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名:潭月,字席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广东陆丰人
  • 出生日期:1910.5.16

丘东平(1910.5.16—1941.7.28),现代作家 。原名潭月,字席珍。广东陆丰人。1924年考入陆安师范,参加晨曦社的文学活动。翌年加入共青团。后参加中共海丰党委主办的干部训练班学习,结业后,从事农民运动。1926年任海丰青年工农俱乐部秘书长,负责出版《海丰青年》、《红旂》等刊物。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海陆丰人民起义,失败后流亡香港,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九· 一八”事变后,参加十九路军。由于与长官冲突而离开军队返香港,与人合办《新亚细亚月刊》,发表第一篇小说《梅岭之春》。不久,刊物遭港英当局禁止,到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活动。1932年其成名作《通讯员》(小说)发表。1936年赴日本参加《东流》、《杂文》的出版工作。1937年回国,在上海与邵子南等办《小说家》月刊。这期间写了不少小说。抗日战争的形势推动他转向报告文学的创作,成为报告文学园地较早的耕耘者之一。其报告文学主要写抗日的血与火的斗争,注意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风貌,洋溢着战斗的乐观主义精神。1938年参加新四军,在战地服务团工作。后发起成立了鲁迅文艺社。1940年在苏北解放区参与筹建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任教导主任;还成立了苏北文化协会,任理事。在一次反扫荡的战斗中,为了掩护鲁艺的文艺战士突围而牺牲。他是“七月”派创作成就突出的小说作家,其小说刚健、粗犷,具有较浓郁的生活气息。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茅山下》(因战事影响,只完成了前五章,收在小说集《茅山下》中),作品在反映根据地新四军军民对敌伪斗争的同时,还正面描绘了知识分子出身的青年干部和工农干部之间的思想性格矛盾。此外,还有短篇小说集《沉郁的梅冷城》、《长夏夜之战》、《红花地之守御》、《第七连》(内收有散文)等,中篇小说《火灾》、《给予者》(集体创作、丘东平执笔)。新文艺出版社1953年出版了《东平选集》。

丘东平作品

火灾 [ 丘东平 ]

长篇小说。东平著。1937年3月上海潮锋出版社初版。 查看详情>>

将军的故事 [ 丘东平 ]

本书为丘东平短篇小说集,收录了邱东平所著《多嘴的赛娥》、《一个小孩的教养》、《红花地之守御》、《通讯员》、《骡子》、《白马的骑者》、《运转所小景》等七篇短篇小说。丘东平(1910.5.16—1941.7.28),现代作家,原名丘谭月,号席珍,广东海丰人。他的作品具有七月派作家的现实主义风格,充满对生活的苦难和人的心灵的直视力量。其中小说《运转所小景》描写一个青年在柳州运转所前要求乘坐军用火车,遭到士兵的凶暴围攻。 查看详情>>

给予者 [ 丘东平 ]

现代中篇小说。丘东平等著。读书生活出版社1938年1月初版。小说出版时署名欧阳山、草明、东平、邵子南、于逢等集体创作,东平执笔。实际上其它人只是“聚谈了几次”,最后由东平独立完成。作品以十九路军在抗战前后的活动为背景,写出了这支抗日爱国的旧式军队的某些本质。这支军队有抗日爱国热情,但在政治上有很大盲目性,分不清为谁抗日。官兵们过着空虚无聊的生活。主人公黄伯祥由司机升为连长,他思想单纯,忠于职守。在日本侵略者的暴行面前,终于认识了自己的力量,把自己的一切,包括妻子、儿女和父母都“给予”了祖国。他在上海“八·一三”战斗中,指挥炮兵轰击日寇时,轰毁了他自己在虹口的家。后来他在瓦砾堆里看见了6年不见的亲生女儿。他吻了将死的女儿的前额,然后提起枪继续阔步向前。作家力图在这个人物身上体现“用了自己的全生命献身于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的爱国主义精神。茅盾曾在《〈给予者〉》中指出:“中国人民大众的抗战意志如何在压迫下、践踏下、侮辱下、欺骗下,沉郁而坚定地发展,终于达到‘由自己来担当’,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步;而这,是在主人公黄伯祥的惨痛而平凡的经历上得到了形象的反映的。” 查看详情>>

茅山下 [ 丘东平 ]

丘东平著。作于1941年。写新四军一支部队在茅山下的斗争生活。他们不仅要和日寇汉奸作战,还要和顽固势力作斗争;同时在革命队伍内部也存在矛盾。郭元龙是工农出身的参谋长,夏伯阳式的指挥员,作战勇猛,处事果断,但傲视知识分子,有严重游击习气,甚至还犯过错误。而知识分子出身的青年干部周俊,看不惯郭元龙那独断的作风。他充满革命热情,工作积极,但存在着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动摇性,缺乏斗争经验。另一个知识分子出身的青年干部林纪勋,虚心好学,作风扎实,克服了自己经验不足的弱点。他们在以陈毅为原型的新四军的司令员关怀下,在实际斗争中克服了彼此矛盾。小说通过这支部队成长的描写,表现了苏南抗日根据地交织着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及部队内部矛盾,反映了新四军初创时期战斗风貌,歌颂他们高昂的战斗激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作品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浓郁的生活气息,注重人物性格刻画。 查看详情>>

沉郁的梅冷城 [ 丘东平 ]

短篇小说。《沉郁的梅冷城》描写梅冷城发生的一件惨案:保卫队长利用一次爆炸事件枪杀100余人,声言是参与这一事件的他的弟弟提供证词。当弟弟质问他时,他诬称弟弟“发疯”而将其关押。 查看详情>>

第七连 [ 丘东平 ]

现代短篇小说集。东平著。上海希望社1944年2月初版。收《第七连》、《我们在那里打了败仗》、《我认识了这样的敌人》、《溧武路上的故事》、《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等短篇小说。这些作品大都发表在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上,以抗战初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描绘了广泛的生活画面。其中主要的作品是对于战争的直接描写。象《第七连》、《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我们在那里打了败仗》等,当时曾产生广泛的影响。《第七连》反映一个年轻军官丘俊在抗战初期的经历。丘俊和许多初上战场的人们一样,开始也曾产生过胆怯心理,但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他驱除了惧怕心理,坚定了“以身许给战斗”的决心。作为一个连长,他作战勇敢、机智,对待士兵象“朋友”一样。作品表现了一个初上战场的青年军官的思想转变和心理状态,塑造了一个新型的有强烈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青年抗日军官形象。《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描写一个刚从军校毕业的青年连长林青史,在一次战斗中,由于广大士兵抗日激情的推动,他违抗了上级“不抵抗”的命令,向敌人展开猛烈反击。在陷入日军包围,与营部失去联系,处于孤军无援的情况下,仍顽强不屈,主动出击打击敌人,虽然伤亡惨重却换来了胜利。但他的连队却被友军以“来历不明”为由缴了械。他一个人独自去找营部,途中听说自己由于违抗命令已被判处死刑。功而获罪,便是这个下级军官的遭遇。有人劝林青史逃走,他却为了“成全自己底人格”,甘心被处死。林青史的遭遇,一方面表现了下层军官积极抗日的精神,另一方面通过对他灵魂深处旧的思想意识的挖掘,揭露了旧军队的腐败。这些短篇小说具有悲壮的时代色彩,反映出抗战初期人民奋起抗战慷慨悲歌的感人情景。 查看详情>>

中校副官 [ 丘东平 ]

《中校副官》中的主人公中校副官是一个普通的基层战士,他有修养,真诚地尊重领导,他与敌人战斗到底的激情也代表着当时广大官兵的心声。相反,军长的形象却是一个虚伪、强权、滥杀无辜的形象,虽然平时能给部下一个好形象,但关键时刻却暴露无遗,用所谓的“战略需求”来掩盖自己胆小怕死的想法,毫无民族责任感。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