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明朝戏曲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晚号若士,所居曰:“玉茗堂”。临川(今属江西)人。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举人。神宗万历五年(1577),张居正欲其子及第,罗致海内名士,显祖谢绝应考,居正次子嗣修遂及第。十一年(1588)方成进士。授南京太常博士,就迁礼部主事。后因上《论辅臣科臣疏》,弹劾申时行、杨文举等营私舞弊,牵涉皇帝,被贬广东徐闻县典史。迁浙江遂昌县知县。赴任途中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会晤。后因打击邪恶,放囚犯回家过年遭弹劾,辞职归里不复出,三年后被免职。少从罗汝芳学,崇拜李贽,与达观禅师相交往,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高攀龙、邹元标友好。显祖对封建礼教和黑暗腐败的朝政有所不满,政治上壮志未酬,在文学艺术上却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其诗、文、词、曲均有很深造诣,时称其制义,传奇,诗赋为“昭代三异”。其论诗文,认为汉宋之文皆有法,作文不能止于法,当求通其机,即要精气满劲,讲求悟修并重。将“真”视为文章之本,以伉壮不阿之气为真,以奇怪为真。对奇士、奇文倍加欣赏。其谈灵性,认为有生命之物皆有灵性,人尤为至灵之物,文章之妙全在灵气,生气即灵气,灵气之特征为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怪怪奇奇,不可名状。此说对公安派有所影响。认为戏曲的创作和批评当以意趣神色为主,反对沈璟的极端格律论。重视“情”的作用,提倡神情合至,描绘理想境界。所著《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揭露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迫害,构思独特,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为我国戏剧史上的优秀剧作之一。对明末“临川派”剧作家、清代剧作家有很大影响。另著有《紫箫记》、《牡丹亭》、《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玉茗堂诗集》、《玉茗堂文集》、《玉茗堂尺牍》、《赋》、《红泉逸草》、《问棘邮草》、《续虞初新志》等。
传奇名。明汤显祖撰。《曲品》著录。据唐沈既济小说《枕中记》改编。写山东卢生痴念功名,在邯郸赵州桥饭店遇见仙人吕洞宾。卢生借得吕洞宾磁枕,白日入梦。梦中与清河崔氏之女结婚,用金钱买通权贵,因而得中状元。奉命至陕州开河,挂帅征西,建功封侯,但因得罪权臣宇文融和偷写封诰等事而被劾问斩。遇赦后充军鬼门关,历尽折磨,又被召回朝,当二十年宰相,进封赵国公。儿孙辈也一并得官。皇帝赐女乐二十四名,八十岁的卢生淫乐无度,一病不起,临死时还惦念身后加官赠谥和幼子的荫封。结果梦醒觉悟,看破人情世故和人我是非,随八仙修道。此剧生动地描绘了封建大官僚从发迹到死亡的历史,揭露了科场的黑暗,官吏的贪婪,皇帝的腐败荒淫,道学的虚伪,尤其反映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殊死争斗,从多方面批判了明代的社会现实。剧本首尾都描写神仙故事,反映了作者的宗教意识。剧情简练,曲词明白晓畅,渐入本色一路。今存明本多种,《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天启元年(1621)朱墨本影印。 查看详情>>
传奇。明汤显祖撰。《曲品》著录。主人公霍小玉、李益名字出自唐蒋防小说《霍小玉传》,但剧中与紫箫有关的情节出自《大宋宣和遗事》亨集。此剧又有增饰。写陇西李益,前朝相国李揆子,赴京应试,与花卿、石雄、尚子毗结交。花卿邀李益过府饮酒,令侍妾鲍四娘侑觞,汾阳王郭子仪孙郭小侯亦在座。花卿见郭小侯所乘骏马,心甚爱之,即以爱妾四娘相换。四娘入郭府后思念花卿,小侯怜之,将她放置别院居住。霍王爱姬郑六娘有女名小玉,拜鲍四娘为师学歌,歌唱李益之词而爱其人。四娘遂从中牵合,使小玉与李益成婚。元宵节之夕宪宗驾幸华清宫,令教坊奏李益新度之曲,叹为才子。李益与小玉等亦至华清宫观灯,热闹中走散。小玉拾得紫玉箫一支,被内监捉住,送入宫中郭妃处审问。郭妃询知是李益眷属,派人护送回宅。后来,李益中状元,奉旨为参军至朔方任职,与小玉分别。吐蕃与唐和亲,李益送公主出塞,又娶徐氏为妾,同受磨难。结果是“尚子毗开围救友,唐公主出塞还朝”。剧情拖沓,曲文好用典故,说白多四六骈语,填塞学问,作者自谓有“秾长之累”。今存34出,不及全剧情节之半。《列朝诗集小传》说,汤显祖死后,其子汤开远取显祖续成之《紫箫记》残本及词曲未行者,“悉焚弃之”。今存明刊本多种,《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万历年间富春堂本影印。 查看详情>>
白话短篇小说集。题“海若汤先生汇集”,海若系汤显祖之号,疑系伪托。八卷四十六则。卷首为“律条”,分类编辑 公案故事。共十三类,计:谋害类、奸情类、强盗 类、窃盗类、淫僧类、除精类、除害类、婚姻类、 妒杀类、谋产类、混争类、拐带类、节孝类等。如 谋害类“马代巡断问一妇死五命”云:王十六之 妻杨氏貌美,屠户奚云趁十六外出之机,夜入 王家逼奸,杨氏不从,被杀,奚将女首弃孙一门 前。当夜富商刘信七也想奸杨氏,见杨氏已死, 两手沾满鲜血而归。孙一晨起见妇头,欲藏匿, 适被一后生发现,孙贿赂后生遭拒而杀之,将 后生尸和妇人头埋在后花园。王十六回家见妻 子被杀,怀疑刘信七,赶到刘家见手上血迹,告 刘杀妻,判刘死刑。刘子为父鸣冤又告到马代 巡处,马深入调查,一妇死牵连五条人命。存明 万历刊本,题“金陵陈玉秀选校”,“书林师俭堂 梓行”,藏日本内阁文库。 查看详情>>
明代传奇名,汤显祖作。剧本取材于唐代李公佐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成语“南柯一梦”,即指此事。剧情略谓:因小故被主帅免职家居的裨将淳于棼,一日醉卧于榻上,梦中见槐安国使者来迎,被招为驸马,出任南柯郡太守20年,颇多善政。后檀萝国入侵,公主受惊而亡,他回朝后拜为左丞相,权门贵戚,争相趋奉,他自己亦以权倾一时,日趋堕落,淫乱无度。右丞相乘机进谗,诬他弄权结党,终被国王遣归乡里。醒来才知是一梦,并发现槐安国即庭中大槐树洞里的蚁群。经契玄禅师点化,发愿灭情,乃大悟成佛。这是一个借梦境以批判社会、批判人生的政治剧。淳于棼从一个抱负不凡,但却不拘小节的落魄之士,终于时来运转,成了一个政治上有所作为的贤吏,而最后堕落为荒淫势利的权臣。淳于棼的道路体现了善情受到污染而蜕化成为恶情,这正如作者在《题词》中所说的“一往之情,则为所摄”。淳于棼的失败、堕落,表达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批判和对理想政治、理想道德的幻灭之情。作者还借助契玄禅师手中慧剑来斩断淳于棼的痴迷,从而得出“人间君臣眷属,蝼蚁何殊;一切苦乐兴衰,南柯无二”这样一个看破红尘,“一切皆空”的结论。反映了汤显祖对现实社会悲观和绝望的心情。 查看详情>>
传奇剧本。明汤显祖作。二卷五十三出。此剧是在《紫箫记》的基础上重新创作而成。叙唐陇西人李益流寓长安,以功名未遂、佳偶未聘为憾。元宵佳节,霍小玉与母观灯,遗失紫玉钗,恰被李益拾到,并以此求婚于霍家,两人成婚。不久,益应试,中状元,却因得罪当朝卢太尉,被遣边关任职,益与玉灞桥相别。卢太尉强招李益为婿。玉为寻益,欲将紫钗出售,闻卢府小姐招婿求玉钗,售之卢府。卢用计骗益,言玉已嫁他人。玉知益已赘于卢府,身染沉疴。李益诸友同情小玉,设计请李益共赏牡丹,将其带入小玉宅中。两人相见,互诉衷肠,知皆中卢太尉毒计。益将紫钗还给小玉,两人和好如初。吕天成《曲品》论此剧“描写闺妇怨夫之情,备极娇苦,直堪下泪,真绝技也。”吴梅《中国戏曲概论》认为“词藻精警,远在《香囊》、《玉玦》之上。‘四梦’中以此为最艳矣。”京剧《霍小玉》、川剧《玉燕钗》、闽剧《紫玉钗》,均受此剧的影响。有明万历间玉茗堂刊本、继志斋刊本、明末汲古阁原刊本、《六十种曲》本、清初竹林堂《玉茗堂四种》本、暖红室刻本等,《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明末柳浪馆刊本影印,亦收入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汤显祖集》中。 查看详情>>
明汤显祖作。论述了戏剧的产生与发展、戏剧的力量和作用、演员的修养和表演诸问题。认为“人生而有情,思欢怒愁,感于幽微,流乎啸歌,形诸动摇”。因此,戏剧起源于“情”。指出戏剧的力量和作用,在于表现人生、表现历史的极大可能性,能够“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极万物之途,攒古今之千变”,从而说明戏剧可以发挥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突破现实时空的限制,在舞台上创立一个意象中的世界;还指出戏剧具有感发人情、陶冶性灵、启迪良知的伟力。总结了表演艺术的规律性,即要求演员全身心献于艺术,“一汝神,端而虚”,“绝父母骨肉之累,忘寝与食”;注重平时的生活积累与艺术修养,“动则观天地人鬼世器之变,静则思之”,“少者守精魂以修容,长者食恬淡以修声”;有求真而传神的艺术表演,“微妙之极,乃至有闻而无声,目击而道存”;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引起联想,进入完全忘我的境界,“舞蹈者不知情之所自来,赏叹者不知神之所自止”。载于《汤显祖诗文集·玉茗堂文之七: 记》。 查看详情>>
杂剧。全称《牡丹还魂记》。汤显祖作。又称《还魂记》、《还魂梦》、《牡丹亭梦》。南安太守之女杜丽娘一日去花园游玩,疲倦小睡,梦见书生柳梦梅,醒后思念成疾,自画小像,忧郁而死,葬于梅下。后果有一名柳梦梅者来此,梦中见杜丽娘,得知使丽娘复活的方法,遂开墓穴,二人成为夫妇,同去临安,最后一家欢聚。这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表现了封建制度下青年对于自由、幸福、爱情的大胆追求,歌颂了对于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剧中对杜丽娘的刻画十分成功,她是继崔莺莺之后又一个动人的妇女的艺术形象。作品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来表现主题,构思奇特,以“梦而死”、“死而生”来反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曲词如诗,具有浓烈的抒情色彩。其词不受格律约束,服从于主题和人物情感的需要。作者自己说: “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明人沈德符说“汤义仍《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顾曲杂言》)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