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字君徵,号适轩主人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江苏吴江(今江苏吴江市)人
  • 出生日期:?

沈宠绥(?一1645) ,明末戏曲学家。字君徵,号适轩主人。江苏吴江(今江苏吴江市)人。其人渊静灵慧,学识广博,于神话传说,无所不晓,而尤醉心于曲学研究。其戏曲音乐美学观点,注重文字声韵的审美规律,在吸取徐渭、沈璟屠隆王骥德等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研究清唱的审美感。批评北曲演唱衰落而重弹不重唱的艺术风气说:“娄东王元美著有《曲藻》行世,魏良辅亦尝寓居彼地,则娄东人士,应不昧昧字面。只缘当年弦索绝无仅有,空谷足音,故但喜丝声婉媚,惟务指头圆走,至字面之平仄、阴阳,则略而不论,弊在重弹不重唱耳。”(《弦索辨讹》)充分肯定时代艺术的代表性审美意识,赞成各代“各有专至之事以传世”的主张,认为“文章矜秦汉,诗词美宋唐,曲剧侈胡元”,而明代则“名公所制南曲传奇”,“真雄绝一代”,“堪传不朽”。又认为“曲肇自三百篇”,“风雅变为五言七言,诗体化为南词北剧”(《度曲须知》),反映其强调戏曲审美的历史发展过程的观点。指出“北气”在南曲腔调的众声竞美中趋于“消亡”,由于魏良辅的昆腔改革,使“南词音理”阐发得“极抽秘逞妍”。并指明昆山腔的审美特征是“调用水磨,拍捱冷板”,对字法及口法要求,极其严格:“声则平上去入之婉协,字则头腹尾音之毕匀,功深熔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其腔调真为“别有唱法,绝非戏场声口”(同上)。在创造和改革戏曲音乐中,发现南北曲的熔合,指出北曲虽“律残声冷,亘古无征”,但从北曲遗音中仍有迹可寻,提出“失之江以南,当留之河以北”(同上),其《弦索辨讹》即专载北词。在“论北兼论南”的审美判断原则下,强调“南之讴理,比北较深”,认为“昭代填词者,无虑数十百家,矜格律则推词隐,擅才情则推临川”,反映其戏曲创作的审美观点,颇接近和赞成汤显祖和沈璟的美学思想的结合。明确提出“雅俗惬心,既惊四筵,亦赏独座”的审美创作原则,主张“案头”与“筵上”的“双美”。在讲究格律美的同时,又注重“天然”的美学意识,认为“六律、五声、八音”系“昉天地之自然”,自谓其字音辨讹,也“一字有一字之安全,一声有一声之美好,顿挫起伏,俱轨自然”(《〈度曲须知〉序言》)。又说:“声籁皆本天然,一经呼唱,则机括圆溜,而天然字音出矣”(《度曲须知·经纬图说》)。其美学观点,是古代戏曲声韵学的审美规律的系统和深入的总结,对于研究古代曲学的唱曲规律有颇大的参考价值。著有《弦索辨讹》与《度曲须知》。

沈宠绥作品

度曲须知 [ 沈宠绥 ]

昆曲声乐论著。明沈宠绥撰。有明崇祯十二年(1639)原刻本,现今通行的是1959年《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五集排印本。全书三十六章,首章《曲运隆衰》论述了南北曲声腔的源流、沿革及兴衰。最后两章《律曲前言》和《亨屯曲遇》分别节引了魏良辅和王骥德的部分曲论。其余多为解说南北曲歌唱中念字的格律与技巧,按平、上、去、入四声,分别总结了出字、收音和反切字音等方法。同时还编成各种口诀,如《四声宜忌总诀》、《出字总诀》、《收音总诀》、《入声收诀》等,以帮助唱者掌握声韵要领。本书是著者继《弦索辨讹》之后而作的姊妹篇,《弦索辨讹》专论北曲,侧重于提示范例,本书则兼论南北曲,重在理论阐述,有许多前人未发的精辟见解,是后世昆曲艺人度曲、演唱的重要参考书。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