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夷简(978年-1044年10月3日),北宋仁宗时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字坦夫,寿州(治所在今安徽凤台)人。咸平年间(998—1003),进士及第,补绛州(今属山西)军事推官,稍迁大理寺丞,累迁太常博士。河北(治所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大水,选知滨州(治所在今山东滨县)。代还,请废农具之税,以劝力本。擢提点两浙(治所在今浙江杭州市)刑狱,迁尚书祠部员外郎。时京师大建宫观,他请暂缓南方伐木运京之役,纾缓民困。真宗称其有为国爱民之心,擢刑部员外郎兼御史知杂事,累擢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今属河南)。治事严办有声,真宗书其姓名于屏风,将大用之。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以给事中参知政事。迁礼部侍郎、修国史,进户部。天圣七年(1029),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同年,除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明道元年(1032),加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二年,仁宗亲政,他手疏陈八事:正朝纲、塞邪途、禁贿赂、辨奸佞、绝女色、疏近习、罢力役、节冗费,其劝仁宗语甚切。以郭后言,与夏竦等同罢,岁中复相。助仁宗废黜郭后,贬逐力谏的言官孔道辅、范仲淹等。景祐二年(1035),除左仆射,进封申国公。三年,因范仲淹言仕进者多出其门,他指范仲淹荐引朋党,加以贬黜。四年,因与王曾不协,并罢相,授检校太师、同平章事、充镇安军(今属广西)节度使、判许州(今属河南),徙天雄军(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康定元年(1040),以右仆射复入相。逾年,徙许国公。庆历二年(1042),兼枢密使。时契丹聚兵幽蓟,声言将攻宋,要求割关南十县地,他请建大名府(今属河北)为北京,以示有备,而终以增加岁币求妥协。未几,以病拜司空、平章军国重事。次年,罢相为司徒、监修国史、军国大事与中书枢密院同议。谏官蔡襄劾其自执政来屡贬言官、招权收恩、万事隳堕、尚贪权势,有退而不止之心,遂以太尉致仕。四年,卒,赠太师、中书令,谥号“文靖”。吕夷简对历代典章制度较为熟悉,他先后主编了《宋三朝 国史》155卷, 《三朝宝训》30卷, 《五朝宝训》60卷, 《三朝太平宝训》20卷, 《一司一务敕》30卷, 《天圣编 敕》12卷,《景祐宝录》21卷,另有文集20卷。
凡二十一卷。北宋吕夷简等奉敕撰。略称景祐法宝录、景祐宝录。本书为续大中祥符法宝录之作,编次大中祥符五年(1012)以后至景祐四年(1037),凡二十五年间所译出之佛典,并集录其奏章、愿颁、序引等。内容计有圣宋翻宣继联前式录上(卷一)、随译年代区别藏乘录中(卷二至卷十九)、复准八例排经入藏录下(卷二十)及总录(卷二十一)本书原已失佚,仅留其名,民国二十二年(1933),于山西省赵城县广胜寺所藏之金藏中发现其残本,后收录于宋藏遗珍下集第十二函出版。宋藏遗珍本缺二十一卷中之卷三、五、七、十一、十五、十九、二十等七卷,并残缺卷八、卷十两卷。其后,南京支那内学院抄出宋藏遗珍本之要文,另由本书之总录、大中祥符法宝录、天圣释教总录、至元法宝勘同总录等补入原缺部分,题为‘景祐法宝录略出’,于民国二十三年刊行。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