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1864年-1912年),字仙根、仲阏、蛰仙,号仓海,诗文中常自署“南武山人”、“东海遗民”、“台海遗民”,1864年12月26日(清同治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于福建台湾府淡水厅铜锣湾(今属苗栗县),祖籍广东镇平(今蕉岭)。父亲丘龙章曾中秀才,又获选为贡生,先后设馆授徒于屏东、铜锣、丰原。丘逢甲四岁随父亲读书,六岁能诗,七岁能文。十四岁应童子试,主考福建巡抚丁日昌阅其卷,大为赞赏,特赠“东宁才子”印一方。发榜时他名列榜首。
1887年,丘逢甲以诗文受知于兵备道唐景崧,应召入其幕府,并拜唐为师。丘一方面在海东书院读书,一方面为唐辅佐文书事宜。唐藏书颇丰,喜结纳贤士,奖掖风雅,公余常办诗酒之会,为当时台湾颇有名气的诗人。丘逢甲有机会结识学子,博览群书,见识日益增广。然而为时未久,即因才高年轻遭人嫉妒,乃以告假省亲为由返回家乡,专攻举业的书籍。1888年赴福州应乡试,中举。次年赴京会试,中进士,授工部候补主事。但他眼见日本不断侵略台湾,清政府又腐败无能,台湾巡抚刘铭传在台湾开发建设受阻,遂无意于仕途,不久即告归台湾,走上开启民智、培育英才的讲学道路。先后任台中衡文书院主讲、台南罗山书院主讲和嘉义崇文书院主讲。他在讲学时鼓吹新思想,遭到一些冬烘学究的忌妒。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沿海戒严。台湾巡抚自刘铭传去职、邵友濂继任以来,军备不修,防务弛废。丘逢甲以局势严重自请于当局,表示愿率士民共同守御,获准督办团练后,与其兄丘先甲及好友谢道隆分赴各地,招募乡民训练,以备战守。唐景崧临危受命,出任台湾巡抚。台湾军民正多方备战,但不久马关议和,且有割让台湾的传闻。唐景崧迭电总署,极力反对割台,丘逢甲也向唐建议拒命抗日。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正式签订。是时,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台湾举人联名上书都察院,力争不可;丘逢甲也领衔全台绅民,电奏清廷,表示抗日保台的决心:“臣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臣誓死守御。”[2]至5月25日,台湾绅民得知和议已定,割让无可挽回,乃自立抗日政权,名称“台湾民主国”,设总统、副总统,总统府置军务、内务、外务三大臣,另设上下议院,议员均由民间推选出任。以蓝地黄虎为国旗,年号“永清”,表示“永戴圣清”之意。丘逢甲与陈季同、林朝栋等绅商同赴抚署共进贺表,拥戴唐景崧为“台湾总统”,领导抗日保台。唐以礼部主事李秉瑞任军务大臣,以丘逢甲为义勇统领。由于全台各级官员纷纷内渡,被推举的议员也多不就任,虽电请各省援助,由于清廷制止,收效甚微,武器弹药尤为缺乏,形势极为严峻。
1895年5月29日,日军从鼎底澳登陆,守军未战而溃。不久,基隆沦陷,狮球岭失守,台北告急。6月4日,溃兵入城索饷,乘机抢掠,纵火焚烧抚署,火药库也发生爆炸。唐景崧眼看大势已去,自知无能为力,遂微装奔避沪尾,随即内渡厦门。6月7日,日军进占台北,丘逢甲驰援不及,遂回大埔厝柏庄,设置义军总部,筹划抗日事宜。日军攻占台北后继续南侵,义军虽节节抵抗,但由于装备简陋,枪械弹药不足,伤亡惨重,终告不支。尤其是谣传唐景崧内渡前曾发库银十万元送至台中,为丘逢甲及其部属私吞,致使军心涣散,号令不行。丘逢甲陷于困境,自知无可挽回,遂布告各义军,自由抗战,不限部勒。然后偕同长兄丘先甲奉父母内渡。在其悲愤而沉痛的离台诗中,有“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3]的词句。丘逢甲一行经厦门抵泉州,然后举家回广东镇平(今蕉岭)祖籍。然而台湾情结使他魂牵梦萦,东望故园,不禁吟咏出“古戍斜阳断角哀,望乡何处筑高台”以及“客愁竟义怜江月,乡梦千重隔岭云”[4]的诗句,无限惆怅和深深的失落感溢于言表。
抗日保台的失败,使丘逢甲更加忧虑国事和向往日本的明治维新,对康有为、梁启超所倡导的变法维新,深表赞同。1897年,应潮州太守李士彬之聘,出长韩山书院,专以新思潮及有用实学课士,讲授时务策论,废弃八股试帖,开岭东新学之先河。次年,转赴潮阳东山书院讲学,仍鼓吹新思想,倡言维新变法。8月,戊戌政变推翻新政,丘逢甲感到十分失望。
丘逢甲于1899年与好友梁居实、杨守愚及三弟丘树甲,筹划创办新式学堂“岭东同文学堂”,拟聘日本学者熊泽纯之助为教授,讲授日文,使学生学习日本维新富强之道。这时粤东当局命丘赴南洋考察侨务,丘乃乘便向华侨筹募创办同文学堂的经费。途经香港时,曾会晤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也与唐才常议论时局。他对康、梁保皇之举颇不以为然,转而同情孙中山的革命主张。但对利用会党及防营的举措,却以为不足恃。这是得之于保台失败的惨痛教训:当年在台湾留用的湘勇、淮勇不下四五万人,但骄兵悍将,上阵对敌一触即溃。
由于得到南洋华侨的捐助,岭东同文学堂于1900年秋正式创立于汕头,丘逢甲任监督,温仲和为总教习,何寿朋、温廷敬分管教务。学堂聘请英、日籍学者及归国留学生,讲授算学、格致(物理)、化学、生理卫生、英文、日文以及兵式体操,在新学上独树一帜,为尔后的国民革命队伍输送不少人才。
丘逢甲于1904年辞离汕头回镇平,在县城创办“镇平初级师范传习班”,后改为县立中学堂;又两年,利用“族田”收入,设立员山、城东两间家族学堂。1906年冬,丘应粤督岑春煊之聘,赴广州出任广东学务公所参议,致力于发展新式教育。两年后,学务公所改为提学司,丘逢甲转任广州府中学堂监督。1908年,丘被举为广东教育总会会长,仍兼中学监督。
1909年广东谘议局成立,丘逢甲被选为议员,继而任副议长,并受聘为两广总督公署议绅。丘在谘议局中常抨击地方积弊,语惊四座;又荐举革命党人古应芬为谘议局书记长,邹鲁为书记,以利开展革命活动。并以其社会地位及政治影响,掩护革命党人。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汉口、汉阳光复,各省纷纷响应。丘逢甲因支持革命党人,被新任广州将军凤山密奏为广东革命大绅之首,准备就职后加以逮捕,幸亏凤山走马上任一到广州就被革命党人李沛基炸死,清吏因而胆怯,未敢采取行动。11月8日,革命党人动员谘议局与各界领袖召开大会,决议独立,以迫两广总督张鸣岐,丘逢甲极力赞同此议。次日,广州宣布共和独立。10日,胡汉民自香港抵达广州,成立广东军政府。丘逢甲登报启事,以革命告成,避讳为封建遗物为由,从此恢复邱姓本字为丘,又弃用“逢甲”二字,改以别号“仓海”为名,从此以后即称“丘仓海”。其次子丘琮则以“念台”为号,以示念念不忘光复台湾之志。丘逢甲被广东军政府任命为教育部长。不久又被推举为广东省代表,北上参加筹组临时中央政府。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丘逢甲任参议院议员。
丘逢甲至南京任职不久,即因劳累过度而肺病复发,乃告假南归故里,于2月25日在镇平老宅逝世。临终遗言葬须南向,以示不忘台湾。著作有《柏庄诗集》和《岭云海日楼诗钞》等。
诗别集。一册十四卷。近人丘逢甲撰。初版于一九三六年,又版于一九八二年。丘逢甲,又名仓海,字仙根,号蛰仙,又号仲阏。生于同治三年(1864年),卒于一九一二年。台湾人。光绪进士,官工部主事。甲午战争中,在乡督办团练,与台湾士民抵抗日军。在台湾创办学校、推行新学。曾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谘议局议长。民国成立后被举为参议院参议员。丘逢甲天资聪明,一生作诗极富,梁启超称之为“诗界革命一巨子”。著有《岭云海日楼诗钞》。收乙未至辛亥十七年间的作品。并附年谱、传记等。逢甲为近代著名爱国诗人,作诗近万首,洋溢着对祖国的深情;风格近杜甫,以沉郁顿挫见长;有散文化倾向。有1913年排印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