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纯,生卒年月不详,元代道士。字元素,号清庵,别号莹蟾子。都粱(今武冈县)人。道教内丹南宗一派的传人,师从南宗开创者白玉蟾的门人王金蟾。为最早合流于全真道的南宗道徒,自称全真道士,融合南北二宗。顺应北宋以来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趋势,提出了三教合一的内丹修炼学说,认为三教异流同源,名殊理不殊。将周敦颐吸收道教丹法而提出的宇宙生成论重新用于内丹理论中,认为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复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阴阳动静,即为金丹大道变化之根本。吸收儒家的“中和”思想,将其改造为内炼的核心要诀,由此而成为南宗“中派”的创立者。吸收佛教禅宗的棒喝、圆相、参究等手段以求明心见性,并认为炼丹也和修禅一样有渐顿之分。《扬州府志》谓其往江苏仪真(今江苏仪征县)长生观修道,世传后得道飞升,号所居观曰“飞仙”。其主要著作有:《三天易髓》、《全真集玄秘要》、《道德会元》等。门人集其论著编为《中和集》、《莹蟾子语录》各六卷。
道教内炼养经典。六卷。元李道纯撰,蔡志颐编。约成书于元成宗大德年间。此集系其门人蔡志颐编辑,于大德十年(1306)成书。依次为文三卷,计三十六篇;卷四后半卷收歌十一首;卷五为诗四十九首;卷六收词五十七首、隐语四则。书中力主三教合一说,认为三教异流而同源,三教所尚都是“静定”,佛教所谓“圆觉”即道教的“金丹”,而儒家则称“太极”。 查看详情>>
清庵莹蟾子语录,元朝全真道士李道纯撰述,弟子柴元皋、赵道可等人编集。约成书于至元戊子年(1288)。六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中收录李道纯讲道语录及诗词丹诀,分别由柴元皋等六位弟子每人编成一卷。李道纯号清庵,又号莹蟾子,本为南宗创始人白玉蟾的再传弟子,其丹法融汇三教,在内丹法中自成一家,被后世道教称之为内丹「中派」。其语录主要论述修炼心性与金丹之道。谓修炼心性不在多闻广学,只要潜运默会,仔细参详。中下之士须先穷物理,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上智之人则不然,但穷得一理尽,万理自通,尽性至命一时都了,如禅家戒、定、慧一同也。」其说融摄禅宗、理学之心性论,而归本于道教性命双修。其金丹说则祖述张伯端,分丹法为顿渐二种。谓渐教起手之初,先炼精化炁,渐次炼炁化神,然后炼神还虚。「顿教则不然,以精、炁、神谓之元药物,下手一时都了。」又分炼丹大药为九事,并解释内丹术语数十条。全书阐明三教合一之旨。谓道家之金丹、与儒家之太极、佛家之圆觉,皆体同名异,「只是本来一灵而已」。援引儒佛入道,为此书之显著特点。书中思想观点与李道纯《中和集》相表里,同为元代道教重要理论著作。本书卷首有嘿庵广蟾子柴元皋撰于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的序文,卷末有元混然子王道渊后序。书中每卷由一弟子编录:李道纯为元代道教中融通三教之代表人物,阐述三教合一之旨,援儒佛入道,为该语录的显著特色。 查看详情>>
2卷。元·李道纯撰。此书原题“都梁清庵莹蟾子李道纯元素述”。卷首有至元二十七年(1290)自序,称:历代研究注释《道德经》之书,诸家解义,多“私意揣度,所见不同,各执一端。惟《河上公章句》、紫清真人(白玉蟾)《道德宝章》颇通”。书中于《序例》中设置“正辞”和“究理”两项。“正辞”以《河上丈人章句》白文本为主,将各种《道德经》注释本之差讹列出,凡大同小异者达200余处。“究理”则将各家解义与《老子》义理不符者表出,举异同谬误十余处,以此冠于经文之前,意在使后之读《道德经》者消除异同之感。关于本书对经文注释意图,其序云:“将正经逐句下添个注脚,释经之义,以证颐神养气之要。又于各章之下,总言其理,以明究本穷源之序。又于各章复作‘颂’,以尽明心见性之机,至于修齐治平,纪纲法度,百姓日用之间,平常践履之道,洪纤巨细,广大精微,靡所不备。”故总名曰《道德会元》。书中大抵以儒、禅解《老》,注多儒义,颂近禅偈。后世学者对此书能分析诸家异同,博采众说,且无偏执之弊,予以好评。其书有元至正、明初及明弘治十年(1497)等多种刻本。收入《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查看详情>>
二卷,元李道纯撰。 占筮书,书前有图,题“局部第一”,列 有“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等九 图。图下有文。其次为“旁通用第二”, 有“六位例”、“月建六神例”等十例。 再次为 “发瑞部第三”,有 “以钱代 蓍”、“合卦例”等十二题,言及世应、 飞伏等。最后为 “决断部第四”,有 “六亲断例”、“六神断例”等六条断例。 是为上卷。下卷讲六十四卦各如何依 象定吉凶,与《周易》实无联系。全书 皆言占筮,借用《易经》名义以行其巫 术,不可为据。有《宝颜堂汇秘笈》本, 藏北京图书馆善本室。 查看详情>>
一卷。元莹蟾子李道纯撰,混然子校正。道教经书。内容由四部分构成:一、《儒曰太极·火符直指》。以《易经》中“潜龙勿用”等为四言十五颂,使合三五之数,并加以注解,以易理讲内丹。又称:释曰玄珠,儒曰太极,道曰金丹,名三体一。二、《金丹了然图》。图已佚,有五言绝句九首,讲内丹下手、安炉、采药、行功、持盈、温养、调神、脱胎、了当功夫。三、《释曰圆觉·心经直指》。解释佛教《心经》,认为其从头至尾不出一个“空”字,又援道释佛。四、《阴符经》。注释《阴符经》,认为其为阴阳符合之机,众所通行之义。其书宗旨在引儒释之理证道,使学者知三教本一,不生二见。为研究道教内丹学及三教三一思想的参考资料。收入《道藏》洞真部方法类。 查看详情>>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注。一卷。题“清庵莹蟾子李道纯注”。李道纯,元人。注文述存元始祖气、检摄因缘、离破差别境界之心法,劝人行持经功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 查看详情>>
太上大通经注,元李道纯撰。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经文分三章,言天道、心性及悟道修心之旨。注者解释经题曰:「太上谓无上可上,大通谓无所不通,经渭登真之径路,众所通行之道也。」注文简明,阐发全真道明心见性之说。 查看详情>>
无上赤文洞古真经注,元初全真道士李道纯注。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此书为《赤文洞古经》注本,其经文与长筌子注本相同。李氏注文兼采儒释道三家之说,先分句注经,然后概述各章要旨。注文曰:「向不动中动,无为中为,内忘形体,外忘声色,养其无象,守其无体,全其本真。超出虚无之外,是为最上一乘,无上可上,故日无上。」又云:「抱本归根,人乎无间,则空炁焕然,塞乎天地,光明普照,故日赤文」又云:「忘目泯耳,收视反听……名为照了,始达妙音,洞观无碍,以知古始也,故日洞古。」又曰:「直造虚无之真境,同游元始之先天,故曰真经。」以上解释经文标题,即全篇要旨。 查看详情>>
一卷。道教经书。元李道纯著。由两篇注解构成。一为《注读周易参同契》。《读周易参同契》为张伯端《悟真篇》中的内容,李道纯注解旨在说明易道广大悉备,以之学佛则佛,以之学仙则仙,以之修齐治平则修齐治平,故魏伯阳托象于丹道《参同契》。又以金丹为人的本来真性,五行即精神魂魄意。二为《太极图解》,即解释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其解“无极而太极”说:非谓太极之先又有无极,而是指太极本无极,即释氏所谓历劫之先明妙本,老子所谓象帝之先;无极而太极即虚化神,神即无极之真。认为万物同出于一太极,复归于一太极,出生入死,一聚一散,即太极动静之机;阳为太极之动,阴为太极之静。为研究道教思想的参考材料。收入《道藏》洞真部方法类。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