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适[kuò](1117年—1184年),初名洪造,字温伯,一字景温,后改今名,字景伯,号盘洲,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洪皓子。幼颖异,日诵书三千言。洪皓出使金,其时方十三岁,率兄弟奉祖母、母亲避乱归饶州。以父出使恩,补修职郎,监南岳庙,调严州录事参军、浙江提举常平司干办公事。绍兴十二年,与弟洪遵同中博学宏词科,除敕令所删定官,改秘书省正字。其父忤秦桧斥归乡,又责英州安置,适亦出为台州通判,继免官往英州奉父。秦桧死,起知荆门军,历知徽州,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盐兼提点刑狱,总领淮东军马钱粮。隆兴元年,迁司农少卿。二年,召为太常少卿,兼权直学士院,又兼权礼部侍郎,除中书舍人。乾道元年,除翰林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拜参知政事,是年十二月擢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二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起知绍兴府,为浙东安抚使。复奉祠,淳熙十一年卒,年六十八,谥文惠。洪适好学深思,与其弟洪遵、洪迈均著文名,时人称为“三洪”。文章工俪偶,制诰笺表,长于润色,藻思绮句,层见叠出(《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其《张浚罢相制词》、《王大宝致仕制词》、《贺金人归河南表》诸篇,属联精巧,工夫深到(《容斋三笔》卷八、《诚斋诗话》)。《四库全书总目》亦谓其记、序、志、传一类文章,犹有北宋古文法度,不同于南宋冗长之文(卷一六○)。亦能诗词,但名篇不多。有一些诗能反映国家大事,如《三将》“折冲潜白羽,告捷闹黄旗。已报瓜洲败,还惊采石危”,记述宋军采石矶之战。出使金国途中所作诸诗也都表达了对中原沦陷的感慨。但是其诗多写退隐闲居、哀挽致祭的内容,风格以恬淡闲静为主。其《拟古》十三首,直接用古诗十九首原句开篇,格调高古,仍不失古人诗意(《诗学纂闻》)。词也以优游、宴饮、赠酬、祝寿之作为多。其《生查子》词记述春情,有“春色似行人,无意花间住”之句,以“行人”比春色之来去匆匆,比喻出人意表,为人所不及(沈雄《古今词话·词评》上卷)。又《渔家傲引》词下阕:“半夜系船桥北岸。三杯睡着无人唤。睡觉只疑桥不见。风已变,缆绳吹断船头转。”想像奇特,意境空灵可喜(《蕙风词话》卷二引《识馀琐述》)。洪适著述甚丰,有《隶释》、《隶续》、《歙州砚谱》,今存;又有《盘洲文集》八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今存宋刊本(《四部丛刊》影印)、《四库全书》本、清同治泾县洪氏刻本;另有外制十四卷,与弟洪遵、洪迈所撰外制同编为《三洪制稿》(魏了翁《三洪制稿序》),今已佚。《全宋词》第二册收舞曲致语及词一百馀首。《全宋诗》卷二○七五以下录其诗十二卷。《全宋文》卷四七○六至四七五五收其文五十卷。事迹见周必大《洪文惠公神道碑铭》(《周文忠公集》卷六七)、《宋史》卷三七三本传。清人钱大昕编有《洪文惠公年谱》一卷。
宋代诗文别集。80卷。洪适著。《四库全书总目》谓“适以词科起家,工于俪偶”,“其内外诸制,皆长于润色,藻思绮句,层见迭出”,“至于记序志传之文,亦尚存元祐之法度,尤南宋之铮铮者矣”,“其他表、启、疏、状诸篇,亦多足与宋史参稽”。说明其文章工于俪偶,富于文采,并与朝政密切相关。集中诗歌作品亦如其文。《拟古十三首》仿“古诗十九首”题目,但讲求雕琢,无古诗之清新。另有一组《咏史诗》,借古喻今,时有警句。写景诗间有佳作,如《晓发泰安驿》:“秋梦不能晓,起行山径迷。小车惊宿鹭,列炬误鸣鸡。冷怯霜华重,光瞻斗柄低。金庭有佳处,芳桂想幽栖。”词作以婉约言情为主。〔长相思〕一曲,缠绵悱恻,令人神伤:“朝思归,暮思归,塞雁三年不见飞,断肠天一涯。 千思归,万思归,梦到窗前拂淡眉,觉来双泪垂。”有《四部丛刊》等本。 查看详情>>
古文字学著作,二十七卷。南宋洪适撰。适字景伯,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绍兴壬戌中博学鸿词科,累官至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著名学者洪迈之兄。此书成于乾道二年(1165),作者以观文殿学士知绍兴府、安抚浙东时。第二年序而刻之。作者耽嗜古隶,区别汉隶为五种书:释、缵、韵、图、续。有四种已备,惟“韵书”未成。此书摹录汉魏碑碣一百八十九种。分释、缵、图、续四部分。译其文,又述其所以然。凡汉魏碑十九卷,《水经注碑目》一卷,欧阳修《集古录》二卷,欧阳棐《集古目录》一卷,赵明诚《金石录》三卷,无名氏《天下碑录》一卷,共二十七卷。每碑标目之下,具载郦、欧、赵三书之有无。欧、赵之书只录其目,不录其文。此书为考释隶书形体而作,每篇皆对译为楷书字,并有注疏,兼考核其有关史事,加以论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说:“自有碑刻以来,推是书最为精博。”作者又有《隶续》二十一卷,是本书的续篇。此书代表了宋代隶书研究的最高水平,是研究文字学、历史学的重要典籍。 查看详情>>
二十一卷。宋洪适撰。洪适编撰了《隶释》以后,又陆续得了很多碑文,于是又仿照《隶释》体例,编撰成篇,名曰 《隶续》。宋乾道四年 (1168) 先刻十卷; 淳熙四年(1177)范成大又为其刻四卷;其后二年李彦颖又为增刻五卷;淳熙七年(1180)尤袤又为其刻二卷,并连其版,前后合为一书,共二十一卷,洪氏写了自跋。淳熙八年(1181),洪适把《隶释》和《隶续》合印为一书,洪氏又写了跋语。然这本合编本,世无传本。《隶释》有明万历王鹭刻本,保存完整。《隶续》则几乎佚散。朱彝尊在《曝书亭集》中说:关于《隶续》一书,范氏天一阁、曹氏古林、徐氏传是楼、含经堂所藏,只有七卷。他后来又访得琴川毛氏旧钞本,虽残缺过半,但于七卷之外,又增得一百一十七页。朱彝尊参合两家之残帙,参校成编,刻本于扬州。喻良能在跋中说:“续有得者,编为十卷;又复冥搜旁取,编成九卷”,即当时所刻实际上只有十九卷。此本第五、六卷载碑图,第七卷载碑式,第八卷又为碑图,第九、十两卷缺,第十一至二十卷载碑文,第二十一卷残缺不全。洪适的自跋,载在第二十卷尾。前后参差错乱,已非原书之旧貌。朱彝尊所说的七卷本,乃元泰定二年(1325)宁国路儒学所刻,较扬州本讹误为少,但缺损太多。清代编《四库全书》时,采用扬州本,而以泰定本详校异同。至于残缺的部分,至今无可考补。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