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名:王福全,号减之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河北威县人
  • 出生日期:1905

王亚平(1905―1983),原名王福全,号减之。笔名有罗伦、李篁、李荫、白汀、亚平等。河北威县人。1920年在邢台省立第四师范读书时,受“五四”新文学运动影响,开始喜爱并创作新诗文,曾与同学组成文艺研究社。1931年冬与袁勃等创办《紫微星》杂志,发表了以反对“何梅协定”为主题的剧本《香槟酒》,以及《孩子的疑问》、《大沽口》等诗篇。1932年冬参加中国诗歌会,成为该会河北分会的主要负责人,主编北平出版的《新诗歌》杂志,开展新诗歌运动。1934年秋在青岛筹编《诗歌新辑》、《现代诗歌》等杂志,并与浦风合编《诗歌周刊》。1936年10月因筹办鲁迅追悼大会,被国民党当局驱逐出青岛,遂赴日本东京,自费攻读文学。1937年7月回上海。抗战期间曾主编《高射炮》诗刊,参加过战地服务队,走遍江、浙、鄂、湘、赣诸省。同时与诸诗友创立春草社,主编《春草集》和《春草诗丛》。1946年7月到解放区,任冀鲁豫文联主任,主编《平原文艺》和《新地》杂志。1949年4月到北京,先后任《人民日报》文艺版编辑和《新民报》总编辑。建国后,历任北京市文联秘书长、北京市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副主席、《说说唱唱》副主编等。又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研究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曲艺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理事。主要著作有:诗集《都市的冬》(上海国际书店1935年版)、《十二月的风》(诗人俱乐部1936年版、《海燕的歌》(上海联合出版社1936年版)、《中国兵的画像》(艺文研究会1938年版)、《祖国的血》(民众书店1939年版)、《红蔷薇》(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生活的谣曲》(重庆桂林出版社1943年版)、《中国,母亲的土地呵》(新丰出版公司1947年版)、《穆林女献枪》(北平天下图书公司1949年版)、《王亚平诗选》,长诗《南北楼》、《火雾》(春草社1945年版),曲艺集《百鸟朝凤集》和剧本《女教师》、《张羽煮海》等。他是为人生歌唱的诗人。他早期的诗描写了农村的破产,城市的萧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抒发了中国人民仇恨日本侵略者和抗日救亡的爱国热情。诗风明快朴实,语言较接近大众口语。

王亚平作品

都市的冬 [ 王亚平 ]

现代新诗集。王亚平著。上海国际书店1935年6月初版。收新诗24首。前有蒲风写的序言和作者的序诗。集中的诗写于1934年前后,依据内容,分为“乱离的歌”、“都市的歌”、“夜的歌”、“农村的歌”、“人生的歌”和“暴风雨的歌”6辑。诗篇反映现实,写都市的人生百相,写农村的凋敝与荒凉,隐含着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官僚统治的控诉,充满时代气息。诗人长于描写,如描写大车夫“一根小鞭/摇着秋天的寒霜,/冬天的白雪,/春天的和风,/夏天的太阳。”(《大车夫》)诗句明白流畅,琅琅上口,适于朗诵。如《两歌女》写出了卖唱歌女的身份、心境,不事雕琢,音韵铿锵。 查看详情>>

十二月的风 [ 王亚平 ]

现代新诗集。 王亚平著。上海联合出版社1936年10月1日初版(封面印的是诗人俱乐部版) 收新诗26首。诗集完稿于1936年3月16日。26首诗是1935年“一二九”北平学生运动全过程的实录。首篇《十二月的风》可看作序诗。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亡国的危险,学生们走出校园,“汹涌!澎拜!狂卷!怒号!”“把意志投入风涛里洗练。”爱国的学生“汇成了万里烽火,烧!烧!烧! /烧掉残暴的祸根,烧掉侵略的锁链! /汇成了冲溃长堤的狂澜,涌!涌!涌!”以下的诗,以时间为序,从《伟大的前夜》起,实写学生运动的经过,至学生离开北平,走向农村,去和民众结合,以《大地动荡了》终篇。全诗绝少修饰,充满激情,富于鼓动性。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