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名若极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日期:公元1642
  • 逝世日期:约1718年

石涛(公元1642—约1718年),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释号原济,字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老人、零丁老人、瞎尊者等;并有枝下叟的别号,“善果月之子,天童忞之孙”的图章。明悼僖王朱赞仪十世孙,朱享嘉之子。广西全州人。后在南京、扬州居住多年。他出生后不久,明朝便灭亡了。为逃避清朝统治阶级的迫害,他和哥哥在明王室内官安排下,出家做了和尚,自幼便遭受国破家亡之痛。他盼望着有朝一日抗清复明,得到胜利,但他始终没有参与实际斗争。后来,当清康熙皇帝两次南巡时,他都去接驾,还画了画,作了诗,感叹知遇,引以为光荣。三十岁前,他还有着“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的怀念故国情调。三十而后绘画便成了他的主要活动。

最初,石涛住在全州,以后做了云游僧人,到过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北京、江苏等地,在安徽宣城和江苏扬州住的时间较长,晚年在扬州度过。他先后云游了半个中国,饱览雄奇秀丽的名山大川,如南岳、华岳、敬亭、黄山、匡庐及金陵、扬州诸灵秀,开阔了画家的胸襟,使得他的画笔有一种抑郁沉雄,笔墨洒脱的境界,有一种风吹浪涌、地动山摇的气势。他在宣城敬亭山住了十年,沉醉于黄山之胜,对黄山四时风云变幻有深入独到的观察体验,画艺因此大进。这期间,他结识了专画黄山的名家梅瞿山,彼此交往,互相切磋。后来在南京住了八、九年,与山水画家戴本孝结识。石涛三十至三十五岁这段绘画生涯,是冲破释门,投入大自然怀抱探索自己创作道路的时期。

公元一六八九年,石涛四十八岁时到北京生活了三年,目睹了北方雄峻的山水,看到了许多唐、宋、元、明的绘画名迹,对传统绘画技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艺术风格更加成熟了。同时,由于他奔走于名流权贵之间,亲眼看到他们的争名夺利,互相倾轧排挤,使他感到厌烦,更促成他潜心艺术。五十一岁时,石涛南下扬州定居,从事晚年的绘画活动,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五十八岁时,他在扬州居所“大涤堂”写信请八大山人为他画《大涤草堂图》,信中说:“济有冠有发之人,向上一齐涤。”这表明他不想再做和尚,要离开禅门,恢复精神自主的生活。在艺术上,他一变中年的狂放泼辣而改为沉雄朴厚,大涤子的名号是他这个时期的标帜,解脱僧门生涯,洗尽尘世纷扰。

石涛的画风对当时的扬州画坛产生了很大影响。“扬州八怪”中的高翔曾直接师事石涛,所作山水画受石涛影响很大。石涛死后,高翔每年春天要为之扫墓。汪士慎的山水,用笔傅色都学石涛。郑燮的兰竹,也是直接取法于石涛。李研究了石涛的画而画风为之一变。罗聘曾经下功夫临摹过石涛的作品。石涛的绘画思想为“扬州八怪”艺术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

石涛的艺术成就主要在山水方面。他提出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著名论点,强调了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分析、提炼艺术典型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他漫游了名山大川,对大自然有深刻的观察研究,加之深厚的传统功力,所以在笔墨技法上,不拘于一种形式,笔势多变,千变万化,各种笔法都能运用到绘画中,将景物描绘得“曲尽其态”“物我交融”。他的创作,对于当时在画坛上占统治地位的因循守旧的“四王”画派,是个有力的冲击。

石涛的作品约在六百件以上,其中《泼墨山水卷》影响较大。此卷用泼墨法,写山居数椽在松竹木石掩映之间,丘壑变化,岩石幽冥,老人正襟而坐,临窗面对自然,心神自怡。画面丘壑明暗交合,虚实相生,笔意纵横,墨花飞舞,气势磅礴。他的《梅竹图》也为传世名作,这幅画一竿露竹临风挺立,竹子疏枝横斜,数点梅花,得清逸韵致。

石涛的绘画艺术,继承宋元绘画传统而又脱尽窠臼。所作山水是“山水脱胎于予也”,通过山水以抒写自己的情感。至于人物、花卉、翎毛、草虫,构图新颖,富有生气,具有独创的个性风格,对我国清末及近代画坛影响甚大。此外,石涛的诗文、书法、篆刻都有较高的成就。

石涛不仅是杰出的画家,还是杰出的绘画理论家。他的《苦瓜和尚画语录》是一部辉煌的画论杰作,对统治明末清初画坛的复古主义、形式主义进行了大胆的抨击。他认为:向传统学习,应当是“借古以开今”,提出了“笔墨当随时代”的口号。他痛斥那些泥古不化专事模仿,并对各种绘画风格持门户之见的人是“盲人之示盲人,丑妇之评丑丑妇”,“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这对破除因袭泥古之风,促进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石涛于康熙五十七年死于扬州,活了七十多岁。葬于蜀冈。解放后,扬州人民为了纪念这一杰出的艺术家,在平山堂建了墓碑,为后人瞻仰。

石涛作品

苦瓜和尚画语录 [ 石涛 ]

一名 《石涛画语录》,中国画论著。清原济(石涛,1642-约1718)著。有《知不足斋丛书》本、《昭代丛书续编》本、《翠琅轩馆丛书》本、《四铜鼓斋画集》刻本等。1960年上海博物馆影印出版。原济是书画家、画学理论家,僧人。俗姓朱,名若极,广西全州人,明藩靖江王朱守谦后裔。因家难,五岁出家,法名原济 (一作元济),小字阿长,字石涛,号大涤子、清湘陈人、清湘遗人,晚号瞎尊者、零丁老人等,自称苦瓜和尚。擅画花果兰竹,兼工人物,尤善山水,画名极盛。书法工分隶,擅诗文,与弘云、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高僧”,对后来扬州画派与近代画风影响极大。精释、道、儒三教哲理,深究画理,融汇自己创作实践经验,著 《画语录》,全书1卷18章。内容大致可归纳为:(1)观察对象及表现手法,如《画章第一》、《了法章第二》; (2) 如何反映从自然中获得的感受,如《尊受章第四》、《资任章第十八》; (3) 题材处理和艺术构思,如《境界章第十》、《蹊径章第十一》;(4)运用艺术手段表现描绘对象,如 《笔墨章第五》、《运腕章第六》、《絪缊章第七》、《皴法章第九》、《四时章第十四》; (5)说明艺术的来由及如何借古开今,破格创新,如 《兼字章第十七》、《变化章第三》等。说理深邃,首尾井然。所论重视体察自然,谓山水应“脱胎于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主张“借古以开今”,斥泥古不化是食人“残羹”等等。文中部分章节,措辞玄妙,掺杂老庄思想和禅语。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