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温(771年~811年),唐代文学家。字和叔,一字化光,行八。郡望东平(今属山东),河中府河东县(今山西永济)人。居洛阳。初随其父吕渭学《诗》、《礼》,又师陆质通《春秋》,又从梁肃学文章。留心当世之务,讲求王霸富强之术。贞元十四年登进士第,又登宏辞科,授集贤殿校书郎。与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善。十九年擢为左(一作右)拾遗。二十年,随工部侍郎张荐出使吐蕃,充副使。行至凤翔,转侍御史。被拘留吐蕃经年。永贞元年十月回京。迁户部员外郎,转司封员外郎,元和三年转刑部郎中,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均州刺史。未至,再贬道州刺史。在道州查获豪强所隐不输税户一万六千七百,均其赋税,使疲民免于偏枯。五年转衡州刺史。次年八月卒。柳宗元、刘禹锡均有诗哭之。吕温操翰精富,文体赡逸。刘禹锡谓其“始学左氏书,故其文微为富艳”(《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所作《人文化成论》、《诸葛武侯庙记》、《复汉以粟为赏罚议》、《三不欺先后论》皆有关于治道,颇能表现其政治抱负。《旧唐书》本传谓其“所著《凌烟阁功臣铭》、《张始兴画赞》、《移博士书》颇为文士所赏”。清李慈铭谓其铭赞之文“置于韩、柳集中,亦为高作”(《越缦堂读书记》)。能诗。《沧浪诗话》称其诗“亦胜诸人”。《旧唐书》本传言其有文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吕温集》一○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所录同。现存《吕和叔文集》仍为一○卷本。《全唐文》编其文为七卷,见卷六二五至六三一。《唐文拾遗》卷二七录其文二篇。《全唐诗》编其诗为二卷,见卷三七○、三七一。生平事迹见柳宗元《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祭吕衡州温文》、刘禹锡《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旧唐书》卷一三七、《新唐书》卷一六○本传等。
十卷。唐吕温(772—811)撰。吕温,字和叔,一字化光,唐代文学家。河中 (山西永济)人。早年曾师事陆质、梁肃。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及第,次年中博学宏词科制举,授集贤殿校书郎,后迁左拾遗。贞元二十年以侍御史出使吐蕃,永贞元年(805)还朝,进户部员外郎,转司封员外郎。后被贬为均州刺史,改道州刺史。元和五年(810)转衡州刺史。吕温工文,长于铭、赞。柳宗元说他“道大艺备”、“文章过人”(《祭吕衡州温文》)。刘禹锡称他“文苑振金声”(《吕八见寄郡内书怀》)。其著作多种。今存《吕和叔文集》等。此书原由刘禹锡编次。此本先为诗赋,后为杂文,已非禹锡编次之旧。又第六卷、七卷、志铭,已阙数篇。卷末有孱守居士作《跋》云:“甲子岁从钱氏借得前五卷。戊辰从郡中买得后三卷。俱宋本。第六、第七二卷均之阙如。因取英华、文粹照目写入,以俟得完本校定。”又云:“第二卷闻砧以下十五首,宋本所无,照陈解元棚本钞入。”孱守居士,为常熟冯舒之别号,是书盖为舒所重编。吕温学春秋于陆淳,学文章于梁肃,授受均颇有渊源。集中如《与族兄皋书》,深得六经之旨。《裴氏海昏集序》,论诗亦殊精邃。《古东周城铭》能明君臣之义,以纠左氏之失。其 《思子台铭序》,谓“遇一物可以正训于世者,秉笔之士未尝阙焉。”其为文章之本可见。有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