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黃維翰申甫纂輯

  朝貢中國

  交聘日本

  比鄰新羅

  移國契丹

  再建國

  遺民

  雜識

  年表上

  年表下

  ○朝貢中國

  渤海在唐營州之東二千里自國都忽汗州西至長安史言八千里而遙遣使如中國有朝貢謝恩祈請賀正進奉端午諸名貢道陸行渡遼入幽州境水行渡海入青州境唐開元二十八年以平盧軍節度兼渤海黑水等四府經略處置使 舊唐書玄宗紀 代宗大曆初改以淄青節度使領檢押新羅渤海兩蕃使 舊書李正己傳 穆宗踐祚又加平盧以檢押新羅渤海兩蕃使 舊書穆宗紀 平盧陸道淄青海道也穆宗時淄青乃冠平盧名唐制諸蕃國來朝到長樂驛迎使郊迎入京賜迎馬新羅王子斂轡馬上答謝渤海使則下馬再拜舞蹈 長樂驛以下據日本史唐傳 朝集日視品給以衣冠袴褶請宿衞宿衞者奏狀貌年齒主客郎中主之至則給廩食病則遣醫喪則給以所須還蕃賜物佐其受給教拜謝之節典客令主之蕃客之賜金部郎中主之蕃酋辭退賜於庭內府令主之其還也恆寵之以官渤海使授官

  武職則有左武衞大將軍左領軍衞大將軍皆正三品右武衞將軍右衞將軍皆從三品中郎將四品郎將五品折衝都尉分上中下府上府正四品中府從四品下府正五品果毅都尉亦分上中下府上府從五品中府正六品下府從六品游擊將軍從五品折衝果毅游擊皆武散官也文職官則有檢校工部尚書正三品太子詹事正三品光祿卿從三品太子右贊善大夫正五品上階太子洗馬從五品上階太子舍人正六品上階右神武軍長史右驍衞長史皆從六品上階大理評事從八品其授官視在本國官秩為高下授官皆給告以折衝果毅二階為多又有賜金魚袋者二品以上服也紫袍金帶三品以上服也緋袍銀帶五品以下服也唐書渤海朝獻於唐終玄宗之世三十有一肅宗乾元一代宗大曆二十三德宗建中二貞元八憲宗元和十七穆宗長慶二寶曆再文宗世六武宗會昌四咸通三稽之冊府元龜與日本史微有出入梁與後唐則據冊府元龜書之今分繫於各王之世年從渤海月日從中國

  高王大祚榮十五年受封渤海郡王使王子朝王次子門藝嘗為質於唐疑亦王所遣也

  武王大武藝仁安二年使大首領朝拜折衝三年十一月大臣味勃計朝獻鷹授大將軍賜紫袍金魚袋五年二月乙巳賀祚慶賀正賜帛五十匹六年正月大首領烏借蒙賀正獻方物授將軍賜紫袍金帶魚袋四月首領謁德朝授果毅五月王弟大昌勃價朝留宿衞七年四月王嫡男大都利行朝留宿衞十一月王子大義信朝獻方物八年四月唐主 玄宗 與書慰勞王賜綵練百匹書闕八月王弟大寶方朝十月使獻方物九年九月菸夫須計朝十年三月王弟大胡雅朝留宿衞是月獻鷹又獻緇魚賜帛二十匹八月王弟大琳朝留宿衞十一年正月王弟大郎雅賀正獻方物賜帛二月智蒙朝獻方物馬三十匹授中郎將賜緋袍銀帶絹二十匹五月烏那達利朝獻海豹皮五張貂鼠皮三張馬瑙盃一馬三十匹授果毅賜帛

  十二年二月使賀正授將軍賜帛百匹十月大姓取珍等百二十人朝授果毅賜帛三十匹明年攻唐登州自後不朝者累年以母弟門藝奔唐唐不從王請使歸國就戮也尋遣李盡彥如唐唐主 玄宗 報以書見國統武王大武藝篇大成慶朝唐主又報以書曰不識逆順之端不知存亡之兆而能有國者未之聞也卿往年背德已為禍階近能悔過不失臣節迷復非遠善又何加朕記人之長忘人之短況此歸伏載用嘉歎永祚東土不亦宜乎所令大成慶等入朝並已處分各加官賞想具知之所請替人亦令還彼又近得卿表云突厥遣使求合擬打兩番奚及契丹今既內屬而突厥私恨欲讐此番卿但不從何妨有使擬行執縛義所不然此是人情況為君道然則知卿忠赤動必以聞永保此誠慶流未已春晚卿及衙官百姓並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 張曲江文集

  又一書曰卿往者誤計幾於禍成而失道未遙聞義能徙何其智也朕棄人之過收物之誠表卿洗心良以慰意計卿既盡誠節永固東藩子孫百代復何憂也近使至具知款曲兼請宿衞及替亦已依行大朗雅等先犯國章竄逐南鄙亦皆捨罪仍放歸蕃卿可知之皆朕意也夏初漸熱卿及首領百姓等並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 張曲江文集 十七年三月王弟蕃朝十九年首領木智蒙公伯計等朝獻鷹鶻八月大首領多蒙固朝授左衞將軍賜紫袍金帶帛百匹唐主報以書曰多蒙固所送水手及承前沒落人等來表卿輸誠無所不盡長能保此永作邊捍自求多福無以復加漸冷卿及衙官百姓已下並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 張曲江文集

  文王大欽茂大興元年為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閏八月遣使獻貂鼠皮千張乾文魚百口二年二月獻鷹王弟大勗進朝賜宴內殿十月遣其臣優福子謝恩授果毅賜紫袍銀帶三年十月獻貂鼠皮四年二月失阿利賀正授郎將四月進鷹鶻六年為唐天寶二載王弟大蕃朝留宿衞九年十年均遣使賀正貢方物十二年三月十三年三月並獻鷹十六年十七年並遣使賀正自後唐有安祿山史思明之亂貢道阻塞二十二年間肅宗興復使楊芳度賀正並致日本使高元度於唐 楊芳度朝見日本史渤海傳 二十五年唐晉王為渤海國王三十年唐代宗大曆二年也是年七月八月九月十一月十二月凡五朝貢三十一年三十五年並遣使朝三十六年四月六月十一月閏十一月十二月各遣使朝貢六月之使則賀正也唐帝引見於延英殿

  三十七年正月十二月使朝三十八年正月五月六月十二月凡四朝四十年獻日本國舞女十一人及方物二月獻鷹四月十二月使復朝四十三年為唐德宗建中元年遣使朝貢四十六年使朝五十四年為德宗貞元七年正月使朝五月使大常靖賀正授衞尉卿同正八月王子大貞翰朝備宿衞五十五年閏十二月楊吉福等三十五人朝貢王事唐謹於職貢然貢道遠一歲數朝或一月再朝疑國人之入唐者假其名為之利上國之賞賜也唐貞元十年正月渤海王子大清允朝王於三月薨是年元義華璵更立不審為何王所遣康王大嵩璘正曆元年唐德宗貞元十一年也十一月王姪大能信虞侯婁蕃長都督茹富仇朝授大能信驍衞中郎將茹富仇右衞將軍十年十一月遣使朝貢十一年使朝十二年十二月十三年十二月均遣使朝貢是年進奉端午使楊志信逃歸潼關為唐吏所執鞫於內仗

  定王大元瑜永德元年唐憲宗元和四年也使高才南朝正月唐主引渤海使於麟德殿二年王子大延真朝獻方物四年使朝唐唐主御麟德殿賜宴授官告三十五通衣各一襲

  僖王大言義朱雀二年王子及辛文德九十七人朝十二月丙午唐主 憲宗 賜宴賜錦綵二年高禮進三十七人朝唐獻金銀佛像各一二月己丑唐主御麟德殿召對宴賜有差十一月使獻鷹鶻十二月大孝貞等五十九人朝三年正月唐賜我使者卯 卯:茆 貞 貞:壽 壽 壽:貞 等官告二月甲子賜我使者大昌慶等官告三月丙午賜我使者官告七月王子大庭俊等一百一人朝四年二月使朝癸卯賜我使者錦綵銀器庚戌授我使者高宿滿等二十人官並國信三月甲戌賜我使大誠慎等錦緜十一月遣使朝貢

  簡王大明忠太始元年遣使朝貢

  宣王大仁秀建興元年唐元和十三年也遣李繼常等二十六人朝且告王大明忠之喪三年二月使朝唐主 憲宗 對於麟德殿賜宴十二月使朝貢亦對於麟德殿五年正月使朝貢唐主 穆宗 對於麟德殿七年二月大聰叡等五十人朝備宿衞平盧節度使薛平押領至長樂驛唐命中官持酒脯迎宴 冊府元龜 蓋定制也八年三月九年二月十年四月十一年十二月十二年十二月十三年十二月並遣使朝貢

  大彝震咸和元年唐文宗太和四年也十一月遣使朝貢二年二月王子大明俊六人朝丙辰對於麟德殿宴賜三年遣中書同平章事高寶英謝冊命二月王子大光晟六人朝己卯對於麟德殿宴賜六年十二月使朝貢七年正月王子大明俊賀正對於麟德殿宴賜八年二月使朝賜錦綵銀器九年十二月王子大延廣朝貢十六年使朝明年正月我使者朝於宣政殿己未對於麟德殿賜食內亭子賚錦綵器皿有差是月己丑王子大之萼朝 舊書武宗紀 案會昌六年正月無己丑疑為己巳之誤

  大虔晃世史闕

  大玄錫嗣位之三年唐懿宗咸通十四 四:三 年也王遣崔宗佐如唐賀平徐州寇龐勛航海遇風漂至日本國不達而還 日本史唐傳 餘史闕

  大諲譔嗣位之七年梁開平元年也是年五月王子大昭順如梁貢海東物產八年二月梁加我朝貢使殿中少令崔禮光爵秩賜金帛有差九年三月相大誠諤如梁進兒女口及貂鼠熊皮等物十一年八月遣使朝獻方物於梁十二年五月王子大光贊如梁進方物閏五月梁以分物銀器賜渤海進貢首領以下二十四年為後唐同光二年正月王子大禹謨朝貢五月王姪大元讓貢方物庚申唐主賜分物有差八月王姪學堂親衞大元謙朝授試國子監丞二十五年二月政堂省守和部少卿裴璆朝於唐貢人葠松子昆布黃明細布貂鼠皮被一褥六髮靴革奴子二五月唐授裴璆右贊善大夫二十六年為後唐明宗天成元年使大陳林等百一十六人朝進兒女口各三人人葠昆布白附子虎皮等七月使大昭佐等六人朝貢 五代會要 渤海於拂涅故地置東平府鐵利故地置鐵利府越喜故地置懷遠府府設都督府所屬州為刺史唐書統稱之曰首領時時貢方物於中國拂涅亦稱大拂涅開元天寶間八朝鐵利開元中六朝越喜七朝貞元中一朝虞婁貞觀間再朝貞元一朝後渤海盛靺鞨皆役屬之不復與王會矣諸部隸於渤海未審始於何王故朝於唐依冊府元龜紀唐年

  大拂涅靺鞨開元二年二月首領央異蒙 央一作失 朝四年閏十二月大首領朝五年三月遣使獻方物六年二月遣使朝授中郎將七年正月遣使朝賜帛五十匹二月遣使貢方物八月遣使獻黥鯢魚睛貂鼠皮白兔貓皮九年十一月大首領朝拜折衝十年九月如價朝授折衝十一年十一月朱施蒙朝授郎將十二年二月大首領魚可蒙朝授郎將十三年三月薛利蒙朝授折衝十八年正月兀異朝獻馬四十匹授武衞折衝賜帛三十段二十三年八月使朝留宿衞二十四年八月使朝獻方物二十五年首領兀異朝授中郎將二十七年二月遣使獻方物二十九年三月遣首領那弃勃賀正獻方物

  鐵利靺鞨開元二年二月大首領闥許離等朝六年二月使朝授中郎將七年正月使朝九年十一月大首領朝授折衝十年九月買取利等六十八人朝授折衝十月可婁計朝授郎將十一年十一月倪處梨朝授郎將十二年二月洖池蒙朝授將軍五月又遣使朝授折衝十三年三月大首領封阿利等十七人朝授折衝十五年二月米象朝授郎將十一月首領失伊蒙朝授果毅二十三年八月使朝二十四年八月使朝獻方物二十八年二月遣其臣綿度戶獻方物

  越喜靺鞨開元二年二月大首領烏施可蒙朝七年正月遣使朝賜帛五十匹十年十月茂利蒙朝授郎將十一年十一月勃施計朝授郎將十二年二月奴布利等十二人朝並授郎將十二月使破支蒙賀正並獻方物十三年三月苾利施朝授折衝二十三年八月使朝九月遣使獻方物二十四年首領聿棄計朝授折衝二十七年二月獻方物二十八年二月遣其臣野古利獻方物二十九年二月烏舍利賀正授郎將貞元十八年正月首領朝貢

  ○交聘日本

  日本在東海中與渤海東京龍原府南京南海府隔海相望唐書渤海龍原府為日本道南海府為新羅道然渤海通於日本亦有時道南海府也日本地勢橫狹而從長海行遭風往往漂至其屬國地渤海使所經歷見於日本史者曰蝦夷今屬北海道曰陸奧國出羽國今屬東山道陸奧去渤海可三千里也 多賀城碑 曰越後國越中國能登國加賀國越前國今屬北陸道曰丹後國但馬國伯耆國出雲國今屬山陰道島根郡則處伯耆出雲二國間曰長門國今屬山陽道曰筑紫國薩摩國今屬西海道曰對馬國在筑紫之北朝鮮之南海峽中孤島也日本國都元明和銅三年以後建於平城桓武延曆十三年以後建於山城均與越前丹後二國近而位於其南今為畿內道日本以其都在國之西南也故以渤海使抵北道為違禁日本嘗取任那侵掠高麗百濟新羅諸國役屬之自帝海上新羅使至領客使錄國書奏聞凡稱修鄰好者卻其書與使放還不賓禮不屆聘期亦如之使無船糧則飭所在官司量給渤海距日本遠武王時一通使文王在位五十七年通使者十

  康王嗣位往還頻數繼定六年一聘大彝震以後改為十二年一聘聘有大使副使其下有判官錄事從者眾至千餘人少或數十以百有五人時為多使既至日皇御殿賜對賜宴賜物授使者以下官位如唐待蕃國禮其還也則遣人送至國日本遣使報聘渤海王當賓禮之其詳不可得聞也武王仁安元年日本遣渡島津輕津司等來觀風俗八年王使寧遠將軍郎將高仁義如日本修好失道入暇 暇:蝦 夷境被虜害從官高齊德八人得脫齎國書詣其都平城明年正月日皇聖武帝御太極殿對高齊德等並授位贈物以從六位下引田蟲麻呂為送使武王致日皇書曰左金吾衞大將軍渤海郡王大武藝啟山河異域國土不同延聽風猷但增傾仰伏惟大王天朝受命日本開基奕葉重光本枝百世武藝忝當列國濫總諸蕃復高麗之舊居有扶餘之遺俗但以天涯路阻海漢悠悠音耗末通吉凶絕問親仁結援庶叶前經通使聘鄰始於今日謹遣寧遠將軍高仁義游將軍 游將軍疑為游擊將軍 果毅都尉德周別將舍那婁等二十四人齎狀并附致貂皮三百張

  日皇報書曰天皇敬問渤海郡王省啟具知恢復舊壤聿修曩好朕以嘉之宜佩義懷仁監撫有境滄波雖隔不斷往來便因首領高齊德還附書并信物綵帛十疋綾十疋絁二十疋絲一百絇緜二百屯仍差送使發遣歸鄉漸熱想平安好其後兩國國書式視此文王大興二年日本入唐判官平羣廣成假途渤海歸國王使若忽州都督忠武將軍胥要德雲麾將軍已珍蒙護以行渡海遭風胥要德船覆溺死已珍蒙進所齎大蟲皮熊皮各七張貂皮六張人葠三十觔蜜三升致使命而還

  三年春日本遣外從五位下大伴犬養來報聘十六年輔國大將軍慕施蒙如日本日皇讓以書曰省來啟無稱臣名尋高麗舊記高氐上表云親則兄弟義則君臣或乞援兵或賀踐祚修朝聘之恒式效忠款之懇誠故先朝善其貞節待以殊恩榮命之隆日新無絕惟王所知何假一二言也今歲之朝重無上表以禮進退彼此共同使還特宣意慕施蒙之行疑非王命也二十年日本太宰帥船王來聘 日本史船王傳作寶字初故係於此 二十一年日本使小野田守來聘告日本太上天皇聖武帝之喪

  二十二年遣輔國將軍木底州刺史兵署少正開國公楊承慶歸德將軍楊泰師為弔祭使國書稱高麗國王疑承慶所易也日皇授承慶正三位泰師從三位並賜緜萬屯及女樂先是日本入唐大使藤原河清留唐未返至是遣高元度內藏全成與承慶偕行往迎之時安祿山史思明相繼叛唐中國大亂王遣使楊芳度朝於唐挈元度行而使輔國將軍玄菟州刺史兼押衙官開國公高南申送全成歸國二十三年青綬大夫壹萬福等如日本明年與元會以國書不注官品姓名被責問萬福皇恐請改書申謝日本始賓禮之

  日皇報書曰天皇敬問高麗國王朕繼體承基臨御區宇恩潭德澤寧濟蒼生率土之濱化有輯於同軌普天之下恩無隔於殊鄰昔高麗王高氏祖宗弈世介居瀛表親如兄弟義若君臣帆海梯山朝貢相繼逮乎季歲高氏淪亡自爾以來音問寂絕爰自神龜四年王之先考左金吾衞大將軍渤海郡王遣使來朝始修職貢先朝嘉其丹款寵待優隆王襲遺風纂修前業獻誠述職不墜家聲今省來書頓改文道日下不注官品姓名書尾虛陳天孫僭號遠度王意豈有是乎近慮事勢疑似錯誤故命有司停其賓禮但使人萬福等深悔前昝代王申謝朕矜其遠來聽其悛改王悉此意永念良圖昔者高氏之世兵亂無休為假朝威被稱兄弟方今大氏曾無事故妄稱舅甥於禮失矣後歲之使不可更然若能改往自新實乃繼好無窮耳春景漸和想王佳也今因回使指示此懷并贈物如別以武生鳥守為送使

  二十四年日本使武藏介高麗大山來聘 青山延于史畧 二十五年遣政堂省左允開國男王新福聘於日本告以唐廣平王攝政史朝義弒父僭號三十四年復遣使聘以國書無禮被卻 史略寶龜三年春正月渤海來貢以表文無禮卻之渤海遣使當是上年事故係之辛亥年 三十六年復聘仍被卻 史略 國書即啟也日本史或稱國書或稱國啟或稱表無定義聘書報書或書高麗國王前後亦異文渤海與日本書用敵體日本必欲下之其後聘有定期不及期而往日本憚於賓禮其見卻以斯二者故也

  三十九年遣獻可大夫司賓少令開國男史都蒙賀日皇登極並弔王妃之喪於時日皇光仁帝即位七年矣都蒙等遇風漂至越前國判官高淑源百二十人皆溺死免者四十六人日皇敕越前國給食且誥曰渤海朝貢使例向筑紫太宰府今取北路何也對曰外臣將命發自敝邑南海府吐號浦西指對馬島竹屋津海風靡定遽犯禁境非外臣所敢知也日本命以三十人入朝對使者曰都蒙率從者遠適上國中途蒙難多葬魚腹又令此十六人者別留海濱譬之割身分背情實不忍惟王圖之乃聽同入朝例贈外加贈王黃金銀各百兩水精念珠四貫檳榔扇十枚以大學少允高麗殿嗣為送使

  都蒙初入境日本妙選接伴使奈良麻呂孫清友以良家子姿儀魁偉中選都蒙謂其風骨不常子孫當大貴後清友女為嵯峨帝后子橘氏公官至台輔終如都蒙之言 史略 四十年四十一年均遣使聘 史略 四十二年遣司賓少令張仙壽如日本賀正秋渤海押領鐵利使高洋弼抵日本出羽國日皇敕檢校渤海客使國書不如式貢道不趨筑紫不如約卻不受日本置檢校渤海客使檢省國書始此四十九年遣李元泰聘康王大嵩璘正曆元年遣廷諫大夫工部郎中呂定璘告喪

  日本曰上天降禍祖大行大王以大興五十七年三月四日薨背善鄰之義吉凶相聞限以滄溟致緩赴告孤孫大嵩璘頓首又告即位文曰嵩璘視息苟延淹及祥制官僚感義奪志抑情起嗣洪基祇承先烈朝維依舊封城如初並致日本入唐學僧永忠等書日本哀其喪又以使者途被刦掠遣上野介御長廣岳等為押送使御長廣岳等返國王附書請聘期使人數不過二十國書如舊式而詞頗遜日本羣臣以為不失禮誠款著見相與詣闕表賀四年日本專使內藏賀茂麻呂來許六年一聘使人不限數王遣慰軍大將軍左熊衞都將上柱國開國子大昌泰往聘並請促期日本使式部省少錄滋野船白報聘遺王書許以不限年十年

  日皇敕能登國建渤海客院自是渤海使至有存問使領客使領歸鄉客使郊勞使皆妙選儒臣充之定王永德元年使高南容聘於日本首領高多佛從留不還日皇處之越中國令史生羽栗馬長及諸生就習渤海語十一年高南容往聘日本以林東人為送使僖王朱雀二年使王孝廉往聘歸舟遇風迥至越前國病卒宣王建興二年使李承英聘四年使王文矩聘六年使貞泰璋璿聘 姓並闕 至加賀以大雪停存問使七年獻契丹大猲二口八年使高承祖聘

  十一年又使王文矩聘大彝震咸和十一年使政堂省左允賀福延聘抵長門日本命領客使寫進渤海國書及中臺省牒案寫案進奏始此渤海中臺省有致日本太政官牒日本太政官有覆牒亦始此十八年使永寧縣丞王文炬聘時未屆十二年聘期也日本以文炬等海上遭風船破人存乃賓禮之明年夏引入京師使左近衞少將良岑宗貞就鴻臚館慰勞重午日皇御武德殿閱馬射令文炬陪宴文炬宣王時授正三位至是授從二位 按日本授渤海使從二位前惟胥要德一人縣丞秩甚卑不應授疑所署官階誤也 副使烏孝慎從四位上判官馬福山高應順並正五位下其餘授位有差大虔晃嗣位之二年遣政堂省左允烏孝慎聘並告即位

  時日本文德皇以去年八月薨清和皇繼立遺詔不許奔赴故不領我使入京師而遷之于加賀國安置使處以大內記安倍清行直講苅田安雄為存問兼領客使又以我副使周元伯能文章假島田忠臣加賀權大掾就館與元伯唱和四年使李居正如日本弔文德皇之喪居正嘗學於唐咸和四年歸國位公卿年踰七十矣日本存問兼領客使曰違先王之制輒以弔來檢省啟案亦多違例請卻還所謂違制者未屆聘期歟抑不許奔赴而奔赴歟以違制違例之故不依例館待國啟信物亦不許奏達而以絁百三十五匹綿千二百二十五屯賜使者一百五人別賜居正絁十匹綿四十屯放歸本國

  大玄錫嗣立元年使政堂省左允正四品慰軍上鎮將軍楊成規副使右猛賁衞少將正五品李與晟聘並告嗣位日本以少內記都良香為掌客使良香博聞彊記善文本姓都宿禰名言道至是奏言姓名相配其義乃美若非佳令難示遠人請改姓名為都良香日皇許之

  中臺省牒日本太政官曰牒奉處分天涯路阻日域程遙常限紀以修和亦期年而繼好鄰交有節使命無愆音札相通歲月長久今者星霜易變雲物屢移一紀已盈實當躬覲所以仰據前典迴斟舊規向日寄情發皇軺之一使占風泛葉踰渤澥之闊波萬里途程寸心所指往復雖邈欽慕良深謹差政事堂左允楊承規令赴貴國尋修舊好宜準狀牒上日本國太政官者 中臺省牒此稍佳故錄之 信物大蟲皮七張豹皮六張熊皮七張蜜五斛

  日皇以去歲陰陽寮奏蕃使入朝當有不祥之事故成規等至不引見而授成規從三位與晟從四位下判官李國度賀王真並正五位下成規有詞藻嫻於容止詔內藏寮迴易渤海貨物許國人與渤海人交關又出官錢四十萬賜成規等買百貨成規就掌客使請奉獻私齎受之日本又命學士賜曲宴饗賚優渥三年日本歸我賀唐平徐州使崔宗佐等六年使政堂省孔目官楊中遠往聘並謝其歸我賀唐使也東抵出雲國島根郡以違制聘覲被卻十二年遣文籍院少監裴頲等一百五人聘冬抵加賀國明年夏日本以大藏善行高階茂範為存問兼領客使既入京又以右衞門大尉版上茂樹文章得業生紀長谷雄等為掌客使式部少輔菅原道真權行治部大輔事美濃介島田忠臣權行玄蕃頭事日皇御豐樂殿賜宴授頲從三位副使高周封正四位下並賜朝服重午

  日皇御武德殿觀騎射召頲等預觀賜錄事以上續命縷頲亦獻私齎遣內藏頭和氣彝範就鴻臚館交易貨物頲高才有風儀日皇嘉之賜御衣一襲敕菅原道真等與頲唱和道真博學敏文詞官至右大臣兼右近衞大將以碩儒宿德名於國中亟稱頲之才藻頲亦稱道真詩有白居易體時白氏長慶集初流播日本學者頗眾惟道真近之大歲善行島田忠臣紀長谷雄亦一時文學選也二十五年裴頲復往聘日本史特書曰勃海使裴頲來貴之也大諲譔嗣位之八年使裴璆往聘抵伯耆國日本以散位菅原淳茂為掌客使兵部丞小野葛根文章生藤原守真為領客使詔左右馬寮及參議以上鞍馬迎璆夏四月抵日京璆頲之子淳茂道真之子也頲奉使與道真唱和及是璆淳茂亦相與唱和言及先人時事璆輒感泣異域之人兩世邂逅人以為奇遇十八年復遣裴璆往聘璆前至日本授從三位至是進授正三位大江朝綱為掌客使朝綱亦博雅士也璆還國朝綱為序贈之見雜識篇又有王龜謀者官文籍院少監以百有五人如日本未屆聘期也日本仍賓禮之有中臺省牒太政官覆牒並見日本本朝文粹文蕪淺不錄未知屬何王時也 此篇據源氏日本史渤海傳諸臣傳兼采青山延于諸家史

  ○比鄰新羅

  新羅位於渤海之南與高句麗百濟共稱三國數與高句麗百濟連兵不能敵新羅王金春秋事唐謹受冊封奉正朔乃遣使乞師於唐唐遣蘇定方率師救之遂滅百濟百濟滅之明年春秋卒元子法敏繼立唐冊為新羅王雞林州大都督立八年遣將助唐師入高句麗以其王寶藏歸高句麗遂滅又三十三年而渤海高王建國時新羅孝昭王之九年也高句麗盛時疆域廣大北有扶餘南踰鴨淥水浿水而都於浿水之上渤海高句麗北境也故朝鮮史以渤海為北朝新羅為南朝云兩國以泥河為界泥河未明或謂新羅最北為井泉郡泥河當在今咸境南道德源左近武王仁安五年新羅聖德王徵何瑟羅道丁夫二千人築長城於北境備我也 小田省吾朝鮮上世史何瑟羅道江原道江陵方面

  十三年王遣大將張文休浮海攻唐登州殺刺史韋俊唐帝 玄宗 遣中使及太僕員外卿金思蘭返新羅發兵擊我南鄙加授新羅王金興光為開府儀同三司寧海軍使新羅使舊將金庾信之孫允中為將以侵我亦唐命也適大雪路阻引軍還新羅乃請置戍浿江俟後命玄宗報書曰敕新羅王開府儀同三司使持節大都督雞林州諸軍事上柱國金興光頃者渤海靺鞨不識恩信負恃荒遠且爾逋誅卿嫉惡之情常以奮勵故去年遣中使何行成與金思蘭同往欲以叶謀比聞此賊困窮偷生海曲唯以抄竊作梗道路卿當隨近伺隙掩襲取之奇功若有所成重賞更何所愛又敕曰得思蘭表稱知卿欲於浿江寘戍既當渤海衝要又與祿山相望仍有遠圖固是長策且蕞爾渤海久已逋誅重勞師徒未能撲滅卿每疾惡深用嘉之警寇安邊有何不可處置訖因使以聞

  明年二月 冊府元龜作開元二十二年二月則武王之十五年 新羅王興光從弟左領軍衞員外將軍忠信上表唐帝曰臣所奉進止令臣執節本國發兵馬討除靺鞨有事續奏者臣自奉聖旨誓將致命當此之時為替人金孝方身亡便留臣宿衞臣本國王以臣久侍天庭遣從姪至廉代臣今已到訖臣即合還每思前所奏進止無忘夙夜陛下先有制加本國王興光寧海軍大使錫之旌節以討凶殘皇威載臨雖遠猶近君則有命臣敢不祗蠢爾夷俘計以悔禍然除惡務本布憲惟新故出師義貴乎三申縱敵患貽於數代伏望陛下因臣還國以副使假臣盡將天旨再宣殊裔豈惟斯怒益振固亦武夫作氣必傾其巢穴靜此方隅遂夷臣之小誠為國家之大利臣等復乘桴滄海獻捷丹闈效毛髮之功答雨露之施臣所願也伏維陛下圖之又明年唐賜新羅浿江以南地

  先是唐滅百濟仍立前百濟大司稼正卿扶餘隆為熊津都督守祭祀令與新羅和親既滅高句麗置安東都護府設都護領之新羅未能有其地也故數叛與唐戍軍相鬨唐削其官爵大發兵擊之新羅復稱臣至是以助唐擊我功獲有浿南地乃於故百濟地置三州故高句麗地置三州併己舊邦為九州文王五十三年新羅王金敬信以一吉飡伯魚使於我定王永德四年新羅王金彥昇以給飡崇正使於我其史均書曰使於北國 三國史記 新羅官制十七等七曰一吉飡九曰級發飡省文作級飡 北國猶北朝謂渤海也宣王建興九年彥昇徵漢山諸州郡萬人築長城浿江長三百里亦備我也 三國史記漢山郡在今朝鮮京城之北 朝鮮歷史謂宣王南定新羅新唐書謂渤海有弁韓故地疑當此時也景王二十二年新羅弓裔叛略北原東部十餘郡縣二十四年弓裔自北原入何瑟羅自稱將軍又四年弓裔取浿西道及漢山州管內各城自是渤海邊事愈急矣

  ○移國契丹

  契丹國於臨潢東與渤海接李盡忠孫萬榮之陷營州渤海大氏實與之通故唐武后封大氏為振國公而赦其罪大祚榮建國以後常屯勁兵於扶餘府扞契丹也突厥遣使渤海謀合兵擊契丹大武藝請命於唐欲執突厥使以獻自建國以訖大虔晃交聘通問史闕不可考大諲譔嗣王之初契丹阿保機兵力雄盛以與我壤地相接歲寇邊大諲譔七年陷我鐵利府及東平寨改鐵利為州建東平寨為鎮東軍而築長城於鎮東海口鐵利鎮東俱產鐵置採煉者三百戶令隨賦貢納十八年王遣使往聘是年陷我遼陽城明年改為東平郡修故城以渤海戶及漢民實之後建為南京復改東京尋又陷我東平府改為遼州二十四年遷薊州民實之王殺其薊州刺史張秀實六月阿保機西征吐渾党項阻卜諸部詔有丙戌初秋必有歸處未終兩事豈負親誠語明年六月歸自西征十二月又詔曰所謂兩事一事已畢惟渤海世讐未雪豈宜安駐乃大舉兵入寇

  其后述律氏皇太子倍次子大元帥堯骨皆從阿保機之入寇也軍行颷急十二月丁巳夜圍扶餘城明年正月庚午城陷凡四日丙寅遣安端蕭阿古只將萬騎趨上京忽汗城戊辰夜圍之凡三日王震懼遂降諸府州倉卒未及奔命然猶為王守阿保機改渤海為東丹國封其太子倍為人皇王鎮之國置中臺省左右大相各一人左右次相各一人三月班師命王舉族以從而令堯骨率諸將擊渤海府州之拒命者七月乙酉阿保機卒於扶餘府詔所謂兩事者均畢丙戌初秋必有歸處之言亦驗是年三月長嶺府舉兵抗契丹五月鄚頡定理二府亦拒命七月鐵州刺史衞鈞舉兵契丹將安端戮安邊帥二人堯骨攻鄚頡定理十日城潰攻鐵州十日城亦潰惟長嶺堅守閱六月之久康默記韓延徽迭攻之不能克鴨淥府聞諸府被兵遣騎七千赴援為蕭阿古只所敗乘勝陷我回跋城長嶺亦不守十一月堯骨嗣帝位遂為太宗

  人皇王倍奔喪留不遣東丹右次相耶律羽之上書曰渤海昔畏南朝阻險自衞居忽汗城今去上京遼邈既不為用又不罷戍果何為哉先帝因彼離心乘釁而動不戰而克天授人與彼一時也遺種寖以蕃息今居遠境恐為後患梁水之地乃其故鄉地衍土沃有木鐵鹽魚之利乘其微弱徙還其民萬世長策也彼得故鄉又獲木鐵鹽魚之饒必安居樂業然後選徒以翼吾左突厥党項室韋夾輔吾右可以坐制南邦混一天下成聖祖未集之功貽後世無疆之福表奏太宗嘉納之詔徙東丹國民於梁水梁水亦名太子河西南流會遼河以入於海遼東東平府屬川也天顯三年既遷東丹國於東平五年四月人皇王倍始之國十一月浮海適唐又二十年世宗以安端主東丹國又四年安端卒不復置王而東丹之名以沒其中臺省左右大相次相則省於景宗乾亨元年自東丹國南遷契丹經營河朔不復東顧於是渤海東境北境有鐵利定安兀惹諸國蒲奴里諸部東南境有白山女直三十六部遼史北面部族亦別有渤海部西北渤海部計其所得地不能三分之二也

  渤海人素以驍勇聞阿保機既以其俘編入算斡魯朵堯骨復以餘俘編入國阿輦斡魯朵遼語心腹曰算牧國曰國阿輦斡魯朵則宮也是謂宮衞又設立渤海帳司其官制有宰相有太保 遼史有渤海宰相羅漢渤海太保夏行美 有撻馬有近侍詳穩司遼史百官制曰遼太祖有帝王之度者三代遙輦氏尊九帳於御營之上一也滅渤海國存其族帳亞於遙輦二也併奚王之眾撫其帳族擬於國族三也是謂北面諸帳官東方諸部嘗以渤海人為節度雖移其國而未嘗歧視其人也遼置五京以渤海國為東京其州若縣或徙渤海人置或徙渤海人居之猶故國也若他京州縣以渤海人徙置者上京縣八易俗遷遼渤海咸寧扶餘顯理長樂安民中京縣一安化徙渤海人雜居之者上京縣九長泰定霸保和潞宣化長霸富義義豐臨河州一鎮中京縣二盛吉海濱州三恩黔嚴

  ○再建國

  申甫先生記渤海事原有再建國一篇載哀王大諲譔以後國統事以門下士陳祗堂君元慎建言去之別繫其事迹於各篇下茲將陳氏說帖錄左以徵事實奉寬識

  鈞著紀渤海至大諲譔止查宋史渤海傳阿保機死渤海王復攻夫餘不能克歷長興清泰遺 遺:遣 使朝貢周顯德初其酋豪崔烏斯等三十人來歸其後隔絕不能通中國太平興國四年其酋帥大鸞河率小校李勛等十六人部族三百騎來降胡三省通鑑唐貞元十年嵩璘立注云渤海更五代以至於宋耶律雖加兵不能服也由此觀之似渤海失夫餘後尚能立國然宋史渤海傳又載宋太宗賜烏舍城浮渝府渤海琰府王詔有云素聞爾國密邇寇讐迫於併吞力不能制因而服屬困於宰割等語則已夷為部落而臣屬於遼矣考遼史聖宗紀二十一年 補注統和 四月戊辰渤海等五部 補注兀惹渤海奧里米越里篤越里古 遣使來貢又百官志有渤海軍都指揮使司屬遼陽路控扼高麗則渤海實不能自主其國亦既明甚金史高麗傳渤海大氏至唐未稍衰自後不復有聞金伐遼渤海來歸蓋其遺裔也不為立傳而附見於高麗可知其式微之甚不足齒於國也鈞著止於大諲譔極為精審

  ○遺民

  渤海既亡其遺民往往據地建國亦或西歸中國南奔高麗其留者或仕於契丹金滅遼置渤海軍有猛安有謀克皆世襲熙宗世猶有存者

  定安國在渤海東南部渤海亡遺臣烏氏糾合餘眾保於此 宋史定安國本馬韓之種為契丹所攻破其酋帥糾合餘眾保於西鄙 案烏玄明自言渤海遺黎則宋史所紀不足據也 建國改元自稱定安國立大祚榮裔孫烈萬華 朝鮮歷史 宋開寶三年因女真遣使朝於中國附表貢方物太平興國中太宗方經營遠略討擊契丹使金 金:其 張犄角之勢定安國固怨契丹侵侮不已聞宋師北伐欲藉以攄宿忿得詔大喜六年冬附女真使上表云定安國王烏玄明言大遇聖主洽天地之恩撫夷貊之俗臣玄明誠喜誠忭頓首頓首臣本以高麗舊壤渤海遺黎保據方隅涉歷星紀仰覆露鴻鈞之德被漸漬無外之澤各得其所以遂本性而頃歲契丹恃其強暴入寇境土攻破城寨俘略人民臣祖考守節不降與眾避地僅存生聚以迄於今而又夫餘府昨背契丹並歸本國災禍將至無大於斯所宜受天朝之密畫率勝兵而助討必欲報敵不敢違命臣玄明誠懇誠願頓首頓首表尾署元興六年十月日定安國王臣玄明表上聖皇帝前

  上答以詔書曰敕定安國王烏玄明女真使至得所上表以朕嘗賜手詔諭旨且陳感激卿遠國豪帥名王茂緒奄有馬韓之地介于鯨海之表彊敵吞併失其故土沈冤未報積憤奚伸矧彼獯戎尚搖蠆毒出師以薄伐乘天災之流行敗衄相尋滅亡可待今國家已于邊郡廣屯重兵只俟嚴冬即申天討卿若追念累世之恥宿戒舉國之師當于伐罪之秋展爾復仇之志朔漠底定爵賞有加宜思永圖無失良便而况渤海願歸於朝化扶餘已背於賊庭勵乃宿心糾其協力克期同舉必集大勳尚阻重溟未遑遣使倚注之切寤寐寧忘以詔書付女真使令齎以賜之端拱二年其王子因女真使附獻馬雕羽鳴鏑淳化二年王子大元因女真使上表後不復見 宋史 定安國王大氏烏氏迭見其理不可曉渤海亡始建國下訖淳化二年凡六十四年

  烏惹國文獻通考所謂烏舍城浮渝府琰府王也烏惹宋史作烏舍城遼史作兀惹部又作屋惹國明有烏喇國疑一地浮渝始見舊唐書地志即扶餘也字異而音略同烏惹舊屬渤海在黃龍府東北 奉使行程錄 黃龍府即扶餘府改名 有戶萬餘 契丹國志 雖與鐵利同列遼屬國軍 遼史兵衞志 然不出征賦兵馬惟時進大馬蛤珠青鼠皮貂鼠皮膠魚皮密蠟諸物而已 契丹國志 建國之四十餘年己巳為遼景宗保寧二年渤海燕頗為黃龍府衞將殺都監張琚據城拒守遼遣敞史耶律曷里必討之敗於治河 遼史阿魯不傳作破於鴨淥江地望不合 走烏惹城又十一年辛巳為宋太平興國六年太宗大舉伐遼約發兵相應賜琰府王詔曰 李燾長編作賜渤海王詔 朕纂紹丕構奄有四海普天之下罔不率俾矧太原封域國之保障頃因竊據遂相承襲倚遼為援歷世逋誅朕前歲親提銳旅盡護諸將拔并門之孤壘斷匈奴之右臂眷言弔伐以蘇黔黎蠢茲北戎非理搆怨輒肆荐食犯我封略一昨出師逆擊斬獲甚眾今欲鼓行深入席捲長驅焚其龍庭大殲醜類素聞爾國密邇寇讐迫於吞併力不能制因而服屬困於宰割當靈旗破敵之際是鄰邦雪憤之日所宜盡出旗帳佐予兵鋒俟其翦滅沛然封賞幽薊土宇復歸中原朔漠之外悉與相與勗乃協力朕不食言 宋史渤海傳 烏惹畏遼竟無應者 文獻通考

  又十年辛卯宋以烏惹不通朝貢令女真發兵攻之凡斬一級給絹五匹 文獻通考 明年始修遼貢又二年宋人浮海賂女真及烏惹使叛遼女真以告於遼 遼史聖宗紀 續通鑑 明年烏惹酋長烏昭度與燕頗同侵鐵利遼遣奚王和朔奴東京留守蕭恒德東京統軍使耶律奴瓜討之以耶律斡臘為行軍都監軍次鐵利數月不敢進既至請降不許乃急攻之利俘掠也昭度率眾死守隨方捍禦虛構戰棚埤堄間誘敵軍登陴俄而枝柱折登者盡覆和朔奴計窮欲引退蕭恒德曰師久無功遽歸諸部謂我何若深入多獲視徒返瘉也斡臘曰吾懼其得失不相償也恒德不從進略東南諸部至高麗北鄙還道遠糧絕士馬多死亡昭度尋款服自計非遼敵也又以地遠乞歲時免進鷹馬貂皮遼詔以生辰正旦貢如舊餘免

  又二年己亥遼納烏惹叛人烏昭慶又五年甲辰女真致昭慶妻子於遼謂獲而獻之也自是烏惹復與遼絕其後鐵利國數以烏惹戶獻於遼蒲盧毛朵部多烏惹戶遼主詔索之 遼史大康又傳烏惹戶三字作渤海人 甲辰之後又百有十年癸巳為遼天祚天慶三年偕鐵利同附於女真 遼史屬國表 宋人不知忌女真而顧虞渤海之擾其邊也歸女真後之四年宋臣疏言登州與渤海相望熙寧中巡檢每季下海駞基島駐劄以駞基石為界自北朝通好不曾根理深慮渤海相近作過則駞基寨孤立乞以未島嗚呼島為界併欽島添置卓望兵令戍守往來巡邏宋主詔令指畫聞奏不得希功生事許亢宗奉使行程錄自黃龍府東行二百十里至古烏舍寨寨枕混同江湄當即烏惹國故墟也

  鐵利國唐鐵利部也 利高麗史同遼史作驪北盟會編作離 在黃龍府北數自通於唐見朝貢中國篇亦嘗附渤海使通於日本見日本史後為渤海鐵利府渤海之屬於契丹改府為州鐵利遺民仍建國稱王遼史所謂鐵驪國王府是也國介於契丹高麗二大國間聘使不絕周顯德元年甲寅其國王那沙遣女真萬豆如高麗獻馬及貂鼠青鼠皮高麗王亦遣使報聘其後復請曆日於高麗高麗許之宋開寶間亦嘗貢馬於宋遼聖宗開泰元年送兀惹戶百餘至賓州遼賜以絲絹那沙以佛像儒書為請遼主復賜以護國仁王佛像一易詩書春秋禮記各一部國雖小崇尚文教猶有渤海諸王風也女真侵遼邊遼發黃龍府鐵驪軍拒之當亦那沙主國時事遼命鐵利與越里篤奧里米剖阿里蒲奴里五部歲貢貂皮六萬五千馬三百又置屬國軍有事則遣徵兵或下詔專征不從者討之助眾多寡多從其便無常額鐵利兀惹皆與焉天祚天慶三年鐵利偕兀惹同歸女真與遼絕又十一年而遼亡 遼史 高麗史 契丹國志

  興遼國大延琳者渤海國始祖大祚榮裔孫也 鄭麟趾高麗史作大祚榮七世孫世數疑有誤 為契丹東京舍利軍詳穩時戶部使韓紹勳厚歛民不堪命延琳因以舉事遼聖宗開 開:太 泰 泰:平 九年囚留守駙馬蕭孝先及南陽公主殺韓紹勳等即位號其國為興遼建元天慶以大延定為太師劉忠正為行營都都署大慶翰李匡祿等為寧郢各州刺史 鄭麟趾高麗史世家五 時南北女真皆附延琳西取瀋州不克及諸道兵次第皆至延琳嬰城固守其將楊詳世密送款夜開南門納遼軍被擒延琳以太平九年八月僭號明年八月亡 遼史聖宗紀 郢州刺史李匡祿詣高麗乞援聞國亡遂留不歸 高麗史

  古欲 譯作古裕 饒州渤海人也遼天祚天慶五年二月結構頭下城以叛自稱大王有步騎三萬人遼使蕭謝佛留討之為古欲所敗遼使南面副部署蕭陶蘇斡為都統益兵來攻復敗之六月丙辰為蕭陶蘇斡所破獲死者數千人 遼史

  大元國高永昌者渤海世族也仕於遼為東京留守蕭保先裨將保先嚴酷渤海人苦之共殺保先而立永昌天祚天慶六年二月僭稱皇帝國號大元建元隆基貴德州守將耶律余賭以廣州渤海來附五月金軍破東京永昌被擒凡四月而敗

  其歸中國者五季唐同光四年七月渤海前入朝使高正詞授太子洗馬周顯德元年渤海國烏思羅等三十人來歸宋太平興國四年太宗平晉陽移兵幽州渤海酋帥大鸞河率小校李勳等十六人部族三百騎與范陽軍民二百餘人 李燾長編大鸞河作達蘭罕譯音之變也 來歸宋以鸞河為渤海都指揮使九年宋主宴大明殿召鸞河撫慰久之謂殿前諸校劉延翰曰俟高秋戒候當與駿馬數十匹令出郊遊獵以遂其性因賜以酒暨緡錢十萬 文獻通考

  其奔高麗者高麗太祖乙酉八年九月丙申渤海將軍申德等五百人來附庚子禮部卿大和鈞司政大元鈞工部卿大福謩左右衞將軍大審理等一百戶來附丁亥十年三月工部卿吳興等百一十人來附此知國之將亡而先去之者也戊子十一年正月渤海國亡秋七月渤海人大儒範率眾來附九月隱繼宗等來附見於天德殿三拜人謂失禮大相含弘曰失土人三拜古之禮也己丑十二年九月渤海正近等三百人來附甲午十七年秋七月渤海國世子大光顯率眾數萬來奔賜姓名王繼附之宗籍見宗子篇賜僚佐爵軍士田宅有差戊戌二十一年渤海朴昇以三千餘戶來附景宗己卯四年渤海人數萬來附 高麗史

  其事東丹國者曰老相為右大相曰司徒大素賢為左次相見遼史曰裴璆見雜識篇

  其事契丹而顯者曰高模翰曰夏行美曰大康乂曰大公鼎遼史皆有傳

  其仕契丹登第官校書郎後奔女真勸阿骨打即帝位者曰楊朴渤海鐵州世族也 契丹國志

  金初興以渤海軍為八猛安其下有謀克猛安者千夫長也謀克者百夫長也皆世襲熙宗皇統五年始罷遼東渤海猛安謀克承襲之制惟大白大以舊臣依舊世襲千戶大白大官至尚書右丞相東京留守累封漢國王子大磐仍襲猛安又有大懷貞者亦遼陽人官至彰德軍節度使

  ○雜識

  營州上都督府在京師東北三千五百八十九里至東都二千九百一十里 舊唐書地理志

  平盧軍節度使鎮撫室韋靺鞨統平盧盧龍二軍榆關守捉安東都護府 平盧軍節度使治在營州平盧軍在營州城內盧龍軍在平州城榆關守捉在營州城西四百八十里安東都護府在營州東二百七十里 至德以後平盧軍節度使治青州管淄青登萊四州 舊唐書地理志

  慎州武德初置隸營州領涑沬靺鞨烏素固部落萬歲通天二年移於淄青州安置神龍初復舊隸幽州天寶領縣一戶二百五十口九百八十四 同上

  黎州載初二年析慎州置處浮渝靺鞨烏素固部落隸營州都督萬歲通天元年遷於宋州管治神龍初還改隸幽州都督天寶領縣一戶五百六十九口一千九百九十一 同上 案浮渝即扶餘字異而音同

  漢地東至樂浪玄菟今高麗渤海是也今在遼東非唐土也 舊 書地理志原注

  安東都護府總章元年九月置治平壤城上元二年移遼東郡故城儀鳳二年移新城聖曆二年改都督府神龍元年復為都護府開元二年移平州天寶二年移遼西故郡至德後廢領羈縻州十四去京師四千六百二十五里至東都三千八百二十里 新唐書地理志

  營州西北百里曰松陘嶺其西奚其東契丹距營州北四百里至涅水營州東百八十里至燕郡城又經汝羅守捉渡遼水至安東都護府五百里府故漢襄平城也東南至平壤城八百里西南至都里海口六百里西至建安城三百里故中郭縣也南至鴨淥江北泊汋城七百里故安平縣也自都護府東北經古蓋牟新城又經渤海長嶺府千五百里至渤海王城城臨忽汗海其西南三千 千:十 里古肅慎城其北經德理鎮至南黑水靺鞨千里 同上

  登州東北海行過大謝島龜歆島末島烏湖島三百里北渡烏湖島至馬石山東之都里鎮二百里東傍海壖過青泥浦桃花浦杏花浦石人汪橐駝灣烏骨江八百里乃南傍海壖過烏牧島浿江口椒島得新羅西北之長口鎮又過秦王石橋麻田島古寺島得物島千里至鴨淥江唐恩浦口乃東南陸行七百里至新羅王城自鴨淥江口舟行百餘里乃小舫泝流東北三十里至泊汋口得渤海之境又泝流五百里至九都縣城故高麗王都又東北泝流二百里至神州又陸行四百里至顯州天寶中王所都又正北如東六百里至渤海王城 同上 九都即丸都

  張建章太和中為幽州判官撰渤海國記 唐書藝文志 嘗齎元戎命往渤海回及西岸經太宗征遼碑半在水中建章則以帛苞麥屑置於水中摸而讀之不失一字官至幽州行軍司馬 冊府元龜 南部新書 案行軍司馬位節度副使之下判官之上張建章之使渤海新舊唐書俱逸之

  韓翃有送王誕渤海使赴李太守行營詩少年結客散黃金中歲連兵埽綠林渤海名王曾折首漢家諸將盡傾心行人去指徐州近飲馬回看泗水深喜見明時鍾太尉功名一似舊淮陰 全唐詩

  溫庭筠有送渤海王子歸國詩云疆理雖重海詩書本一家盛勳歸舊國佳句在中華定界分秋漲開帆到曙霞九門風月好回首即天涯 同上 震鈞渤海國志曰王子史失其名其曰佳句在中華是其人能詩

  張籍贈海僧詩別家行萬里自說過扶餘學得中州語能為外國書與醫收海藻持咒取蟲魚更問重來伴天臺幾處居 同上 案扶餘屬於渤海久矣詩稱扶餘舉其舊國名實過渤海也

  左允裴頲子璆大諲譔八年五月以大使修聘日本將回國日本法皇附書與頲曰裴公足下昔再入覲光儀可愛遺在人心余是野人未曾交語徒想風姿北望增戀方今名父之子禮畢歸鄉不忍方寸聊付私言嗟乎余栖南山之南浮雲不定君家北海之北嶮浪幾重一天之下宜知有相思四海之內莫怪不得名栖鶴洞居士無名謹狀未題延喜八年五月十二日 日本藤原明衡本朝文粹 法皇者醍醐帝之父宇多天皇也時禪位八年矣原書裴頲作裴遡未喻

  渤海王孝廉充聘日本大使有從出雲州書情寄兩箇敕使詩云南風海路連歸思北雁長天引旅情賴有鏘鏘雙鳳伴莫愁多日住邊亭又有奉敕張內宴詩春對雨探得晴字詩山花戲贈兩領客使並滋野貞主詩和坂領客對月思鄉見贈詩日人錄其詩附入文華秀麗集

  日本坂上今繼和渤海大使見寄之作賓亭寂寞對青溪 溪字原闕以意補之 處處登臨旅念悽萬里雲邊辭國遠三春烟裏望鄉迷長天去雁催歸思幽谷來鶯助客啼一面相逢如舊識交情自古與人齊 日本文華秀麗集

  日本滋野貞主春夜宿鴻臚簡渤海入朝王大使詩枕上宮鐘傳曉漏雲間賓雁送春聲辭家里許不勝感況復他鄉客子情 同上

  日本滋野貞主春日奉使入渤海客館詩蒼茫渤海幾千里五兩舟中送一年鯷壑艱辛孤跡度鯨濤殺怕遠情傳春鴻愛暖南江水旅客看雲北海天曉籟莫驚單宿夢他鄉覺後不勝憐 日本經國集

  日本坂上今雄秋朝聽雁寄渤海入朝高判官釋錄事詩大海途難涉孤舟未得迴不如關隴雁春去復秋來 日本文華秀麗集

  日本桑原腹赤和渤海入覲副使公賜 脫渤字 對龍顏之作渤海望無極蒼波路幾千瞻雲遙驟水就日遠朝天慶自紫霄降恩將丹化宣以君吳札耳應悅聽薰絃 同上

  日本大江朝綱夏夜於鴻臚館餞北客序曰延喜八年天下太平海外慕化北客筭彼星躔朝此日域望扶木而鳥集涉滄溟而子來我后憐其志褒其勞或降恩或增爵於是餞宴之禮已畢俶裝之期忽催夫別易會難來遲去速李都尉於焉心折宋大夫以之骨驚想彼梯山航海凌風穴之烟嵐迴棹揚鞭披龜林之蒙霧依依然莫不感忘遐之誠焉若非課時媒而寬愁緒攜歡伯而緩悲端何以續寸斷之腸休半銷之魂者乎於時日會鶉尾船艤龍頭麥秋動搖落之情桂月倍分隔之恨嗟乎前途程遠馳思於雁山之暮雲後會期遙霑纓於鴻臚之曉淚予翰苑凡叢楊庭散木媿對遼水之客敢陳孟浪之詞云爾 日本國朝文粹 為渤海使裴璆作也

  日本紀在昌迭裴大使歸國詩序曰執徐之歲北客來朝候龍星之一周涉鼈波之千里朝家憐彼遠節賜以優寵其禮峻焉其恩深矣既而覲天儀畢歸蕃期至逼王程之有限歎友道之不終夫以人之送別別之傷人自然之感不覺而生昔尼父之去周老聃因以贈言子高之還魯季節於焉攬涕況乎天涯渺絕雲帆長歸馳思於烟驛則梯山之程難計通夢於波郵則航溟之路易迷於是燭燒紅蠟謌奏驪駒可以銷攀慕之魂可以穿悵望之眼今之相惜不其然乎於時桂月漸傾梅雨斜落勸紅螺而緩愁染紫毫以寫思君子之別良有以哉若予者久積丹螢之光未入白鳳之夢自忘鄙拙聊課庸音云爾 日本國朝文粹 亦為渤海使裴璆作也

  咸通初有渤海僧薩多羅者寓於西明精舍云能通鳥獸之言往往聞鳥鵲燕雀啅噪則說休咎及閭巷間事如目擊者佛圖澄之聽鈴語不是過也一日秋暑方炎與小朝客數人聯騎將納涼於城西別墅路遇牝豕引諸屯而行喀喀有聲一朝士戲曰此猪有語否對曰有之人自不能諭也又問曰所語何對曰巨彘顧諸雛云行行行向前樹陰下喫妳料其不遠當遇官槐而止且飼羣子矣諸朝士頗奇之因緩轡以偵果逾溝不沒過圈不奔直抵木陰踞乳諸子爾後貴臣宅互迎問之無少差忒後中官主禁旅者將籍名於軍寺蕃僧不樂杖錫出京不知所往 唐高彥林闕史

  僧載雄者渤海亡率五十人奔高麗殆義不食契丹粟者歟

  僧靈仙苾蒭者未詳何許人禮佛五臺山渤海文王時日皇以黃金百兩授渤海使高承祖欲附致之苾蒭文王遣使入唐賀正命禮畢詣五臺山訪之致日皇旨至則苾蒭已化去渤海使返國海行過塗里浦疾風暴起舟覆使與金俱沒 日本史

  契丹阿保機天贊三年甲申六月詔曰上天降監惠及烝民聖主明王萬載一遇朕既上承天命下統羣生每有征行皆奉天意是以機謀在己取舍如神國令既行人情大附舛訛歸正遐邇無愆可謂大含溟海安納泰山矣自我國之經營為羣方之父母憲章斯在胤嗣何憂升降有期去來在我良籌聖會自有契於天人眾國羣王豈可化其凡骨三年之後歲在丙戌時值秋初必有歸處然未終兩事豈負親誠日月非遙戒嚴是速 遼史太祖紀 詔所謂兩事者一為吐渾党項阻卜等部一為渤海也天顯元年丙戌正月滅渤海七月班師次扶餘府阿保機卒丙戌秋初必有歸處至是乃驗

  天贊三年十月契丹日益強盛遣使就唐求幽州以處盧文進時東北皆服屬惟渤海未服太祖謀南征恐渤海掎其後乃先舉兵擊渤海之遼東遣其將禿欲及盧文進據平營等州以援幽地師攻渤海無功而還 契丹國志

  渤海本與奚契丹為唇齒國遼太祖初興吞併八部繼滅奚國渤海王大諲譔深殫 殫:憚 之陰與新羅諸國結援太祖知之集議未決後遊獵有黃龍見所居氊屋上連發二矢殪之龍墜於前太祖喜曰是滅 脫渤字 海之兆也遂平其國虜其主 同上

  渤海首領大舍利高模漢兵步騎萬餘人並髠髮左袵竊為契丹之飾 同上 補注寬按舍利五代會要云官震志云姓見國統篇讀此可知是官非姓

  遼東路置渤海軍都指揮使 同上

  儀坤州啟聖軍節度本契丹右大部地應天皇后建州回鶻糯思居之至四世孫容我梅里生應天皇后述律氏適太祖太祖開拓四方平渤海后有力焉俘掠有伎藝者多歸帳下謂之屬珊以所生之地置州 遼史地理志

  凡舉兵帝率蕃漢文武臣僚以青牛白馬祭告天地日神惟不拜月分命近臣告太祖以下諸陵及木葉山神乃詔諸道徵兵惟南北奚王東京渤海兵馬燕京統軍兵馬雖奉詔未敢發兵必以聞 遼史兵衞志

  渤海亡之四年東丹國遣使裴璆以九十三人聘於日本璆故渤海政堂省守和部少卿也嘗兩使日本承優禮至是復奉使通好日皇以契丹之滅渤海失信義且使者無人臣節重詰責之璆奉狀謝曰璆背真向偽忍恥偷生不救先主於樽俎之間猥諂新王於兵戈之際望振鷺而面慚詠相鼠而股戰不忠不義罪無可逃卒不獲將命而還 日本史

  渤海亡之十五年契丹遣使如高麗修好遺橐駞五十匹高麗王建以契丹嘗與渤海連合背盟滅其國甚無道不足遠結為鄰遂絕交聘流其使三十人於海島繫橐駞萬夫橋下皆餓斃 高麗史

  王寂遼東懷古詩李唐遭百六邊事失經營大氏十傳世遼人久用兵戰場春草瘦戍壘暮煙平今日歸王化居民自樂生 遼東行部志

  ○年表上

  渤海諸王立改年沒有諡新舊唐書間見之粵稽日本朝鮮諸史則渤海之元與諡二者加詳焉當有所據非虛構也禮國君即位踰年始改元三代以下帝王或不盡然偏方霸國宜可例視新書文王大欽茂之後有元義華璵二代華璵有元有諡而元義獨否疑有元失之諡則國人靳而不予也禮制隨時變易中外曆法復有異同並舉互書傳之以大事亦治史學者之要義歟

  渤海 唐 梁 後唐附 日本 新羅 高麗 契丹

  丙申 元年乞乞仲象唐封振國公 武后萬歲登封元年萬歲通天元年封乞乞仲象為振國公 持統帝大化二年 孝昭王金理洪五年    

  丁酉 二 武后神功元年 文武帝大長元年 六    

  戊戌 三 武后聖曆元年 二 七    

  己亥 四敗唐將李楷固之師 二遣李楷固討大祚榮敗還 三 八    

  庚子 振國王渤海太祖大祚榮天統元年 武后久視元年 四 九    

  辛丑 二 武后大足元年長安元年 文武帝大寶元年 十    

  壬寅 三 二 二 聖德王金興光元年    

  癸卯 四 三 二 二    

  甲辰 五 四 慶雲元年 三    

  乙巳 六唐招撫使來因遣使入侍 中宗神龍元年遣張行岌招撫渤海 二 四    

  丙午 七 二 三 五    

  丁未 八 景龍元年 四 六    

  戊申 九 二 元明和銅元年 七    

  己酉 十 三 二 八    

  庚戌 十一 睿宗景雲元年 二 九    

  辛亥 十二 二 四 十    

  壬子 十三 玄宗先天元年 五 十一    

  癸丑 十四唐封渤海郡王自是始稱渤海遣土子入朝 玄宗開元元年冊封國王大祚榮渤海郡郡王十二月渤海王子入朝 六 十二    

  甲寅 十五 二拂涅鐵利越喜三部俱來朝 七 十三    

  乙卯 十六 三 元正靈龜元年 十四    

  丙辰 十七 四拂涅部來朝 二 十五    

  丁巳 十八 五拂涅部來朝 元正養老元年 十六    

  戊午 十九 六 二 十七    

  己未 二十高王薨子大武藝嗣 七二月拂涅鐵利越喜三部使朝八月拂涅部獻鯨鯢魚睛貂鼠皮白兔貓皮 三 十八    

  庚申 武王大武藝仁安元年唐冊王嫡男大都利行為桂婁郡王日本觀風俗使來唐使來 八八月冊渤海王嫡男大都利行為桂婁郡王九月遣使如渤海告討奚契丹 四遣渡島津輕司等如渤海觀風俗 十九    

  辛酉 二遣大首領朝於唐 九十一月渤海拂涅鐵利大首領俱朝 五 二十    

  壬戌 三遣使入唐獻鷹 十十月越喜首領朝十一月渤海獻鷹 六 二十一    

  癸亥 四 十一 七 二十二    

  甲子 五新羅築長城於北境以備我遣使入唐賀正 十二二月渤海使賀正十二月越喜使賀正獻方物 聖武帝神龜元年 二十三築長城北境備渤海    

  乙丑 六遣使入唐賀正遣王弟大昌勃價入唐宿衞 十三正月渤海使賀正獻方物 渤海王弟大昌勃價朝留備宿衞 二 二十四    

  丙寅 七遣嫡男大都利行王子大義信入唐宿衞遣母弟門藝伐黑水門藝奔唐 十四四月渤海王嫡男大都利行朝留宿衞十一月渤海王子大義信朝獻方物渤海王母弟門藝來奔 三 二十五    

  丁卯 八王弟大昌勃價歸自唐遣弟大寶方朝於唐 十五封渤海王弟大昌勃價襄平縣開國男遣歸國八月渤海王弟大寶方朝 四渤海使始來 二十六    

  戊辰 九唐歸我嫡男大都利行之喪遣使入唐朝 十六歸渤海王嫡男大都利行之喪 五 二十七    

  己巳 十遣弟大胡雅大琳先後入唐宿衞 十七二月渤海獻鷹又獻鯔魚渤海王弟大胡雅大琳先後來朝留備宿衞 天平元年 二十八    

  庚午 十一遣弟大郎雅入唐賀正備宿衞又兩遣使貢獻 十八渤海王弟大郎雅來賀正留備宿衞又兩遣使貢獻 二 二十九    

  辛未 十二遣使入唐賀正又兩遣使朝 十九渤海使賀正又兩遣使朝 三 三十    

  壬申 十三遣大將張文休寇唐登州 二十渤海寇登州 四 三十一    

  癸酉 十四新羅攻我南境 二十一詔大門藝發兵討渤海詔新羅發兵擊渤海南境 五 三十二奉唐命命金允中率師擊渤海南境    

  甲戌 十五 二十二 六 三十三    

  乙亥 十六 二十三賜新羅浿江以南地八月拂涅鐵利越喜使朝獻方物 七 三十四唐以擊渤海功賜浿江以南地    

  丙子 十七遣弟大蕃朝於唐 二十四渤海王弟大蕃來朝 八 二 二:三 十五    

  丁丑 十八遣使入唐獻鷹鶻遣使入唐送水手並唐沒落人武王薨子大欽茂嗣 二十五渤海使獻鷹鶻 渤海使送水手及沒落人 遣使如渤海弔祭冊立 九 孝威王金承慶元年    

  戊寅 文王大欽茂大興元年 遣使入唐獻貂皮乾文魚遣使入唐寫書 日本入唐使假途歸國遣使送之 二十六渤海使來獻貂皮十張乾文魚百口渤海來寫書 十入唐使假途渤海歸國渤海使來遣使如渤海 二    

  己卯 二遣使入唐謝恩日本使來 二十七二月渤海獻鷹拂涅使獻方物十月渤海謝恩使來 十一 三    

  庚辰 三遣使入唐獻貂皮日本使來 二十八渤海貢貂皮 鐵利越喜使獻方物以平盧節度使兼押渤海黑水兩蕃使 十二遣使如渤海 四    

  辛巳 四遣使入唐賀正 又遣使進鷹鶻 二十九春渤海拂涅越喜使賀正四月渤海進鷹鶻 十三 五    

  壬午 五 天寶元載 十四 景德王金憲英元年    

  癸未 六遣弟蕃入唐宿衞 二渤海王弟朝留宿衞 十五 二    

  甲申 七 三 十六 三    

  乙酉 八 四 十七 四    

  丙戌 九遣使入唐賀正 五渤海使賀正 十八 五    

  丁亥 十遣使入唐賀正獻方物 六渤海使賀正獻方物 十九 六    

  戊子 十一遣使入唐獻鷹 七渤海使獻鷹 二十 七    

  己丑 十二遣使入唐獻鷹 八渤海使獻鷹 孝謙帝天平感寶元年勝寶元年 八    

  庚寅 十三 九渤海獻鷹 二 九    

  辛卯 十四 十 三 十    

  壬辰 十五遣使日本 十一 四渤海使來 十一    

  癸巳 十六遣使入唐賀正 十二渤海使賀正 五 十二    

  甲午 十七遣使入唐賀正 十三渤海使賀正 六 十三    

  乙未 十八徙都上京 十四 七 十四    

  丙申 十九唐平盧留後使來乞師 肅宗至德元載平盧留後遣使乞師渤海 八 十五    

  丁酉 二十日本使來 二 天平寶字元年 十六    

  戊戌 二十一唐平盧節度使來乞師且告國難 遣使入唐奔問官守日本使來 乾元元年平盧節度乞師渤海且告國難 渤海使朝 二遣使如渤海 十七    

  己亥 二十二遣使日本 二 三 淳仁帝仍稱舊元 渤海使來 十八    

  庚子 二十三遣使入唐賀正遣壹萬福如日本 上元元年 四 十九    

  辛丑 二十四日本使來 二渤海使賀正 五渤海使壹萬福來 二十    

  壬寅 二十五唐進為渤海國王遣使日本 寶應元年進渤海郡王為渤海國王 六 二十一    

  癸卯 二十六 代宗廣德元年 七 二十二    

  甲辰 二十七 二 八 二十三    

  乙巳 二十八 永泰元年以淄青平盧節度使押新羅渤海兩蕃使 稱德帝天平神護元年 惠恭王金乾運元年    

  丙午 二十九 大曆元年 二 二    

  丁未 三十五遣使入唐朝貢 二渤海使五至 神護景雲元年 三    

  戊申 三十一遣使入唐朝貢 三渤海使朝貢 二 四    

  己酉 三十二 四 三 五    

  庚戌 三十三 五 光仁帝寶龜元年 六    

  辛亥 三十四 六 二渤海使來 七    

  壬子 三十五遣使入唐朝貢遣壹萬福聘于日本 七渤海使朝貢 三 八    

  癸丑 三十六六遣使入唐朝貢 八渤海使六至 四 九    

  甲寅 三十七兩遣使入朝于唐 九渤海使兩至 五 十    

  乙卯 三十八四遣使入唐朝貢 十渤海使四至 六 十一    

  丙辰 三十九遣使都蒙如日本 十一 七渤海使史都蒙來 十二    

  丁巳 四十三遣使入唐獻鷹獻日本舞女十一人獻方物 十二渤海使三至獻日本國舞女及方物 八 十三    

  戊午 四十一 十三 九 十四    

  己未 四十二遣使日本賀正 十四罷渤海歲貢鷹鷂 十渤海使來卻之 十五    

  庚申 四十三遣使入唐朝貢 德宗建中元年 渤海使朝貢 十一 宣德王金良相元年    

  辛酉 四十四 二 天應元年 二    

  壬戌 四十五遣使入唐朝貢 三渤海使朝貢 桓武帝延曆元年 三    

  癸亥 四十六 四 二 四    

  甲子 四十七 興元元年 三 五    

  乙丑 四十八 貞元元年 四 元聖王金敬信元年    

  丙寅 四十九徙都東京遣使日本 二 五 二    

  丁卯 五十 三 六渤海使來 三    

  戊辰 五十一 四 七 四    

  己巳 五十二 五 八 五    

  庚午 五十三 六 九 六遣一吉飡伯魚使北國    

  辛未 五十四兩遣使入朝於唐又遣王子大貞翰朝留宿衞 七渤海使兩至一朝一賀正 王子大貞翰朝留宿衞 十 七    

  壬申 五十五遣使入唐朝貢 八渤海使朝貢 十一 八    

  癸酉 五十六 九 十二 九    

  甲戌 五十七三月四日文王薨元義嗣被弒成王大華璵中興元年華璵薨弟嵩璘嗣 十渤海王子大清允朝授衞尉卿 十三 十    

  乙亥 唐王大嵩璘正曆元年 唐冊立使來遣使日本告哀告即位 十一二月冊大嵩璘為渤海郡王 十四 十一    

  丙子 二遣使日本請聘期 十二 十五渤海使來告哀告即位 十二    

  丁丑 三 十三 十六日本羣臣以渤海國書辭遜詣闕表賀 十三    

  戊寅 四日本使來允六年一聘唐冊立使來 日本使來 十四三月進封渤海郡王大嵩璘為渤海國王 王姪大能信朝 十七遣使渤海 渤海使來 十四    

  己卯 五日本使來 十五 十八遣使渤海報聘 昭聖王金俊邕元年    

  庚辰 六 十六 十九 哀莊王金重興元年    

  辛巳 七 十七 二十 二    

  壬午 八 十八越喜首領來 二十一 三    

  癸未 九 十九 二十二 四    

  甲申 十遣使入朝朝貢 二十渤海使朝貢 二十三敕能登國造渤海客院 五    

  乙酉 十一 順宗永貞元年加渤海王大嵩璘檢校司徒 二十四 六    

  丙戌 十二 憲宗元和元年加渤海王檢校太尉 平成帝大同元年 七    

  丁亥 十三遣使入唐朝貢 二渤海使朝貢 二 八    

  戊子 十四康王薨子大元瑜嗣 三 三 九    

  己丑 定王大元瑜永德元年唐弔祭冊立使來七月日本使來 遣使日本遣使入唐朝貢 四正月遣使如渤海弔祭冊立 四遣使如渤海 憲德王金彥昇元 元:年 年    

  庚寅 二遣子大延真入唐朝獻 五正月渤海使高才南來朝獻十一月渤海王子大延真來朝獻方物 嵯峨帝弘仁元年渤海使來 二    

  辛卯 三 六 二 三    

  壬辰 四定王薨弟大言義立 七渤海使朝貢 正月賜渤海使官告三十五通衣一襲 三 四遣級飱崇正使於北國    

  癸巳 僖王大言義朱雀元年唐弔祭冊立使來兩遣使入唐朝獻 八正月遣使如渤海弔祭冊立十二月宴賜渤海使 四 五    

  甲午 二遣使入唐朝貢遣使日本 九正月渤海使獻金銀佛像 十二月渤海使獻鷹鶻 五渤海使來 六    

  乙未 三遣王子大庭俊朝於唐 十正月二月三月俱賜渤海使官告 七月渤海王子大庭俊朝 六 七    

  丙申 四僖王薨弟大明忠嗣 十一渤海使兩至 二月賜渤海使銀 銀:錦 綵銀器授高宿滿等二十人官並國信 三月賜渤海使錦縣 縣:緜 七 八    

  丁酉 簡王大明忠太始元年遣使入唐朝貢 十二 八 九    

  戊戌 宣王大仁秀建興元年遣使朝於唐且告哀 十三五月冊大仁秀為渤海國王 九 十    

  己亥 二遣使入唐朝貢遣使日本 十四 十渤海使來 十一    

  庚子 三遣使入唐朝貢 十五閏正月加渤海王大仁秀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二月十二月俱對渤海朝貢使於麟德殿賜宴加平盧軍押新羅渤海兩蕃使 十一 十二    

  辛丑 四遣使日本 穆宗長慶元年 十二渤海使來 十三    

  壬寅 五 二正月對渤海使於麟德殿宴賜 十三 十四    

  癸卯 六遣使日本遣使朝唐 三 十四 十五    

  甲辰 七 四二月渤海大聰叡朝留宿衞 淳和帝天長元年渤海使至加賀以大雪敕停入京 十六    

  乙巳 八遣使入唐朝貢 敬宗寶曆元年三月渤海朝貢 二渤海使來 十七    

  丙午 九 二 三 金景徽元年築浿江長城三百里    

  丁未 十遣使入唐朝貢 文宗太和元年四月對渤海使十一人於麟德殿賜宴 四 二    

  戊申 十一遣使入唐朝貢 二十二月對渤海使於麟德殿賜宴 五遣人至但馬放還渤海使 三    

  己酉 十二遣使入唐朝貢 三 六 四    

  庚戌 十三宣王薨大彝震咸和元年遣使入唐朝貢 四渤海使朝貢 七 五    

  辛亥 二唐冊立使來遣王子大明俊朝唐 五正月己丑冊大彝震為渤海國王 十一月渤海使朝貢 八渤海使來 六    

  壬子 三遣使入唐謝冊命學生三人隨往王太子光晟等朝 六二月宴賜渤海王子大明俊等六人 內養王宗禹歸自渤海 九 七    

  癸丑 四 七正月渤海謝冊命使來學生三人來二月宴賜渤海王子大光晟等六人 十 八    

  甲寅 五 八 仁明帝承和元年 九    

  乙卯 六 九 二 十    

  丙辰 七 開成元年正月對渤海賀正王子大明俊等宴賜 三 僖康王金悌隆元年    

  丁巳 八遣使朝於唐 二 四 二    

  戊午 九 三十二月渤海王子大延廣朝 五 閔哀王金明□元年    

  己未 十 四 六 神聖王金祐貞元年文聖王金慶膺元年    

  庚申 十一 五 七 二    

  辛酉 十二遣使日本 武宗會昌元年 八 三    

  壬戌 十三 二 九渤海使來 四    

  癸亥 十四 三 十 五    

  甲子 十五 四 十一 六    

  乙丑 十六遣使朝唐 五對渤海使者宴賜 十二 七    

  丙寅 十七 六渤海使朝于宣政殿 十三 八    

  丁卯 十八 宣宗大中元年 十四 九    

  戊辰 十九 遣使日本 二 嘉祥元年 十    

  己巳 二十 三 二渤海使來 十一    

  庚午 二十一 四 三 十二    

  辛未 二十二 五 文德帝仁壽元年 十三    

  壬申 二十三 六 二 十四    

  癸酉 二十四 七 三 十五    

  甲戌 二十五 八 齊衡元年 十六    

  乙亥 二十六 九 二 十七    

  丙子 二十七 十 三 十八    

  丁丑 二十八王薨弟大虔晃嗣 十一 天安元年 憲安王金誼清元年    

  戊寅 大虔晃元年遣使日本 十二冊大虔晃為渤海國王 二 二    

  己卯 二 十三 清和帝貞觀元年渤海使來 三    

  庚辰 三遣使日本被卻 懿宗咸通元年 二 四    

  辛巳 四 二 三渤海使來卻來 景文王金膺廉元年    

  壬午 五 三 四 二    

  癸未 六 四 五 三    

  甲申 七 五 六 四    

  乙酉 八 六 七 五    

  丙戌 九 七 八 六    

  丁亥 十 八 九 七    

  戊子 十一 九 十 八    

  己丑 十二王薨大玄錫嗣 十 十一 九    

  庚寅 景王大玄錫元年遣使日本 十一 十二 十    

  辛卯 二 十二 十三 十一    

  壬辰 三遣使賀唐平徐州遭風不達 十三 十四 十二    

  癸巳 四 十四 十五資送渤海賀唐平徐州使回國 十三    

  甲午 五 僖宗乾符元年 十六 十四    

  乙未 六 二 十七 憲康王金晸元年    

  丙申 七遣使日本 三 十八 二    

  丁酉 八 四 陽成帝元慶元年渤海使來 三    

  戊戌 九 五 二 四    

  己亥 十 六 三 五    

  庚子 十一 廣明元年 四 六    

  辛丑 十二 中和元年 五 七    

  壬寅 十三遣裴頲使日本 二 六 八    

  癸卯 十四 三 七渤海使裴頲來 九    

  甲辰 十五 四 八 十    

  乙巳 十六 光啟元年 光孝帝仁和元年 十一    

  丙午 十七 二 二 定康王金晃元年    

  丁未 十八 三 三 真聖女王金曼元年    

  戊申 十九 四 宇多帝仁和四年 二    

  己酉 二十 昭宗龍紀元年 寬平元年 三    

  庚戌 二十一 大順元年 二 四    

  辛亥 二十二 二 三 五弓裔叛略北原東部十餘郡縣    

  壬子 二 二:三 十二 景福元年 四 六    

  癸丑 二十三 三:四 二 五 七    

  甲寅 二十四 四:五 乾寧元年 六 八    

  乙卯 大瑋瑎 二 七渤海使裴頲至 九    

  丙辰   三 八 十    

  丁巳   四 九 十一    

  戊午   光化元年 醍醐帝昌泰元年 孝恭王金嶢元年弓裔取浿西道及漢山州管內各城    

  己未   二 二 二    

  庚申   三 三 三    

  辛酉 哀王大諲譔元年 天復元年 延喜元年 四   痕德堇可汗立

  壬戌 二 二 二 五    

  癸亥 三 三 三 六    

  甲子 四 昭宣帝天祐元年 四 七弓裔稱帝   討黑車子室韋大破之

  乙丑 五新羅弓裔取我平壤以北地 二 五 八弓裔取平壤及浿西十三鎮    

  丙寅 六遣王子大昭順朝梁 三 六 九   阿保機襲破北山奚

  丁卯 七遣殿中少令崔禮光入梁朝貢 遣裴璆使日本 梁太祖開平元年五月渤海王子大昭順貢海東物產 七 十   契丹阿保機即帝位元年

  戊辰 八遣其相大誠諤入梁朝貢 二正月加渤海朝貢使崔禮光已下爵秩並賜金帛 八 十一   二

  己巳 九 三三月渤海相大誠諤進兒女口及貂鼠熊皮 九 十二   三

  庚午 十 四 十 十三   四

  辛未 十一遣使朝梁獻方物 乾化元年八月渤海獻方物 十一 十四   五

  壬申 十二遣使朝梁獻方物 二五月渤海王子大光贊進方物閏五月賜渤海使分物銀器 十二 神德王朴景輝元年   六

  癸酉 十三 三 十三     七

  甲戌 十四 四 十四     八

  乙亥 十五 梁末帝貞明元年 十五     九

  丙子 十六 二 十六     契丹阿保機神冊元年

  丁丑 十七 三 十七 景明王朴昇英元年   二

  戊寅 十八遣使通好契丹契丹陷我顯德東平二府 四 十八 二 高麗太祖王建建國改元天授 三渤海使來貢

  己卯 十九 五 十九 三 二 四

  庚辰 二十 六 二十渤海使裴璆來 四 三 五

  辛巳 二十一 龍德元年 二十一 五 四 六

  壬午 二十二 二 二十二 六 五 天贊元年

  癸未 二十三 後唐莊宗同光元年 延長元年 七 六 二

  甲申 二十四遣姪大元讓大元謙先後朝於後唐五月襲契丹遼州殺其刺史張秀實七月契丹來攻九月契丹退兵女直黃頭室韋合勢攻之 遣裴璆貢於後唐 二正月渤海王子大禹謨來朝五月渤海王姪大元讓貢方物八月以渤海王姪大元謙試國子監丞 二 景哀王朴魏膺元年 七 三渤海襲遼州殺刺史張秀實掠其民七月攻渤海九月師退女直黃頭室韋合勢攻之

  乙酉 二十五遣大陳林等入唐朝貢十二月契丹圍我扶餘府 三二月渤海使裴璆來貢五月以裴璆為右贊善大夫 三 二 八渤海將軍申德禮部卿大和鈞司政大元鈞工部卿大福謩左右衞將軍大審理率民戶來奔 四十二月契丹主親征渤海圍扶餘府

  丙戌 二十六正月契丹陷我扶餘府進攻上京王降三月王舉族從契丹西行七月王至契丹都城 唐明宗天成元年四月渤海使大陳林等朝貢七月大昭佐朝貢 四 三 九 天顯元年正月克渤海扶餘府進攻上京渤海王降三月班師使渤海王舉族以從七月渤海王至都于都西築城以居之

  ○年表下

  渤海亡後分建國            

  定安 烏惹 一曰扶餘 鐵利 中國 契丹 高麗 女真

  丁亥       後唐明宗天成二年 契丹太宗天顯二年 高麗太祖王建天授十年渤海工部卿吳興等來附  

  戊子       三 三 十一  

  己丑       四渤海使高正詞來獻方物 四 十二渤海王近等三百人來附  

  庚寅       長興元年 五 十三  

  辛卯       二 六 十四  

  壬辰       三 七 十五  

  癸巳       四 八 十六  

  甲午       閔帝應順元年末帝清泰元年 九 十七渤海王世子大光顯率眾數萬來奔賜姓名王繼附之宗籍授光顯元輔使守白州以奉其祀賜僚佐爵軍士田宅有差  

  乙未       二渤海使列周義來獻方物 十 十八  

  丙申       三晉高祖天福元年 十一 十九  

  丁酉       三 會同元年 二十  

  戊戌       三 二 二十一渤海朴昇率三千戶來附  

  己亥       四 三 二十二  

  庚子       五 四 二十三  

  辛丑       六 五 二十四  

  壬寅       七 六 二十五契丹使來遣橐駞五十匹以背盟減渤海國流其使于海島繫橐駝萬夫橋下皆餓死  

  癸卯       八 七 二十六  

  甲辰       出帝開運元年 八 惠宗元年  

  乙巳       二 九 二  

  丙午       三 建國號曰遼改元大同世宗天祿元年 定宗元年  

  丁未       後漢高祖仍稱天福十二年 二 二  

  戊申       隱帝乾祐元年 三 三  

  己酉       二 四 四  

  庚戊       三 五 光宗元年  

  辛亥       周太祖廣順元年 穆宗應曆元年 二  

  壬子       二 二 三  

  癸丑       三 三 四  

  甲寅     國主武那沙使女真萬豆如高麗獻方物 顯德元年世宗立 四 五鐵利使來獻馬及貂鼠青鼠皮  

  乙卯       二 五 六  

  丙辰       二 二:三 五 五:六 六 六:七  

  丁巳       三 三:四 六 六:七 七 七:八  

  戊午       四 四:五 七 七:八 八 八:九  

  己未     使阿盧太如高麗高麗使來 六恭帝王 九 十鐵利獻土馬遣使如鐵利報聘  

  庚申       宋太祖建隆元年 十 十一  

  辛酉     遣使如高麗 二 十 十:一一 十二鐵利使來請歸附如舊  

  壬戌     遣黑水阿夫間如高麗 三 十二 十三鐵利使來獻方物  

  癸亥       乾德元年 十三 十四  

  甲子       二 十四 十五  

  乙丑       三 十五 十六  

  丙寅       四 十六 十七  

  丁卯       五 十七 十八  

  戊辰       開寶元年 十八 十九  

  己巳       二 景宗保寧元年 二十  

  庚午   黃龍府衞將燕頗殺都監張琚據城拒守 遣女真施陁漢如高麗貢並請日曆 三 二渤海人燕頗據黃龍府拒守 二十一鐵利使來獻方物並請日曆  

  辛未       四 三 二十二  

  壬申       五 四 二十三  

  癸酉       六 五 二十四  

  甲戌       七 六 二十五  

  乙亥 國王烏元明元興元年     八 七 二十六  

  丙子 二     太宗太平興國元年 八 景宗元年  

  丁丑 三     二 九 二  

  戊寅 四     三 十 三  

  己卯 五     四 乾亨元年 四渤海人數萬來投  

  庚辰 六十月附女真使上表于宋請助討契丹     五 二 五  

  辛巳   琰府王奉宋詔助討契丹   六定安國表至因女真使賜以詔書又賜琰府王詔助討契丹 三 六  

  壬午       七 四 成宗元年    

  癸未       八 聖宗統和元年 二  

  甲申       雍熙元年 二 三  

  乙酉       二 三 四  

  丙戌       三 四 五  

  丁亥       四 五 六  

  戊子       端拱元年 六 七  

  己丑 定安國王子因女真使獻方物于宋     二定安國王子附獻馬雕羽鳴鏑 七 八  

  庚寅       淳化元年以烏惹不通朝貢詔女真攻之斬一級給絹五匹 八 九  

  辛卯   宋使女真攻我   二 九 十  

  壬辰       三 十 十一  

  癸巳       四 十一 十二  

  甲午   宋人來賂使叛契丹   五賂烏惹使叛契丹 十二 十三 以烏惹叛告于契丹

  乙未   酋長烏昭度與燕頗同侵鐵利 烏惹酋長烏昭度與燕頗來侵 至道元年 十三遣奚王和朔奴等討烏惹 十四  

  丙申       脫二字 十四 十五  

  丁酉       三 十五 十六  

  戊戌       真宗咸平元年 十六 穆宗元年  

  己亥   部人烏昭慶叛入遼   二 十七 二  

  庚子       三 十八 三  

  辛丑       四 十九 四  

  壬寅       五 二十 五  

  癸卯   補遣使入貢于遼   六 二十一補烏惹渤海等五部遣使來貢 六  

  甲辰       景德元年 二十二 七 送烏昭慶妻子于遼

  乙巳       二 二十三 八  

  丙午       三 二十四 九  

  丁未       四 二十五 十  

  戊申       大中祥符元年 二十六 十一  

  己酉       二 二十七 十二  

  庚戌       三 二十八 顯宗元年  

  辛亥       四 二十九 二  

  壬子     國主那沙送烏惹戶百餘于遼 五 開泰元年賜鐵利絲絹 復賜佛像一易詩書春秋禮記各一部 三  

  癸丑       六 二 四  

  甲寅       七 三 五  

  乙卯       八 四 六  

  丙辰       九 五 七  

  丁巳       大禧元年 六 八  

  戊午       二 七 九  

  己未       三 八 十  

  庚申       四 九 十一  

  辛酉       五 太平元年 十二  

  壬戌       乾興元年 二 十三  

  癸亥       仁宗天聖元年 三 十四  

  甲子       二 四 十五  

  乙丑       三 五 十六  

  丙寅       四 六 十七  

  丁卯       五 七 十八  

  戊辰       六 八 十九  

  己巳 八月大延琳稱帝于遼之東京國號興遼改元天慶     七 九 二十興遼國大延琳使來告建國興遼國遣寧州刺史大慶翰郢州刺史李匡祿來乞援是歲契丹渤海人歸附甚眾  

  庚午       八 十 二十一  

  辛未       九 興宗景福元年 二十二  

  壬申     遣使如高麗貢獻 明道元年 重熙元年 德宗元年鐵利使來獻貂鼠皮渤海監軍門大道行郎都軍判官高真祥孔目王光祿押司官李南松等來投  

  癸酉     遣使如高麗貢獻 二 二 二鐵利獻良馬及貂鼠皮  

  甲戌       景祐元年 三 三  

  乙亥       二 四 靖宗元年  

  丙子       三 五 二  

  丁丑       四 六 三  

  戊寅       寶元元年 七 四  

  己卯       二 八 五  

  庚辰       康定元年 九 六  

  辛巳       慶曆元年 十 七  

  壬午       二 十一 八  

  癸未       三 十二 九  

  甲申       四 十三 十  

  乙酉       五 十四 十一  

  丙戌       六 十五 十二  

  丁亥       七 十六 文宗元年  

  戊子       八 十七 二  

  己丑       皇祐元年 十八 三  

  庚寅       二 十九 四  

  辛卯       三 二十 五  

  壬辰       四 二十一 六  

  癸巳       五 二十二 七  

  甲午       至和元年 二十三 八  

  乙未       二 道宗清寧元年 九  

  丙申       嘉祐元年 二 十  

  丁酉       二 三 十一  

  戊戌       三 四 十二  

  己亥       四 五 十三  

  庚子       五 六 十四  

  辛丑       六 七 十五  

  壬寅       七 八 十六  

  癸卯       八 九 十七  

  甲辰       英宗治平元年 十 十八  

  乙巳       二 咸雍元年 十九  

  丙午       三 二 二十  

  丁未       四 三 二十一  

  戊申       神宗熙寧元年 四 二十二  

  己酉       二 五 二十三  

  庚戌       三 六 二十四  

  辛亥       四 七 二十五  

  壬子       五 八 二十六  

  癸丑       六 九 二十七  

  甲寅       七 十 二十八 女真世祖劾里鉢元年

  乙卯       八 大康元年 二十九 二

  丙辰       九 二 三十 三

  丁巳       十 三 三十一 四

  戊午       元豐元年 四 三十二 五

  己未       二 五 三十三 六

  庚申       三 六 三十四 七

  辛酉       四 七 三十五 八

  壬戌       五 八 三十六  

  癸亥       六 九 三十七  

  甲子       七 十 宣宗元年  

  乙丑       八 大安元年 二  

  丙寅       哲宗元祐元年 二 三  

  丁卯       二 三 四  

  戊辰       三 四 五  

  己巳       四 五 六  

  庚午       五 六 七  

  辛未       六 七 八  

  壬申       七 八 九 肅宗頗剌淑元年

  癸酉       八 九 十 二

  甲戌       紹聖元年 十 十一 三八月肅宗卒穆宗盈歌元年

  乙亥       二 壽昌元年 獻宗元年 二  

  丙子       三 二 肅宗元年 三  

  丁丑       四 三 二 四

  戊寅       天符元年 四 三 五

  己卯       二 五 四 六

  庚辰       三 六 五 七

  辛巳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 天祚帝乾統元年 六 八

  壬午       崇寧元年 二 七 九

  癸未       二 三 八 十十月穆宗卒

  甲申       三 四 九 康宗烏雅束元年

  乙酉       四 五 十 二

  丙戌       五 六 睿宗元年 三

  丁亥       大觀元年 七 二 四

  戊子       二 八 三 五

  己丑       三 九 四 六

  庚寅       四 十 五 七

  辛卯       政和元年 天慶元年 六 八

  壬辰       二 二 七 九

  癸巳   補偕鐵利同歸女真 補偕烏惹同歸女真 三 三 八 十補烏惹鐵利來歸

  甲午       四 四 九 十

  乙未       五 五 十 女真太祖阿骨打建國號曰金改元收國

  丙申       六 六 十一 二

  渤海國記下篇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