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羽,著名的南宋文学批评家。字仪卿,一字丹丘,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不详。主要活动在宋理宗(1225-1264)年间,据间接资料,约略如下:羽也天资高,不肯事科举(戴复古《祝二严》),他一生未从事科举,也没做什么官。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他的家乡邵武地区暴发了一次农民起义,起义军有上万人,攻克邵武、龙岩、汀洲等地,严羽逃离家乡,在外漂泊三年,重返家乡时年约四十余岁,所谓:“三年走南复走北,岁暮归来空四壁,邻翁为我长太息,人生四十未为老,我已白发色枯槁”(严羽《促刺行》)。而后,严羽又经历了宋、金、蒙古三角战争的动乱,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南宋王朝与蒙古联合夹攻金朝,乘金亡之机,宋军收复两京(西京洛阳和东京汴梁)。但南宋王朝不图统一恢复大业,反纵容蒙古军南下,结果两京复失,宋与蒙古人又开战。晚年的严羽一直过着隐逸的生活,“残生江海去,老作一渔翁”(严羽《有感·其四》),曾隐居于樵川,和同族严参、严仁及江湖派诗人戴复古等诗歌唱和以自娱。除诗文之外,严羽并非两耳不闻天下事,他也有“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之感慨(朱霞《严羽传》)。综上所述,严羽大约生于宋孝宗淳熙(1174—1189)年间,主要活动于宋理宗(1225—1264)年间。严羽一生虽有诗歌创作二卷,但于后人没有多大影响,他在文坛上的地位,主要在于其诗歌理论和诗歌批评,在于其《沧浪诗话》。《沧浪诗话》是针对其时宋诗、特别是江西派的形式主义而发,推崇汉魏盛唐而力反苏、黄,并以禅喻诗。其主要诗歌理论有“妙悟说”,即诗歌创作要有长期修炼,于炉火纯青时,便会顿然领悟;有“别材”“别趣”说,即诗歌有自身的艺术特征和规律,“非关书”“非关理”,但又不排斥“书”与“理”;有“兴趣”说,即诗歌应该意境完美,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又应该摆脱理障事障,“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在诗歌批评方面,严羽极重风格的批评,包括个人风格批评和时代风格批评,他还把风格分为九品“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重在审美角度。在批评中,他标举汉魏和盛唐诗,以为前者有古诗人真挚自然,没有“以议论为诗,以学问为诗”的毛病;而后者笔力雄健、气象雄浑,无矫揉造作的人工雕琢感。严羽的诗歌理论及批评,在中国诗史上和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沧浪诗话》对明清两代文论颇有影响。研究资料可参见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福建通志》等。
南宋末年严羽著。羽有《沧浪集》已著录。羽字仪卿,一字丹丘,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人。事迹及生卒年不详。宋代诗话自欧阳修《六一诗话》首开其例,著作繁兴,但都较零碎,近于随笔。《沧浪诗话》却是一部最有系统的著作。由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部分组成。《诗辩》提出了论诗的基本主张,是全书的核心。《诗体》论诗歌的体例,《诗法》谈写作方法,《诗评》评论了历代许多作家、作品,《考证》考订了一些诗篇文字、作者,表达了严羽的鉴赏观点。此编为作者代表作,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及诗证五题。后附《答吴景仙书》。此编以禅喻诗,形成“诗禅”说。论诗强调“识”,所论着重于诗的形式和艺术性,强调诗的形象思维。标榜盛唐,力排江西诗派。人民文学出版社83年出版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可参。沧浪论诗重视艺术特点,以禅喻诗。《诗辨》开宗明义,提出“学诗者以识为主”,标榜盛唐。“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虽然语涉玄虚,但体会到了盛唐诗形象思维之妙,慧眼独具。 查看详情>>
诗别集。三卷,包括《诗话》一卷。宋严羽撰。严集初刊于南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前有黄公绍序,但此本已佚,宋代目录诸书中亦未见记载。现存严集最早刻本为元刊本,已残,缺二页,后明刻多由此出,亦缺此二页。元刊本作《沧浪严先生吟卷》三卷,前题“樵川陈士元旸谷编次,进士黄清老子肃校正”。明武宗正德(1506—1521)间有三个刻本传世:一为淮阳胡岳(仲器)刻本;一为正德十二年丁丑(1517年)李坚刊本;一为正德十五年尹忠嗣刊本,前有都穆写于正德十五年之序,此本名为《沧浪先生吟卷》二卷,刊于昆山。另有明神宗万历(1573—1620)末闽刊本,为何若士重编,前有徐��序。集名《沧浪集》,作四卷。万历四十三年(1615),潘是仁编《宋人三十七家集》,收《严沧浪诗集》六卷。清代有圣祖康熙六十一年(1722)朱霞双笏山房刊《樵川二家诗》本(另一家为元黄镇成)、德宗光绪七年(1881)徐氏重刻《樵川二家诗》本,收入邵武《徐氏丛书》之中。另有民国五年(1916)年乌程张氏所刊《适园丛书》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