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葆桢(1820年—1879年),字幼丹,福建侯官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授编修,后任御史,多次上疏议论用兵之事,受到咸丰帝赞赏。咸丰五年(1855年),出任江西九江知府。当时太平军已攻克九江,沈葆桢便跟随曾国藩管理营务。咸丰六年(1856年),他代理广信知府,太平军进攻广信时,他因守城有功,升任广饶九南道。其后,曾国藩屡次向清廷推荐沈葆桢的才干,咸丰十一年(1861年),升任江西巡抚。当时,太平军将领杨辅清、李世贤正在江西作战,沈葆桢命令士民筑堡抗拒,并实行坚壁清野政策,曾使太平军蒙受一定损失。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被清军攻陷,太平军部分将士向江西转移。沈葆桢命下属跟踪堵击,太平军将领洪仁玕、洪仁政、黄文英及幼天王洪福瑱都被俘遇难。为此,沈葆桢获得清廷嘉奖。同治六年(1867年),经左宗棠推荐,清廷命他任总理船政大臣,赴福州督造轮船。他到任后,在福州马尾山麓临江处修筑船坞,并兴建铁厂、机器厂。聘请外籍技师日意格、德克碑为监督,每月由海关拔经费五万两。还附设学堂两所,分别培养驾驶和制造之人才。同治八年(1869年),第一艘轮船造成,命名为“万年清”。沈葆桢亲自出洋试航,并派员将轮船驶往天津,请清廷勘查,结果完全合格。嗣后,又造成“湄云”、“福星”、“伏波”等船,这是我国近代造船业的开端。在经管造船工作中,他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当时造船所需钢材、煤炭都由国外进口,经手人极易舞弊。他对此行为决不徇私。廷臣中有人认为造船耗费资金过多,上疏建议停办,沈葆桢及左宗棠等上疏力争,使船厂未停。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人借口台湾土著杀害日籍船民而向台湾派兵,企图占领台湾,沈葆桢据理力争,并加强战备力量,迫使日本撤回军队。事后,沈葆桢被提升为两江总督。安徽的中国教士迫害百姓,沈葆桢亲自审讯,将教士处死。他还在淮河以南地区疏浚河道,捕蝗积粮,禁止种烟,收效也很显著。他死后,清廷赠他太子太保衔,谥号文肃。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