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名:烜,字燦人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婺源(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1692

汪绂[fú](1692-1759),清学者。初名烜,字燦人。婺源(今属江西)人。诸生。少禀母教,8岁,《四子书》、《五经》悉能成诵。家贫母殁父不归,乃至景德镇,雇佣画椀。后飘泊至闽中,为童子师。及授学浦城,从者日进。自20岁后,务求博览,著书10余万言,30岁后尽烧其稿。自是凡有述作,凝神直书,自《六经》下逮乐律、天文、地舆、陈法、术数无不究畅,而一以宋五子之学为归。绂与江永同乡,从未晤面,曾寓书论《礼书》、乐律,往复千百言。其论学说:“学不可不须知要,然所以得要,正须从学多后乃能拣出要处。”(《清史列传·儒林传上二》)认为“《易》理全在象数上乘载出来”;“《书》历象、《禹贡》、《洪范》著力去考,都是经济”;“看《周礼》须得周公之心,乃于宏大处见治体之大,于琐屑处见法度之详。”(同上)其训“格物”为“穷至物理”,“致知”为“推致”认为“性与天道;不可得闻,直是不可得闻”,陆、王“因早闻性、天,而未尝了悟,以至害了终身。又果于自信,遗害后人”(同上)。又认为周敦颐言“一”、言“无欲”与程子言“主”、言“无适”微有不同。周子的“一”指“天”,“欲”指“人”,即“纯乎天,不参以人”,“一”即“无欲”。程子的“一”指“事”,“适”指“心”,即“一其心于所事,而不强事以成心”,“无适”即“一”。当时大兴朱筠读其书,称其“信乎以人任已,而颉顽古人”;其后善化唐鉴亦称其“功夫体勘精密,由不欺以至诚明”(同上)。生平著述颇丰,耻于自炫,多藏巾笥。著有《易经诠义》、《尚书诠义》、《诗经诠义》、《四书诠义》、《春秋集传》、《礼记章句》、《乐经或问》、《孝经章句》、《读阴符经》、《理学逢源》、《山海经存》、《策略》等。

汪绂作品

参读礼志疑 [ 汪绂 ]

二卷。清汪绂(1692-1759)撰。绂字灿人,初名烜,号双池、重生。婺源(今属江西)人。诸生。家贫嗜学,博综儒经,于乐律、天文、地舆、阵法,术数皆有研究。着有《易经诠义》、《春秋集传》《乐经律吕通解》、《孝经章句》等。是书取陆陇其所着《读礼志疑》,援据诸说,以己意附于各条之下为参稽。其于《三礼》大端,如谓南郊即为圆丘,大社即为此郊,禘非祭天之名,路寝不得仿明堂之制。又力斥大飨明堂文王配五天帝,武王配五人帝之说。其所解皆力主王肃之说而贬黜郑玄之义,故颇与旧注相古。至于其所谓东西夹室不在堂之两旁,而在东西房之两旁;士无朝服,玄端即士之朝服,上士元裳,下士杂裳,如此等等,据考与绂说不甚相符,是为其考证未深旨。然其说解多深得经义,如所谓大夫、士无西房,故士丧礼主人括发,众主人免于房,而妇人乃独髽于室,以无西方故也。此说本于孔颖达疏,以此可为陈祥道《礼书》解惑。汪绂是书可与陆陇其之书并存不废,互为参证。有栖碧山房刊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