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调元(1883—1913),近代诗人,字仙霞,又字太一。湖南醴陵人。早年曾在长沙明德学堂读书,参加过大成会和华兴会。光绪三十一年(1905)赴日留学,参加同盟会。次年初回国,与禹之谟等组织湘学评议会。同年7月,在长沙参与经办陈天华、姚宏业二烈士的安葬事宜,造成很大的声势,受到清政府注意,遂赴上海创办《洞庭波》杂志(后改名《汉帜》),“日以民族、民权主义申儆国人”(柳亚子《宁烈士太一传》)。为清政府所迫再度赴日,参与《民报》工作。同年12月,同盟会组织江西萍乡、湖南浏阳和醴陵地区起义,宁调元受黄兴派遣回国,准备参与起义的接应工作。起义失败,宁调元于岳州被捕,囚禁于长沙监狱,因受到同县刘泽湘的营救而幸免于难。他在狱中刻苦读书和写作,又以通讯形式参与了同盟会湖南分会和南社的筹建工作。宣统元年(1909)冬,被保释出狱。次年春赴北京任《帝国日报》总编辑,继续抨击朝政。三年(1911)加入南社。武昌起义爆发后,奔走于湘、鄂之间,曾在谭延闿部任职。1912年赴上海参加民社并任该社机关报《民声日报》编辑。后因民社与同盟会对立,遂退出该社。不久赴广东出任三佛铁路总办。次年3月宋教仁被刺后,为组织讨袁军而奔走四方,于武汉被捕,9月就义。
宁调元是一位思想激进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他认为二十世纪社会主义的潮流,如日之中天,有不可遏止之势。中国受资本主义之毒害尚浅,如及早诊治,较之东西方各国必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南幽杂俎》)。其为诗则提倡面向现实的“怨以怒”、“哀以思”(《南社诗序》)的作品。断言个人无情则“暴弃”,社会无情则“解散”,国家无情则“灭亡”,“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南幽杂俎》)。其诗慷慨激昂,忧愤深广,有为民众献身的精神。但也有缠绵悱恻之作。著有《太一遗书》。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