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沅(公元1730—1797年)字纕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清江南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进士。官至湖广总督。为清代著名学者,所治兼及经史小学金石地理。也能诗文。有《灵岩山人文集》、《灵岩山人诗集》。又与他人同撰《续资治通鉴》。其他著述收入《经训堂丛书》。
〔正 史〕
毕沅,字纕蘅,江南镇洋人。乾隆十八年举人,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①。二十五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再迁庶子。三十一年,授甘肃巩秦阶道②,从总督明山出关勘屯田。调安肃道。擢陕西按察使。上东巡,觐行在,备言甘肃旱。谕治赈,并免逋赋四百万。擢布政使,屡护巡抚。所征金川,遗沅督饷,军无匮,授巡抚。河、洛、渭并涨,朝邑被水。治赈,全活甚众。募民垦兴平、盩厔、扶风、武功荒地,得田八十余顷。浚泾阳龙洞渠,溉民田。嘉峪关外镇西、迪化士子赴乡会试者,奏请给驿马。置姬氏《五经》博士,奉祀文、武、成、唐四王及周公陵墓。修华狱庙暨汉、唐以来名迹,收碑碣储学宫。屡署总督。四十一年,赐孔雀翎。四十四年,丁母忧,去官。四十五年,陕西巡抚缺员,谕:“沅在西安久,守制将一年,命往署理,非开在任守制例也。”
四十六年,甘肃撒拉尔回③苏四十三为乱,沅会西安将军伍弥泰、提督马彪发兵讨之。事平论功,赐一品顶带。甘肃冒赈④事发,御史钱沣劾沅瞻徇⑤,降三品顶戴。四十八年,复还原品,寻实授巡抚。四十九年,甘肃盐茶厅回田五复乱,沅遣兵分道搜剿。上命大学士阿桂视师,沅治军需及驿传供亿,屡得旨奖励。
沅先后抚陕西十年,尝奏:“足民之要,农田为上。关右大川,如泾、渭、坝、浐、沣、滈、潦、潏、河、洛、漆、沮、汧、汭诸水,流长源远。若能就近疏引,筑堰开渠,以时蓄泄,自无水旱之虞。古来云中、北地、五原、上郡诸外畜牧,为天下饶,若酌筹闲款,市牛羊驼马,为畀⑥民试牧,俟有孳生,交还官项,余则畀其人以为资本。耕作与畜牧相兼,实为边上无穷之利。”议未行。
五十年,调河南巡抚。奏:“河北诸府患旱,各属仓储,蠲缓赈恤,所存无多,请留漕粮二十万备赈。”既又请缓征民欠钱粮,并展赈⑦,上温谕嘉之。命诣胎簪山求淮水真源,御制《淮源记》以赐。五十一年,赐黄马褂。授湖广总督。伊阳盗秦国栋戕官,上责沅捕治未得,命仍回巡抚。五十三年,复授湖广总督。江决荆州,发帑百万治工。沅奏:“江自松滋下至荆州万城堤,折而东北流,南逼窖金,荆水至无所宣泄。请筑对岸杨林洲土坝、鸡嘴石坝,逼溜南趋,刷洲沙无致壅遏。”又请修襄阳老龙堤、常德石匮堤、潜江仙人堤,凿四川、湖北大江险滩,便云南铜运。
五十九年,陕西安康、四川大宁邪教并起,称传自湖北,沅赴襄阳、郧阳按治,降授山东巡抚。上以明年归政,令督抚察民欠钱粮豁免,奏蠲山东积逋四百八十七万、常平社仓米谷五十万四千余石。 六十年,仍授湖广总督。
湖南苗石三保等为乱,命赴荆州、常德督饷,以运输周妥,赐孔雀翎。嘉庆元年,枝江民聂人杰等挟邪教为乱,破保康、来凤、竹山,围襄阳,沅自辰州至枝江捕治。当阳又陷,复移驻荆州,上命解沅总督。旋⑧克当阳,获乱渠⑨张正谟等,复命沅为总督如故,予二等轻军都尉世职。寻奏乱渠石三保、吴半生、吴八月等皆就获,惟石柳邓未获;请撤各省兵,留二三万分驻苗疆要隘。上谕曰:“撤兵朕所愿,但平陇未克,石柳邓未获,岂能遽议及此?”寻获石柳邓。上命沅驰赴湖南镇抚。疏言:“樊城为汉南一都会,请建砖城,以工代赈。”二年,请以提督移辰州,增设总兵驻花园汛。寻报疾作,手足不仁⑩,赐活络丸。旋卒,赠太子太保。四年,追论沅教匪初起失察贻误,滥用军需帑项,夺世职,籍其家。
沅以文学起,爱才下士,职事修举;然不长于治军,又易为属吏所蔽,功名遂不终。
《清史稿·毕沅传》卷三三二
〔注 释〕
①章京:军机处的章京,被称为小军机,为堂官的重要助手,执掌文书事务。②道:清代在省与州、府之间设道,其主管官员一般称为道台。③回:回族人。④冒赈:冒领赈济钱粮。⑤瞻徇:向上徇私。⑥畀(bi):给予,付与。⑦展赈:请求派员审察赈济事宜。展,察看,省视。⑧旋:不久。⑨乱渠:叛乱首领。⑩手足不仁:手脚麻木。不仁,指手脚痿痹不能运用自如。
名胜志。清毕沅 (1730—1797)撰。三十二卷。沅有《晋书地理志新补正》已著录。毕氏有感前人记陕西山川胜迹,多有牴牾,乃游行山原,访求旧迹,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撰成此书,约四十万字。卷一记陕西省地理、西安府地理;卷二至三十分叙西安、同州、凤翔、汉中、延安、榆林六府,商、乾、邠、兴安、绥德、鄜六州之地理、名山、大川、古迹四事;卷三十一至三十二载陕西省图、西安等府州区域图、华岳图、终南山图、太白山图、西镇吴山图、黄河图、渭水图、龙首永济二渠图、龙洞渠图等共十六幅。全书荟萃群言,援据考证,各附本条,始末了然。以府州为经,以地理、名山、大川、古迹为纬,诸图附后,纲领明晰,颇合志体,参考价值较大。如地理目指出,陕西地理特点为高原与平原、沙漠互为相接,高原由原、梁、峁、丘陵、沟壑所组成,对水土流失,气候特点、土地肥贫等等俱有详尽载述,为多学科研究、治理黄土高原提供了丰富资料。记山凡其位置、方圆、 海拔、 相接、走向、景观、古迹等皆有说明,又配以卷末舆图,详赅具体,足便考览,记川亦然。 龙首、 永济、龙洞渠三图,为研究古代西北地区水利设施有较大参考价值。汉唐宫殿图为考证其建筑特点、格局有重要参考意义。因关中无山不名、无地不古,故古迹目所载颇丰,自三皇五帝迄清,诸如城池、宫观、陵庙、明堂、辟雍、长城及断碑碎碣等无不收录,并详考其沿革、存废等,为文物考古、文物保护及开展旅游业提供了丰富史料。《三辅黄图》、《长安志》、 《雍录》诸书均不及此书详赡,是研究陕西自然演化、人文变迁的重要文献。有乾隆四十一年刻本。 查看详情>>
记述中国宋辽金元史编年体著作。毕沅编著。初刻仅为103卷,后有桐乡冯集梧补刻,始全部刊印行世。同治年间苏州书局出版重刻本。继有世界书局出版缩印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以重印。1957年中华书局出版标点本。毕沅在史学家邵晋涵、章学诚等人协助下,积20年之功,著成本书。另著有《经典辨正》、《灵岩山人诗文集》等书20余种。本书220卷,其中分宋纪182卷,元纪38卷,共360万字。书中记事上与《资治通鉴》相衔接,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七月止,凡400余年。用编年体例有条理地记述了宋元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主要史实,基本上较全面地描绘出了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历史轮廓。叙事详而不芜,文字干净利落。采摭史料甚富,除以宋、辽、金、元4史为主要根据外,另参考了各种史籍、文集上百余种,于辽、金及宋末之事增补甚多。在体例上,本书仿照《资治通鉴》之例,正文之下分注考异,以简炼的文字对史事虚实和史料真伪作分析辨正,探明原委,便于检阅。缺点在于对北宋部分编辑较好,元代部分则较简略。叙事又多取旧史原文,缺乏剪裁,考异亦不够精详,因而讹误、遗漏等问题仍较多。但较以前诸家同类著作,实为后来居上之作,是学习宋辽金元史的一部基础书籍。 查看详情>>
区域志。原书不著撰人,清毕沅辑。一卷。有《晋书地理志新补正》已著录。《旧唐书经籍志》、 《水经注》皆称《地记》五卷,太康三年撰。《新唐书艺文志》称《晋太康土地记》十卷。见于《宋书·州郡志》会稽郡始宁令下,称为《晋太康三年地志》。《史记索隐》、 《史记正义》均称《地理记》。经毕氏考证,实为一书。原书于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三年(282)成书无疑。因取《晋太康三年地记》名篇,较为确切。遂采诸史志,辑得二百余条,依《晋书·地理志》州序组排,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成书。约一万七千字。收入毕氏自刻《经训堂丛书》、《广雅书局丛书》。另有《史学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据《经训堂丛书》本排印。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