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名裳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西丰城人

黄元吉,名裳,字元吉,一说号元吉,江西丰城人,生平事迹近于神奇传说。他清朝时曾在四川富顺乐育堂传授内丹诀法,由门下弟子笔录并编纂成《道德经讲义》、《乐育堂语录》、《道门语要》三书留传于世。据传尚有《玄宗口诀》、《醒心经注》、《求心经注》等书,外界已难于搜求,门内尚且珍藏有《玄宗口诀》等秘本。

道家传统丹道向来有两大主干,一是钟离权吕洞宾一脉,称为少阳派,后开全真派发扬光大,;另外一大主流是陈抟张三丰一脉,陈抟与吕洞宾互为师友,吕洞宾尊称陈抟为“先生”。这派称为隐仙派。陈抟传火龙真人,火龙真人传黄元吉和张三丰,其中黄元吉开创乐育堂法脉,将隐仙派发扬光大。

黄元吉真人于清末道光、咸丰、光绪年间,奉师命应运而来,数次往来蜀中,诲人不倦,创立了一个大名鼎鼎的丹道修炼流派——天府乐育堂。“天府”原指四川盆地,在这里是指成道的究竟境界。“天”者,乾也,道也;“府”者,家园也。我们都来自生生不息的“大道”这个母体,也终将归于不死不灭的大道家园。“乐育”寓意“以化育众生和万物为乐”之意,“堂”者,殿堂之意,有空阔无物、承载万物之含义!

黄元吉先生之传承来源于隐仙派,其丹法则带有中派的特色。黄元吉真人原是博学鸿儒,兼通佛乘,后“飘然拂袖出儒林”,得火龙真人传授,于悟道见性之后更进一步,终成无上大道!火龙真人之高徒,世人只知有张三丰真人,而不知有黄元吉祖师,在此依据师师口授而补上。

黄元吉作品

净明忠孝全书 [ 黄元吉 ]

元代道教净明道的经典。该书前一卷题「净明传教法师黄元吉编集,嗣法弟子徐慧校正」,中四卷题「净明传教法师黄元吉编集,嗣派弟子徐慧校正」,末一卷则题「净明法子玉隆陈天和编集,庐陵徐慧校正」,由此可知其编纂当不止一人一次。书成于元泰定四年(1327)。原本六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是书为研究元代净明道历史及其教义之主要资料,内容包含了早期净明道的祖师生平、教团历史、教理教义、道德规范、修炼方法、科仪符法等内容,并记录了元代儒家文人士大夫对该书的态度。各卷内容大要如下:卷一收入净明道祖师许逊、张氲、胡慧超、郭璞、刘玉、黄元吉、徐慧等人传记,共七篇。其中黄元吉、徐慧二传盖为后人所增。 卷二收入〈玉真灵宝坛记〉、〈净明大道说〉、〈净明道法说〉、〈净明法说〉、〈玉真立坛疏〉等五篇短文,乃许逊、胡慧超、郭璞等先师降授及元代净明祖师刘玉所造。各篇分别叙述净明派教旨、道法、戒律,以及刘玉将为净明道新祖师之谶语。 卷三至卷五为刘玉语录,分为内、外、别三集。其说大抵以「净明忠孝」为宗,谓「净明只是正心诚意,忠孝只是扶植纲常」。以净明忠孝为基,不离日用人事而实践之,惩忿窒欲,则心火下降,肾水上腾,不期长生而自然长生成仙。又称以净明忠孝治内,为施行祈禳炼度等净明道法之根本。 卷六载《中黄先生问答》,乃刘玉弟子黄元吉语录。其说与刘玉略同,而特重惩忿窒欲,认为真人「只是惩忿窒欲,改过迁善,明理复性,配天地而为三极,无愧人道,谓之真人」。全书所述净明教义,多取于儒家理学心性修养及忠孝伦理观念,而又承袭道教符箓祈禳、性命修炼传统,是为儒道融合之典型。 查看详情>>

乐育堂语录 [ 黄元吉 ]

道教天元丹法内炼著作。五卷。清黄裳述。约成书于清代末年。黄裳,字元吉,生卒不详,江西省丰城人。光绪年间(前后约十一年)曾在四川富顺县《乐育堂》讲过道,著有《乐育堂语录》、《道德讲义》(原名《道德经注释》,后为《道德经精义》,今称此名)、《道门语要》等书,另注有《醒心经》与《求心经》二书,未见传世。其姓字与元代黄元吉同。该书五卷,系黄元吉讲道时学生所记录的笔记,经弟子整理核正而流传于世。因本书原为讲课记录,较一般丹书通俗易懂,对诸如一阳生、炼心、炼己、进火采药、先天后天精气神、性命双修等内丹学说阐述均较明白。 查看详情>>

道德经精义 [ 黄元吉 ]

以道家内丹功法注解《老子》的代表性著作。清代黄裳撰。按《老子》八十一章,逐章为注。每章首揭常道,次述丹道;首言世法,次言丹法。道学精微,文理密察,本末兼赅,体用咸宜。尤以其融儒入道,而能凿空无痕;因道弘儒,而能浑全一体。明道修德,可端天下之风尚;养心养气,足正万世之人心。本人道以明仙道,字字金科玉律;体圣学以阐玄学,言言口诀心传。深入浅出,亲切平实。诚为《道德经》解本中不朽名著。有清光绪十年(1884年)刻本。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华阳汪氏养性斋刊本、南京红十字会道院精刊本等。1960年萧天石重刊于台北时,易名为《道德经精义》。 查看详情>>

道门语要 [ 黄元吉 ]

念不出总持门,心要在腔子里。自古三教圣人,诀惟此而已矣。修道清静无为,随地随时皆是。不用习静观空,自然止其所止。从来道本天然,无有动静终始。人欲无事于心,必先无心于事。善恶都莫思量,有甚人欲天理。如镜之光无镜,来则应之而已。本来妙觉圆明,何事修己克己。犹目本自光明,难夹些微芥子。天地原自至宽,何恶亦何所喜。虽云有作有为,成始成终靡底。勉强亦归自然,妙入无为之理。道门语要刊成,聊序其事如此。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