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字光大,号晃菴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吉水(今江西吉安)人
  • 出生日期:1370年

胡广(1370年-1418年6月11日)明成祖时文渊阁大学士。字光大,号晃菴,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建文二年(1400)廷试,当时燕王朱棣起兵,朝廷正在征讨,他对策中有“亲藩陆梁,人心动摇”之语,建文帝因此亲擢他为第一,赐名靖,授翰林修撰。成祖即位,他与解缙迎附,擢侍讲,迁右春坊右庶子,复名广。永乐五年(1407),进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后随成祖二次北征,常被召对帐殿,议论至夜。并于军中为皇长孙讲论经史。十四年,进为文渊阁大学士。性缜密,在帝前所言及其所治职务,出来未尝告诉他人,时人将他比作汉朝胡广。然颇能持大体,善书,每勒石,皆令书之。永乐十六年(1418)卒,赠礼部尚书,赐谥“文穆”。为明代文臣得谥之始。他的灵柩被运回老家安葬,离开南京时,皇太 子朱瞻基致祭。翌年,成祖授给他儿子胡穜翰林检讨的官职。 仁宗即位,又加赠胡广为太子少师。曾奉诏纂修《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胡广留世著作有《晃庵集》、《扈从集》、《胡文穆杂著》、《胡文穆集》等。

胡广作品

胡文穆杂著 [ 胡广 ]

一卷。明胡广(1370—1418)撰。此书是胡广随手札记之文,持论较为公正。其中如评《资治通鉴》论维州悉怛谋事时,胡广认为司马光不是不知道李是牛非,而是特以意主和邻,不欲生衅,故矫为此言。并引司马光临终时与《吕公著简》为证,加以说明,可谓深明时势。又认为灞陵尉禁人夜行,乃其本职,李广憾之为私意;认为子产论黄熊为启信妄喜怪之开端;认为申屠嘉大节凛然,班固称其学术不及陈平,这种观点是错误等等,持论均很公正。其他如胡广还认为纳吉、纳币之卜,皆卜其日,非卜吉凶,程子所疑不大可信;又认为李白原本已有给杜甫的诗,《容斋随笔》所考不确切;又认为定豫章者实为灌婴,李白之诗所载没错,而胡若思却说是陈婴,是其误也等等,考据也颇有根据。此书在明初说部文献中属上乘之作。此书有路有钞本和 《胡文穆集》本。 查看详情>>

明太祖宝训 [ 胡广 ]

明太祖朱元璋语录汇编。胡广等编纂。永乐十六年(1418)成书,与《太祖实录》同进。十五卷。万历三十年(1602),吕本校订刊印,改为六卷。凡五十一子目。 查看详情>>

书传大全 [ 胡广 ]

十卷。明胡广等奉敕撰。元代科举,习《尚书》者用蔡沈《书集传》,兼用古传疏。明太祖洪武年间,敕令刘三吾等人修《书传会选》。书成,颁行天下。其书于蔡传驳正者66条,是洪武中尚不独宗蔡《传》,专主蔡《传》定为功令,自《书传大全》始。该书疏证蔡沈《书集传》。基本抄袭陈师凯《书蔡传旁通》、陈栎《尚书集传纂疏》。顾炎武《日知录》谓“《书传会选》虽不及先儒而尚有功于后学,至永乐中修《尚书大全》,不唯删去异说,并音释亦不存矣。吾尝谓自八股行而古学弃,《大全》出而经说亡。”此书现存明刻本多种,详见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查看详情>>

四书大全 [ 胡广 ]

三十六卷。明胡广等撰。胡广字光大,吉水(今属江西)人,建文二年(1400)廷试第一,官文渊阁大学士。明永乐十三年(1415)胡广等奉敕而撰成此书。本书辑明永乐前为《四书》注解者计一百零六家,故谓之“大全”。胡广、杨荣、叶时中等三十九人编辑朱熹《四书集注》、真德秀《四书集编》、祝洙《四书附录》、蔡模《四书集疏》、赵顺孙《四书纂疏》、吴真子《四书集成》、陈栎《四书发明》、胡炳文《四书通》、倪士毅《四书辑释》等诸家之说,汇成大编,先列《四书》正文,后置诸家之说,并重在摘引宋代理学家之说,尤其突出程朱之义。明成祖为之作序,此书遂成官定教科书,此后也就以此书取士。顾炎武《日知录》谓此书乃就前儒成编,杂为抄录,而去其姓名,主要剽窃倪士毅《四书辑释》。该书初与《五经大全》一并颁行,然当时以《四书》义为重,故而大行者唯《四书大全》。后来《四书》讲章浩如烟海,大抵以此书为滥觞。至此由汉至宋之经术大变。求取功名者专学此书,连宋儒之书亦不再过目。 查看详情>>

诗传大全 [ 胡广 ]

二十卷,明胡广等著。为明永乐年间所修《五经大全》之一。本刘瑾《诗传通释》损益而成。仅删刘书冗蔓者数条,余皆如故。唯改原书“瑾案”二字为“刘氏曰”,并将刘氏原书以《小序》分属各篇,合为一篇。顾炎武、朱彝尊对此都有辨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述其沿革:“自北宋以前,说《诗》者无异学。欧阳修、苏辙以后,别解渐生。郑樵、周孚以后,争端大起。绍兴、绍熙之间,左右佩剑,相笑不休。迄宋末年,乃古义黜,而新学立。故有元一代说《诗》者,无非朱传(《诗集传》)之笺疏。至延祐行科举法,遂定为功令,而明制因之。然元人笃守师传,有所阐明,皆由心得。明则靖难以后,耆儒宿学,略已丧亡。广等无可与谋,乃剽窃旧文以应诏。此书名为官撰,实本元城刘瑾所著《诗传通释》而稍损益之。” 查看详情>>

春秋大全 [ 胡广 ]

明胡广等于永乐十二年 (1414年) 奉诏纂集,次年告成。70卷。《四库全书》本为37卷,卷首载有《春秋大全序论》、《春秋大全诸国兴废说》、《春秋大全列国图说》、《春秋大全年表》。其书沿袭元人汪克宽《春秋胡传附录纂疏》,稍为点窜。《四库全书总目》云: “朱彝尊《经义考》引吴任臣之言曰: 永乐中敕修《春秋大全》,纂修官42人,其发凡云: 纪年依汪氏《纂疏》,地名依李氏《会通》,经文以胡氏为据,例依林氏,实则全袭《纂疏》成书,虽奉敕修,实未纂修也” 。顾炎武《日知录·四书五经大全》条云: “仅取巳成之书,抄誊一过,上欺朝廷,下诳士子” ; “经学之废,实自此始。” 有《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性理大全 [ 胡广 ]

明胡广等奉敕编辑。又名《性理大全书》,70卷,宋代理学著作与理学家言论的汇编。采宋儒之说共120家,明成祖亲撰序言,冠于卷首。前25卷收入宋儒著作九种,有周敦颐的《太极图说》、《通书》,张载的《西铭》、《正蒙》,邵雍的《皇极经世书》,朱熹的《易学启蒙》、《家礼》,蔡元定的《律吕新书》,蔡沈的《洪范皇极内篇》。第26卷以后分13个专题汇编各家言论,分别为理气、鬼神、性理、道统、圣贤、诸儒、学、诸子、历代、君道、治道、诗、文等。前25卷照录原书,后45卷根据门类逐条采录,只注姓氏,不注书名。此书广辑宋儒理学名篇于一书,堪称“大全”,所设门类也较同类各书为详,惟其成书太速,不免庞杂冗蔓。有明殿刊本,明景泰六年(1455)书林魏氏仁实堂刊本,万历二十五年(1597)吴勉学刊本,康熙十二年(1673)内府重修明板印本,《四库全书》本等。 查看详情>>

礼记大全 [ 胡广 ]

三十卷。明胡广(1370-1418)撰。胡广字光大,号晃庵,江西吉水人。建文二年(1400)举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赐名靖。成祖继位,胡广迎降,复名广,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两次从帝北征,卒赠礼部尚书,谥文穆。洪熙初,加赠少师。着有《胡文穆集》。《明史》卷一百四十七有传。永乐十二年(1414)十一月,成祖朱棣命行在翰林学士胡广、侍讲杨荣、金幼孜等修《五经大全》、《四书大全》,十三年九月书成,朱棣亲自作序,冠于书首,又命礼部刊行颁布天下,并赐以胡广等钞币。参与修篡者,除胡广等外,尚有翰林编修叶时中等十九人。是书为《五经大全》之一。元延祐二年(1315)定科举之制,《易》用程朱,《书》用蔡氏,《诗》用朱熹,《春秋》用胡传,《礼记》用《礼记正义》。明修《五经大全》时一改前制,《周易》取二董、二胡之书,《诗经》用刘瑾书,《书经》用二陈书,《春秋》用汪克宽书,《礼记》则以元代陈澔《礼记集说》为主。《礼记集说》又名《云庄礼记集说》,主以朱熹之说,空言说礼,略度数而推义理,考证失之精当,所引资料多有舛误,然其书因浅近简约而为胡广等据为蓝本,并采以诸家之说共四十二家,成《礼记大全》三十卷。自此定为科举试用,又列于学官,大行于当世。陈氏《集说》学者多有非议,而《大全》又沿其旧说,因而被罪之以“剽窃”,“无根抵”。后学者如朱彝尊、顾炎武等对此书亦颇多微词。有明殿刊本、明刊《五经大全》本、高丽刊《五经四书大全》本等。 查看详情>>

周易大全 [ 胡广 ]

易学著作。胡广、杨荣、金幼孜等四十多位学者共同编撰。是一部汇集前人《易》学观点的著作。是明永乐年间皇帝下令编修的《五经四书大全》中的一部。全书二十四卷。书前有易序、凡例以及引用先辈学者的姓氏、周易陈子传序、上下篇义。正文按《周易》上经三十、下经三十四、《系辞传》等十传的顺序排列,在每一经、传下列出先辈儒学大师的评点。其观点主要采自董楷《周易传义附录》、董真卿《周易会通》、胡一桂《周易本义附录纂疏》等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