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戡[kān](1141—1182),宋代文学家。字定夫。其先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蔡襄四世孙。祖蔡绅,绍兴中官左中大夫,始寓常州武进县(今属江苏)。蔡戡幼承荫补溧阳尉,后中乾道二年(1166)进士甲科。乾道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次年知江阴军。淳熙十年(1183),为淮东总领。绍熙元年(1190),命知明州,被论罢。绍熙五年七月,以试司农卿知临安府,十一月初,除湖广总领。又曾权户部侍郎。庆元元年(1195),继赵巩帅豫章。嘉泰三年(1203),为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为官鲠挺不阿,时有建树。能文,工诗词。文多侃直忠亮,议论详明。论边事则远虑深谋,非苟且偷安者可比。其诗往往真情郁勃,饶有劲气。如《题盱眙》:“自古东南第一山,于今无异玉门关。乱云衰草苍茫外,赤县神州指顾间。击楫何人酬壮志,凭栏终日惨愁颜。中原父老应遗恨,只见毡车岁往还。”壮志未酬的遗恨,恢复故国的热忱,挥洒满纸,感人至深。词仅存3首,多感事而发,激昂排宕,以豪迈雄健见长。如写“南徐秋阅”:“肃霜靡衰草,骤雨洗寒空。刀弓斗力增劲,万马骤西风。细看外围合阵,忽变横斜曲直,妙在指麾中。号令肃诸将,谈笑听元戎”(〔满江红〕),蔡戡志在恢复,对军队充满希望,故笔下兵士虎虎有生气。即使送别之作,也不忘故国,“痛念两河未复”,希望对方“趁良时,摅豹略”,“一扫腥膻丑类,谈笑定三关”,“独作中流砥柱,屹若障狂澜”(〔水调歌头〕《送赵帅镇成都》)。这便摆脱了一般酬赠之作的俗套,将惜别写成壮别。有《定斋集》,原本久佚,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重新辑出蔡戡作品若干篇,整编为《定斋集》20卷。
宋代诗文别集。20卷。蔡戡著。全书以奏议策论为主。《四库全书总目》谓其“集中所上奏札,条列明确,类皆侃直忠亮,为经世有用之言。其论边事,专以严备自守为主,而不汲汲于和战纷争,远虑深谋,亦非好事偷安者所可几及”。如《乞备边札子》,论严守边防之重要性,言词剀切,切合实际。第12卷为汉高帝、文帝、武帝、宣帝、陈平、王陵。申屠嘉等一系列帝王将相的人物论,含借古喻今之意。诗歌亦多忧国之作,如《题盱眙》:“自古东南第一山,于今无异玉门关。乱云衰草苍茫外,赤县神州指顾间。击楫何人酬壮志,凭栏终日惨愁颜。中原父老应遗恨,只见毡车岁往还。”情调慷慨悲凉,抒发了对朝政的不满。又如《天柱峰》:“壁立千峰紫翠浮,一峰直上更孤遒。世间有此擎天柱,何用人怀杞国忧。”情真意切,寄托了对振兴国家的热切期望。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