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学论著。清高积厚著。一卷。此文辨古之体例, 共六百又五字, 有所参考价值, 多系散见于当时各家之著述, 认为前人关于印章体例之说法 “论高而实非”。辑入 《篆学琐著》、《历代印学论文选》。 查看详情>>
印学论著。清许容著。一卷。共九则: 其一为文字起源, 归为六书; 其二为文字初创, 古文降而为大篆、小篆、隶、草、行、楷之衍变; 其三为欲法诸书, 先求执笔; 其四为欲书之时, 当心正气和; 其五为既明笔法, 后可刻印; 其六为刻印之道在文法 (指篆法)、章法、笔法、刀法, 指出 “惟浅、显、典三字,刻印之妙诀也”; 其七为字有增减之法, 当有所本, 不得杜撰; 其八为印文配合须得章法, 写数十方, 择而用之, 次得笔法, 然后用刀; 其九论用刀十三法, “以上刀法, 全在用刀之时, 心手相应, 各得其妙。” 为当时一般泛论。辑入 《篆学琐著》、《历代印学论文选》。 查看详情>>
印学论著。清夏一驹著。一卷。夏一驹,字昂千, 号一斋, 又号凤凰山樵, 江苏江阴人。擅篆刻、精鉴赏、富收藏。此文成于雍正六年戊申(1728) 四月, 文简短而内蕴丰富, 专论秦、汉两代官、私印章之特征, 为其细致观察、苦心钻研、精意鉴赏之体会。后于乾隆三十八年癸巳 (1773) 其子夏犀、夏荦辑其旧藏钤拓为 《拾古印遗》 二册及四册本时, 附于其后。辑入 《海山仙馆丛书》、《篆学琐著》、《历代印学论文选》, 有文瑞楼影印本。 查看详情>>
印学论著。清冯泌著。冯泌, 字仁可, 号东里子, 里籍和事迹不详。为秦爨公弟子。此文附于秦氏 《印指》 后。所言 “今为学者计, 不贵执古人之成规, 而第当审时代为因革。夫古印朴, 今印华; 古印圆劲, 今印方板; 古印在有意无意, 今印则着迹太甚。度今日尽返古初亦所不必, 既有意求学, 存朴茂于时华之中, 运圆劲于方板之外, 何不可?” 自有道理。对十竹斋胡曰从等印作之抨击, 较秦氏更烈, 诚所谓一家言也。此文有丁仁审定旧抄本, 辑入 《西泠印学丛书》、《历代印学论文选》。 查看详情>>
清万斯同撰。万斯同 (1638—1702),字季野,学者称石园先生,浙江鄞县人,史学家。康熙十七年(1678)被荐博学鸿儒,力辞不就。次年到北京,参加修撰《明史》,不署衔,不受俸,前后19年。他熟悉汉以下制度沿革和明代史事。著有《历代史表》等书。关于石经的沿革异同,唐宋以后,颇有争论。顾炎武集诸家之说,著《石经考》,在考证上有始发之功。万斯同编撰本书,书名与顾炎武同,书中也悉采顾氏之说,同时还采引吴任臣、席益、范成大、吾衍、董诸家之论,间或也阐附自己的一些见解。虽不若杭世骏《石经考异》之详辨,但比顾氏书,已为完备。顾氏书详于汉魏,而略于唐宋。万斯同则以唐宋石经,引证特详。如果合顾、万、杭三家书,参互考证,则较为详备。传本有“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四卷。宋王象之撰。王象之,金华 (今属浙江省) 人,曾知江宁县。所著《舆地纪胜》二百卷,是一部南宋地理总志,约1227年成书。《舆地碑记目》为其中的四卷,以天下碑刻地志之目,分郡编辑,各注其年月姓氏大略于其下,起临安,迄乾州,均南渡后疆域。其中有些考证颇为精确。如:镇江府丹徒梁太祖文皇神道碑,王氏辨其为梁武帝父;成都府殿柱记,作于汉兴平初年,辨知其非钟会所书;嘉定府移水记,有嘉州二字,辨知其非郭璞所书。台州临海庆恩院、定光院、明智院、明恩院,婺州义乌真如院诸碑,福州鸟石宣威感应王庙碑,题款都写有“会同”字样 (按:会同为契丹年号,938—946),辨知吴越等地曾使用过契丹年号。这些都确有证据。所录金石文字,与其他书互有出入,可供后人考证。此书收入“四库全书”、“丛书集成” 初编。 查看详情>>
籀[zhòu]史,一卷 宋翟耆年撰。翟耆年,字伯寿,别号黄鹤山人,参政翟汝文之子。编修汪如藻家藏本。此书首载《宣和博古图》,其中有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二月“帝命臣耆年”这样的话,当为南宋初年所作。原本有上下两卷,后岁久散失,只曹溶家有一抄本,但也只存上卷,所以今只一卷。清王士祯曾载其目于《居易录》中,欲以求访其下卷,始终没有找到。本书以籀史为名,主要是因为书中所载多金石款识,篆隶之体多,并非专门释述籀文。此书所录各种碑刻之后,都附有论说,虽所录不及薛尚功着录钟鼎彝器款识,备载篆文,但此书的考释,则比薛书详细。二书可以相辅而读,以取长补短。传本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静园丛书”本等。 查看详情>>
印学论著。元吾丘衍著,成书于大德庚子(1300)年。全二卷。上卷为 《三十五举》, 为本书之主体,甚多创获,故后人多直呼此书为 《三十五举》。其中第一举至第十六举详论书体正体及篆写摹刻之法,第十七举论隶书,第十八举至第三十五举论印章文字的篆写。下卷为 《合用文籍品目》,一小篆品,二钟鼎品,三古文品, 四碑刻品,五附器用品,六辨谬品,七隶书品,八字源辨,凡四十六条。其后附录 “洗印法”、“印油法”、“取字法”共三条。后人对此书评价甚高,历来被誉为最早印学经典著作。如元代危素云: “吾丘君隐于武林(今杭州)阛阓间,高洁自持,尤攻篆籀,此编之书,可一洗来者俗恶之习”。夏溥称此书出, “遂变宋末钟鼎图书之谬”,又谓: “寸印古篆,实自先生倡之,直第一手。赵吴兴(孟頫) 又晚效先生法耳”。明清篆刻家多仿效其体例而一再续作,如托名何震的 《续学古编》、清代桂馥有 《续三十五举》、姚晏有 《再续三十五举》、黄子高有 《续三十五举》 等。又清人姚觐元有《三十五举校勘记》。此编曾辑入 《四库全书·子部》、《说郛》、《学津讨源》、《篆学琐著》、《美术丛书》、《历代印学论文选》。附录数则,有考为后人所续者,认为较少价值。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