216)行信谓金朝当定为土德。《四库全书总目》云:“是编所议,识见皆为偏陋,本不足录。然此事史文简略,不能具其始末。存此一帙,尚可以补掌故之遗。”有《四库全书》本 (辑自 《永乐大典》)。 查看详情>>

论诗绝句三十首 [ 元好问 ]

金元好问著。是继承杜甫《戏为六绝句》的形式,在对建安以来的诗派、诗人作品品评的同时,阐明了自己对诗歌美学的主张。第一首即以“诗中疏凿手”自任,辨明诗中的正体和伪体,使得泾渭清浑分明,以达去伪存正的目的。中间二十八首具体评论历代诗人及其作品,全面地辨析正伪清浊的鸿沟之所在。组诗从建安时代开始,标举“曹刘坐啸虎生风”的建安风骨之旗帜,推崇“慷慨歌谣”的雄健豪迈之风格,批评“斗靡夸多费览观”的绮靡纤丽之诗风,主张“一语天然万古新”的真淳自然之格调,反对“窘步相仍死不前”的模拟因袭之颓风,发扬“眼处心生”、“亲到长安”的现实主义传统,批判“暗中摸索”、“俯仰随人”的形式主义倾向。在强调诗歌内容的同时,也重视艺术成就和作家的品德,主张真诚,反对伪饰:“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组诗直到北宋的“传语闭门陈正字”,从中肯定曹植、刘桢、阮籍、刘琨、陈子昂、杜甫、元结等诗人的成就;对于李商隐、苏轼、黄庭坚等诗人有比较公允的评价。但反对“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重视“温柔敦厚,蔼然仁义之言”(见《小亨集引》),则说明受传统诗教的影响。最后一首诗以自谦之词收结,认为自己之诗论,真是“撼树蚍蜉自觉狂”,未必定论,连同自己作品让后人去评论。其以绝句形式论诗,下启清之王士祯、袁枚等人,具有广泛影响。通行本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郭绍虞《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小笺》,与《杜甫戏为六绝句集解》合为一书。 查看详情>>

萧闲老人明秀集注 [ 蔡松年 ]

金词别集。6卷(原缺卷4—6,仅存3卷)。蔡松年撰,金魏道明注。蔡松年字伯坚,家乡别墅有萧闲堂,遂自号萧闲老人。“明秀”为其别墅一小石山名。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萧闲集》6卷,今已不传。《明秀集注》有石莲庵汇刻《九金人集》本。清人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据金残本《明秀集注》3卷辑词72首钞刻。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又据《中州乐府》补10首,据《阳春白雪》补2首。唐圭璋《全金元词》据《滹南诗话》又补断句2则。金人元好问《中州乐府》谓“百年以来,乐府推伯坚与吴彦高,号‘吴蔡体’。”《金史》亦称蔡松年“文词清丽,尤工乐府”。蔡松年的词,风格接近苏轼豪放中超旷简远的一面,主要抒写“萧闲”淡泊的襟怀。 查看详情>>

唐诗鼓吹 [ 元好问 ]

诗总集。题金元好问编,元郝天挺注。十卷。录唐九十六家七律五百九十六首(序称五百八十余首),为专选唐人七律之滥觞。书前有元赵孟頫、姚燧诸序,说明鼓吹原系军乐,以“鼓吹”名之,盖取其音声“宏壮震厉”。所选中晚唐人居多,尤以五代谭用之为数量之冠,不免轻重倒置;编次紊乱,误收宋人胡宿诗,亦常为人诟病,致使不少人怀疑此书非出于元好问之手。但书中佳篇实不少,且时有感怀伤时、沉著悲凉之作,《四库全书总目》谓其“大抵遒健宏畅,无宋末江湖、四灵琐碎寒俭之习”,并非虚誉。有数种元刻本和明初刻本存世,《四库全书》亦加收录。后明廖文炳以郝注较简略,别撰详解附其上,成《唐诗鼓吹注解大全》十卷,有万历刻本。清钱朝鼒等又以廖解浅陋,削其大半,另增新注,成《唐诗鼓吹笺注》十卷,有顺治、乾隆刻本。另外,为本书作评的尚有清钱谦益、何焯《唐诗鼓吹评注》、朱三锡《东喦草堂评订唐诗鼓吹》、赵执信《手批唐诗鼓吹》、吴汝纶《评点唐诗鼓吹》诸种,各有传本行世。 查看详情>>

中州集 [ 元好问 ]

金诗总集。全称《翰宛英华中州集》。十卷。附 《乐府》一卷。金元好问(1190—1257)编。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山人。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鸿词科,授儒林郎、官国史院编修等,金亡后不仕。著有《续夷坚志》等。此集选录金一代之诗,诗人二百四十九人,诗二千二百五十九首。首录显宗二首,章宗一首,不入卷数。其余分为十集,以十干纪之。辛集目录傍注“别起”二字,其人亦复始于金初。似乎七卷以前为正集,七卷以后为续集。壬集自马舜以下别标“诸相”一门,列刘豫等十六人;“状元”一门,列郑子聃等八人;“异人”一门,列王中立等四人;“隐德”一门,列薛继先等四人。癸集,列知己三人,南冠五人,而附见宋遗民赵滋及好问父兄诗于末,前有好问自序。各人为小传,详具始末,兼评其诗。入四库时,以毛晋刊本为蓝本。有 《四库全书》 本。 查看详情>>

子午流注针经 [ 何若愚 ]

针灸著作。金何若愚撰,阎明广注。三卷。若愚善针灸,曾探讨经络之原,针刺之理,撰《流注指微论》,原书佚,其义仅存于流注指微赋。此书约二万言。卷上载流注指微针赋(作于1153年,有阎氏详细注解)、流注经络井荥说、平人气象论、经隧周环图等篇,论述手足阴阳十二经脉的循行、主病,附有图示。卷中为井荥俞经合部分图与五子元建日时歌,专论子午流注。卷末为针经井荥歌诀附图,及五行造化。共附插图五十八幅。强调人体经脉气血的流注、开合,随日时干支变化。为现知最早论述子午流注学说的专书,为针灸学界所重视。元至大四年(1311)被著名针灸学家窦桂芳收入《针灸四书》。其中大部分内容为明以后各针灸名著所转载,是学习和研究子午流注针法的必读参考书。有《针灸四书》本,一九八三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点校本。 查看详情>>

注解伤寒论 [ 成无己 ]

金·成无己撰。成书于1144年。全书14.1万字。书分10卷,22篇。该书以王叔和撰次的《伤寒论》为蓝本,从辨脉法始,至辨发汗吐下后终,逐条注释,故名曰《注解伤寒论》。其注释有这样一些特点:①以经注论,以论证经。成氏根据《伤寒论》原序“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等语,以客观朴实的态度,始终运用《内经》、《难经》理论去注解《伤寒论》条文方法,以求尽可能地反映著作者原意,这便是“以经注论”;另一方面,这种注释也正好从临床角度证明了《内经》等书基础理论的合理性,这便是“以论证经”。②辨证明理,鉴别异同。正如严器之所说:“其三百九十七法之内,分析异同,彰别隐奥,调陈脉理,区别阴阳,使表里以昭然,俾汗下而灼见。……”这一特点在他的《伤寒明理论》中得到更充分的反映。③方药解释,注重性味。他对每一首方、每一味药的注释都是以《内经》性味学说为依据。不过,成氏对《神农本草经》未作充分联系。④朴实无华,简约扼要。这本书的不足之处在于随文顺释,有自相矛盾之处。此书未及问世,成氏却巳逝世。后来士大夫张孝忠于绍兴庚戌(1190年)重获此书,传于医者王光庭家,亟为梓版,乃得流传。此书有明·汪济川校刊本及《医统正脉》等版本;后人民卫生出版社有印行。现国内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元初刻本(附《图解运气钤》一卷);北京图书馆藏有步月楼梓行《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单行本、明刻本、四库全书本(文津阁本)、清道光三年癸未(1823年)贵文堂重刻本等版本;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等藏有清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年)信元堂刊本、清同治九年庚午(1870年)常郡双白燕堂陆氏刊本、清光绪六年庚辰(1880年)扫叶山房刊本、上海涵芬楼据明嘉靖汪济川本影印四部丛刊本等版本。 查看详情>>

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 张元素 ]

又称《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脏腑标本药式》。本草类著作。金张元素(1151—1234)撰。一卷。元素字洁古,易州 (河北易县) 人。另有 《医学启源》 已著录。作者受《内经》、《难经》、《伤寒论》、《中藏经》、《小儿药证直诀》等影响,提出“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今病不相能也”的见解,结合临床经验制订,“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以脏腑为纲,以病证为目,对脏腑辨证用药按温凉补泻整理归纳,示其规律。如以肺脏为例,其证型分实证、虚证、热证、寒证,根据证型提出治疗原则和方药,成为脏腑证用药一种通用程式,对后世医家深有影响。有 《周氏医学丛书》 本。 查看详情>>

医学启源 [ 张元素 ]

综合类著作。金张元素撰。三卷。元素字洁古,易州(今河北易县)人。幼攻读四书五经,后弃科举,专心医学,与刘完素同时而年辈略晚,曾因治愈刘完素伤寒病而医名日著。其学术思想主要渊源于《内经》、《难经》、《伤寒论》、《中藏经》、《小儿药证直诀》、《素问玄机原病式》等书。反对拘泥于古方,提出“古今医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的学术见解。在脏腑辨证、制方遣药等方面有其独到见解。撰有《珍珠囊》、《脏腑标本药式》等。继承其学者有张璧、李杲、王好古、罗天益诸家。张氏为教其弟子,以《内经》为理论根据,兼采各家学说,结合其临床体会撰成此书。约十余万字。初刊于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上卷为天地六位脏象图、手足三阴三阳、五脏六腑除心包络十一经脉证法、三才治法、三感之病、四因之病、五郁之病、六气主治要法、主治心法;中卷为《内经》主治备要、六气方治;下卷为用药备旨。据范声山《杂著》云:“张元素并无著书,所有《内经类编》、《难经注》、《医学启源》诸书,乃其弟子李明之承师说而笔之者。”光绪二十年重修《广平府志》称该书为金代医家李庆嗣撰。然兰泉张吉甫于卷首序曰称元素“暇日辑《素问》五运六气,《内经》治要,《本草》药性,名曰《医学启源》”。可证本书为张氏所著,并为其代表作。书中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证治以及对药性的认识和运用,发展了脏腑寒热虚实辨证说,并对药性气味、归经、补泻以及养胃气等理论方面均有所建树,对后世医学有一定影响。书中间杂迷信之语,为其不足。有元刻本,明正德刊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