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弢(1913年-1992年1月4日),现代作家,现代文学研究家。原名唐端毅,字越臣,曾用笔名风子、晦庵、若思等。浙江镇海人。家境贫穷,在亲戚资助下入学读书,至初中二年级,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考入上海邮局任邮务佐。1930年以后,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参加工人运动,担任文字宣传工作,还和工人、店员组织了小型读书会,从事业余创作。1933年起,开始在《申报》副刊《自由谈》投稿,先写散文,后写杂文,曾经得到鲁迅的关怀和指导。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沦为“孤岛”的上海,参加了1938年《鲁迅全集》的编校工作。以后又支持《鲁迅风》周刊,编辑《文艺界丛刊》,在几个中学任教,和青年们一起参加民族解放斗争。太平洋战争发生后,被迫离开邮局,在一个私人银行里任秘书。抗战胜利后,重回邮局工作,并与柯灵合编《周报》,参加反内战、反饥饿的民主运动。《周报》被禁后,改编《文汇报》副刊《笔会》。1949年上海解放后,被选为邮政工会常务委员兼文教科长。曾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任全国文协委员兼上海分会常务委员,后调任复旦大学、震旦大学、上海戏剧专科学校等校教授。1950年,参加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筹备工作。1951年,任华东文物处副处长,兼任文协机关刊物《文艺新地》副主编。1953年,调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任《文艺月报》副主编,书记处书记。1959年,调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今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为中国作协理事。主要文学活动是创作杂文,从事鲁迅和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工作,是著名的杂文作家、鲁迅研究专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主要著作有:杂文集《推背集》、《海天集》、《短长集》、《投影集》、《劳薪辑》、《识小录》、《学习与战斗》、《唐弢杂文选》和《繁弦集》,短评《可爱的时代》、《上海新语》,文艺短论及史料集《文章修养》、《书话》、《创作漫谈》,散文诗集《落帆集》、《莫斯科抒情及其它》,论文集《向鲁迅学习》、《鲁迅在文学战线上》、《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燕雏集》、《鲁迅的美学思想》,少年儿童读物《鲁迅先生的故事》,编有《鲁迅全集补遗》及《续编》各一本,主编了《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
现代文学史著。唐弢主编。先后参加编写的有唐弢、王瑶、刘绶松、严家炎等数十人。本书是原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第1、2册初稿写于60年代初,1978年修订,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第3册是1978年冬至1980年春重新编写的,由唐弢、严家炎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第1册书前有《绪论》,论述了现代文学与近代文学的关系,现代文学的性质、文艺论争与创作风貌的演变及其与中外文学遗产的关系等。全书共20章:第1章,《“五四”文学革命及其发展》;第2章,《鲁迅(上)》;第3章,《郭沫若》;第4、5章,《“五四”——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的文学创作》(一、二);第6章,《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第7章,《鲁迅(下)》;第8章,《茅盾;第9章,《巴金、老舍、曹禺》;第10、11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创作》(一、二);第12章,《抗战开始后的文艺运动》;第13、14章,《在民族解放旗帜下的文学创作》(一、二);第15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革命文艺的新阶段》;第16章至18章,《沿着工农兵方向前进的文学创作》(一、二、三);第19章,《国统区的文艺运动和思想斗争》;第20章,《国统区的文学创作》。最后是《第一次全国文代大会的召开(代结束语)》。本书是“文化大革命”以后出版的第一部较系统的现代文学史教材,它涉及作家近3百人,重视从宏观上把握文学发展的规律,突出重要作家作品章节,史料丰富,科学性较强,文字表达比较精炼和准确。曾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