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熙明,生年不详,卒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以后。其先祖为曲鲜(即龟兹,今新疆库车县)人,后移居豫章(今江西南昌市)。史称其“清修谨饬,笃学多材。工翰墨,亦能通六国书”。以擅长书法而辟为奎章阁书史,预修《经世大典》。一生致力于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的研究,至顺三年(1332)编著成《法书考》八卷。此书未完稿时,就曾上进朝廷,元文宗通览书稿,就下令珍藏禁中。文宗崩后,因奎章阁官员沙剌班于元统元年(1333)即至顺四年四月五日进呈元顺帝而名扬天下。因此,此书成书时间当在揭傒斯序中提到的至顺二年“稿未竟”的次年——至顺三年(1333)。《法书考》分书谱、字源、笔法、图识、形势、风神、工用等7类。主要研究汉字书法,并对梵文和蒙古新字(八思巴字)做了介绍。此书做精选古代书论时,条分缕析,编排整理也独具匠心,每卷的开始多为总论,出自盛熙明的手笔,这些书论反映了作者的书法观念。如卷三《笔法》:“夫书者,心之迹也。故有诸中而形诸外,得于心而应于手。然挥运之妙,必由神悟,而操执之要,尤为当务也。”卷五《形势》:“点画既工而后能结体,然布置有疏密,骨格有肥瘠,不可不察也。”卷六《风神》:“翰墨之妙,通于神眀。故必积学累功,心手相忘。当其挥运之际,自有成书于胸中,乃能精神融会,悉寓于书,或迟或速,动合规矩,变化无常而风神超逸。是非高明之资,孰克然耶。”此书旨在研究历代书法宗原,品评书法之精,而且运笔亦很精妙,实属难能可贵。书中有虞集欧阳玄、揭傒斯等人撰写的序言,盛赞其研究成果。朱彝尊在《曝书亭集》卷四十三中,有《盛熙明法书考跋》,称“其文约,其旨该,不意九州之外,乃有此人云”。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卷五中评论说:“夫以西域人而工中国之书,已属难能,况又以其研究所及,著为成书,以诏当世,岂非空前盛业乎?”其他书论有《论天竺书》《论书》等行于世。今故宫博物院藏有他的行书作品《跋赵孟頫杂书三段卷》,行书四行,用笔挺劲,有晋人法,行距疏朗,气韵萧散古淡。

盛熙明作品

法书考 [ 盛熙明 ]

书学论者。八卷。元盛熙明撰。揭傒斯序言其成书于至顺二年(1331年)。盛熙明,生卒无考。龟兹人,家移居豫章(今江西南昌)。清修谨饬,笃学多才,工于翰墨,通六国书。曾经游历四明(浙东),补《陀落迦山考》,有诗云“沦州到处即为家”。该书前有虞集、揭傒斯、欧阳玄序,后有朱彝尊跋。八卷皆有二、三子目。卷一“书谱”,中设“集评”、“辨古”二子目,“集评”辑前人评论唐以前书家二百四十六人;“辨古”则摘录书评并举列古代法书碑帖,辨证其真伪优劣。卷二“字源”,分“梵音”、“华文”二子目,“梵音”下列“梵书”十六声三十四母,“蒙古书”四十二母等,与法书无关;“华文”下摘录许慎《说文》序及张怀瓘《书断》。卷三“笔法”,分“操执”、“挥运”二子目,也都是抄摘已成之文,较它卷更为芜杂,又多采有伪籍。卷四“图诀”,分“图诀”、“偏旁”二子目。卷五“形势”,分“布置”、“肥瘠”二子目。卷六“风神”,分“性情”、“迟速”、“方圆”三子目。卷七“工用”,分“宗学”、“临摹”、“丹墨”三子目。以上四卷也都采录已成之说,不枝不蔓,颇见剪裁。卷八“附录”,分“印章”、“押署跋尾”二子目。由上可见,全书多摘录前人言论而成,但书中也时有议论,较为可观,如云“翰墨之妙,通于神明,故必积学累功,心手相忘。当其挥运之际,自有成书于胸中,乃能精神融会,悉富于书。或迟或速,动合规矩,变化无常而风神起逸,是非高明之资孰使然邪?”故朱彝尊称“其文约,其旨该。”有曹栋亭刊本,《十万卷楼丛书》本、《四库全书》本等。 查看详情>>

补陀洛迦山传 [ 盛熙明 ]

佛教史志。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盛熙明撰。一卷。共分五部分:(1)自在功德品,引《观音三昧经》、《大悲经》、《楞严经》、《法华经》、《大悲心总持经》等,论述观世音菩萨的功德;(2)洞宇封城品,记述了普陀山的地理位置和名胜古迹;(3)应感祥瑞品,叙述了普陀山之为观音菩萨道场的由来;(4)兴建沿革品,记述普陀山历代寺院的情况;(5)附录,记述武林(西湖)西山天竺寺和蓟州雾灵山观音菩萨像的灵异。后载唐人作《观音大士赞》一篇和诗咏七首,系明慧瑄补编。本书元刻本不存,明天顺六年(1462)慧瑄重刻。民国初年商务印书馆按明刊本影印编入《宛委别藏》。亦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