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名寓, 号东里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江西泰和 (今属江西) 人
  • 出生日期:公元1365

杨士奇(公元1365—1444年),明仁宗、 宣宗时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 名寓, 号东里, 江西泰和 (今属江西) 人。 少时家贫力学, 曾在湖广各地做塾师多年。以教授学生自给。 建文初被荐入翰林, 充编纂官, 修 《太祖实录》。不久试吏部第一。 永乐初改编修, 选入内阁掌典机务, 擢为侍讲、 左谕德。 成祖北巡, 常命他与蹇义、 黄淮留辅太子监国。 当时汉王朱高煦等间构太子, 均赖其言得解。 永乐十五年 (1417), 进翰林学士, 兼故官。 十九年, 改左春坊大学士。 仁宗即位, 任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 多所献纳。 不久兼兵部尚书。 时有官员上书歌颂太平, 帝以示诸大臣, 皆以为然, 唯他独曰: “流徙之人尚无所归, 疮痍尚未平复, 百姓尚很困苦。 还须休息数年, 才可能达到太平。” 修《太宗实录》、《仁宗实录》, 均充总裁官。宣宗时, 各地屡遭水旱, 召他议下诏宽恤, 免灾伤租税及官马缺额, 因请并蠲逃赋, 减官田租,汰损工役。 仁、宣二朝, 他与杨荣等悉心辅佐, 海内号为治平。 英宗即位, 继续辅政。与杨荣、杨溥并称 “三杨”。 前后历事五朝, 在内阁长达四十二年。 刚直敢言, 善于知人, 识拔人才, 于谦、 周忱、 况钟等都由他荐引。后宦官王振恃宠专权, 廷臣人人惴恐, 他也不能制约。 正统九年 (1444) 卒,年八十。 获赠左柱国、太师,谥号“文贞”。著有 《东里文集》、《文渊阁书目》、 《历代名臣奏议》、《三朝圣谕录》等。

杨士奇作品

东里集 [ 杨士奇 ]

诗文别集。九十三卷,附录一卷。明杨士奇撰。约成于明正统年间。《东里集》按文体分类排次,共计九十三卷,其中包括文集二十五卷,诗集三卷,续集六十二卷,别集三卷。别集三卷收录的是为朝廷起草的诏谕文诰和奏对文字:卷一为《代言录》(制敕之类的文字),卷二为《圣谕录》,卷三为《奏对录》。卷末有《附录》一卷,收录的是有关杨士奇的传、志等资料。杨士奇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是在三十多岁以前。这一时期他游历湖湘等地,生活贫困,接触社会比较广泛,所以诗歌对社会的某些问题能有所反映,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另有一些描写自然风光的作品,也清新自然,活泼健康。后期,即入馆阁之后,官至内阁首辅,位高权重,所以诗歌大都词气安闲,纡徐蕴藉,韵语妥贴,声度和平,字里行间流溢出一种雍容典雅的台阁气息。虽不尚藻饰,不矜丽句,但也缺乏纵横捭阖气势,正所谓平正有余,而精劲不足。杨士奇的散文受欧阳修的影响较大,其文风也如他的诗风一样,平正舒缓,雍容华贵,体现出太平盛世的宰相风度。永乐、宣德年间的制诰碑版,多出自其手笔,叙事平稳,用语妥协,而无空泛之病,虽然缺乏创新,但不失古格。他的文学成就在文学史上足以自成一家。《东里集》有多种版本。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认为正集是杨士奇亲手自选,刊刻于广东,后被人窜入数篇,其后子孙又刻为续集。集中有正统五年黄淮撰《东里集原序》。现传有明刻《东里文集》二十二卷本;清康熙十七年杨氏修补明刊《东里文集》二十五卷本;有清光绪三年杨觐光重刻二十五卷,别集三卷本;《四库全书》著录的《东里集》最为详备,九十三卷,是杨士奇的著作全集本,不仅收录了诗文,还收入了诏诰制敕文字。 查看详情>>

文渊阁书目 [ 杨士奇 ]

杨士奇等撰。20卷。商务印书馆1937年出版。本书为明朝宫廷藏书册籍,据书前序文说,正统六年(1441)杨士奇等奉旨“逐一打点清切,编置字号,写完一本,总名文渊阁书目”。所收各书不著作者、卷数,仅留册数,以《千字文》开头五句20个字为序,每个字下再分若干厨,每厨包括若干号(一号一册),略计总目约合50厨,7300号(册)。本书收入《四库全书》,嘉庆庚申(1800)鲍廷博录出,补入所缺宋朝文集200余种,将家塾旧藏本各书所注“完全”、“残”、“缺”字样转录于官本各书之下,又按《千字文》20个字改官本4卷为20卷成为今本。明朝文渊阁藏书早已散失殆尽,据本书尚可略见明代宫廷所藏典籍。对目录史和考古有参考价值。 查看详情>>

明太宗实录 [ 杨士奇 ]

起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讫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其中,前九卷《奉天靖难事迹》,自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至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为建文朝附录,其后记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到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事。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命张辅、蹇义、夏原吉等为监修官,杨士奇、黄淮、杨荣、金幼孜、杨溥等为总裁官,负责纂修,至宣德五年(1430年)正月修成。 查看详情>>

明仁宗实录 [ 杨士奇 ]

十卷。起永乐二十二年八月,讫洪熙元年五月。始修于洪熙元年闰七月,杨士奇任总裁,蹇义等纂修。宣德五年五月,与《太宗文皇帝实录》同时进呈。记仁宗在位时期史事,起永乐二十二年(1424)八月,讫洪熙元年(1425)五月。始修于洪熙元年闰七月,杨士奇任总裁,宣德五年(1430)五月成书。撰者依据章疏及史臣所记史书,参以见闻,故记述有关制度及史事本末较为详明。 查看详情>>

明宣宗宝训 [ 杨士奇 ]

明宣宗朱瞻基语录汇编。杨士奇等编纂。正统三年(1438)成书,与《明宣宗实录》同进。十二卷。万历三十年(1602),吕本校订刊印,改为五卷。凡七十五子目,前有明英宗序。 查看详情>>

颜乐堂记 [ 杨士奇 ]

庐陵胡则颜名其所居堂曰颜乐,其志固望希于大贤君子之地乎!间求记于余。嗟乎,其可以易言哉!夫颜之乐,极其学之所至,心与道一,而于出处动静从容安适,无往而不得,斯其所为乐也,其可以易言乎?然颜之乐,虽乐其在己者,其心盖未尝一日而忘利民也。孟子称禹、稷、颜子同道,道在是,即心在是,得其心,而后可以言其乐也。 查看详情>>

明仁宗宝训 [ 杨士奇 ]

明仁宗朱高炽语录汇编。杨士奇等编纂。宣德五年(1430)成书,与《仁宗实录》同进。六卷。万历三十年(1602),吕本校订刊印,改为二卷。凡四十一子目,前有宣德五年明宣宗序。 查看详情>>

别本东里文集 [ 杨士奇 ]

二十五卷。明杨士奇(1365—1444)撰。士奇,初名寓,以字行,号东里,泰和 (今属江西)人。建文初,以荐入翰林,累官至华盖殿大学士,历仕太宗、仁宗、宣宗、莫宗四朝,赠太师,谥文贞。著有《东里全集》、《别集》、《代言录》(已录著)。此集共二十五卷,有记二卷,序六卷,题跋四卷,碑铭十卷,杂文三卷。末一卷题为“方外”。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 “杨文贞 《东里集》,手自选择,刻于广东”,因不及全集内容充实,所以《四库全书总目》将其录入别集类仅存其目。但全集为九十七卷,盖有后人窜入,因此不全是士奇所自选定者,因而四库编者怀疑此二十五卷文集可能就是杨文贞“自定”之本。此集今有明嘉靖间刻本及明刻清印本传世,分别藏之于北京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 查看详情>>

明宣宗实录 [ 杨士奇 ]

记宣宗在位期间史事,起洪熙元年(1425)六月,终宣德十年(1435)正月。宣德十年七月始修,以杨士奇为总裁,正统三年(1438)书成。此前修实录以文武勋臣充任监修官,自是录始只任勋臣一人充任,不再用文臣监修。 查看详情>>

三朝圣谕录 [ 杨士奇 ]

明杨士奇著,三卷。书前有明正统七年(1442)著者序。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南海吴弥光芬陀罗馆刊印,集在吴氏辑刊之胜朝遗事二编第七册。著者于永乐(1403—1424)初年历翰林编修、侍读、左中允。永乐五年(1407)进左谕德,后下狱,寻释。永乐十五年(1417)进翰林学士,兼故官。十九年(1421)改左春坊大学士,仍兼学士。仁宗(1424—1425)即位,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进少保、少傅、并兼兵部尚书。宣德三年(1428)进少师。本书记著者生平历任各官时与明成祖(1403—1424)、仁宗(1424—1425)、宣宗(1426—1435)三朝皇帝应答之文,编年排列,未分门目。内有请谕法司禁诽谤、消弭试场舞弊之风、革贪风、论官田减租及逃民之赦宥等事,对研究明初和明中期之际的法制有一定参考价值。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