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字廷肇,号清澜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东莞(今广东东莞市)人
  • 出生日期:1497

陈建(1497—1567),明哲学家。字廷肇,号清澜。东莞(今广东东莞市)人。“自幼纯心笃学”(《学蔀通辨》卷十二《陈建传》)。嘉靖七年(1528)中举,十一年(1532)中会试副榜,选授福建候官县教谕,嘉靖十二、十三年间作《朱陆编年》二编,后升任江西临江府学教授,“复辑《周子全书》、《程氏遗书》类编”(同上),并为二书作序,目的在于“因朱子所表章者而益章之,以裨来学”(同上)。嘉靖二十五年(1546)母卒,遂隐不出,潜心著述。学宗朱熹。时王学盛行,陈建“忧学脉日紊”,认为“以前所著朱、陆之辨非所以拔本塞源也,乃取《朱子年谱》、《行状》、《文集》、《语类》及与陆氏兄弟来往书札,逐年编辑”(同上)。并对以往《朱陆编年》二编进行“讨论修改、探究根极”稿至六七易”(同上)。从维护程朱理学的立场出发,终于1548年写成《学蔀通辨》。在理学观点上,陈建基本上是阐发朱熹的见解,没有大的发展。他的主要贡献,是站在程朱理学的立场上,引用大量的原始材料,对王学加以非议。他认为佛与陆王为学之三蔀。”他驳斥王守仁所编造朱、陆“早异晚同”说,指出朱陆之学是早“同”而晚“异”,对王守仁为了编造朱陆之学“早异晚同”说,不惜采用删节的手法给予严厉的批评,指出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了事实,而且纯属“权诈阴谋”。陈建还指斥陆、王心学为“佛禅”,为“援儒入佛”“借儒以掩佛”“阳儒阴释”(《学蔀通辨》)指出陆九渊所言“精神”(心),与佛教禅宗所言的“本性”一样,“宇宙无穷之说”、“吾心宇宙之说”与禅宗的“佛性”、“法界十方世界”一样,都是强调人的主观精神“心”(性)具有超时空的无限作用。“此象山宇宙无穷之说、吾心宇宙之说,一言而该禅学之全也。”(《学蔀通辨》后编上卷)陈建还针对朝廷弊端,提供补救之方。著《治安要议》六卷,言积弊,谈对策,反映了陈建的务实、致用的思想风格。除主要理学著作《学蔀通辨》和政论《治安要议》外,陈建还著有《皇明启信录》二十四卷,为后人撰写《明史》之先驱。又有《经世宏词》、《明朝捷录》、《古今至鉴》等。

陈建作品

学蔀通辨 [ 陈建 ]

十二卷。明陈建撰。其学以朱学为宗,反对王守仁的心学。主要着作有《皇明后信录》、《经世宏词》、《陈氏文献录》、《西涯乐府通考》等。当时王守仁心学盛行。他“忧学脉日紊”,乃取《朱子年谱》、《行状》、《文集》、《语类》及朱熹与陆九渊兄弟往来信札,逐年编辑,并对以往《朱陆编年》二编进行修改,稿本修改六七次。终于在嘉靖二十七年(1548)成书,题名《学蔀通辨》。全书分为《前编》、《后编》、《续编》和《终编》,每编又自分上中下。他在此书的《总序》中认为,自陆九渊以来,引释入儒,阳儒阴释之风很盛,到王守仁师徒更是推波助澜,加之王守仁等人造作朱熹“早异晚同”说,致使儒学正宗的朱学受到佛学“异说”的遮蔽,而失其正。造成“儒佛混淆”,“朱陆莫辨”的学术“蔀障”。故他愤然究心通辨,要专明一实,以扶三蔀。此书的《前编》辨驳朱、陆“早异晚同”说,以明朱、陆“早同晚异”之实。他认为,朱子早年尝出入禅学,与陆九渊是未会而同,故朱、陆之学早年并非异而是同。朱子中年时方认识陆九渊,其学说多去短集长,疑信参半。朱、陆晚年相互指斥,“冰炭之甚”,陆九渊卒后朱熹“排之尤明”。《后编》批评陆、王心学“阳儒阴释”。他站在朱学的立场,批评陆、王心学为“佛禅”、为“援儒入佛”、“借儒以掩佛”、“阳儒阴释”。指出陆九渊的“宇宙无穷之说”、“吾心宇宙之说”与佛教禅宗的“佛性”、“法界十方世界”一样,“一言而该禅学之全”。他还认为,明初的陈献章发扬了陆九渊的“宇宙之旨”,把佛禅的“作弄精神”推向极端。《续编》论佛学近似惑人之实。《终编》讲圣贤正学不可妄议。在王学盛行时,陈建撰此书对它进行批评,其思想颇有影响。有《西京清麓丛书读编》本,《聚德堂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