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霖,清著名医学家。字师愚。常州(今属江苏)人。少业儒,后改攻医,博览医书。乾隆(1736—1795)年间旅居安徽桐城。以其父染时疫,为群医误治而亡,乃归里奔丧,检视所用者,皆治伤寒方剂,因熟研本草。时桐城疫证流行,死者无数,认为病由温热,投石膏重剂辄效。后数年,至京师,盛暑疫病流行,医者治以张景岳之温运法多死,间有用吴又可之达原法者,亦不尽验。余氏以大剂石膏疗治辄愈,踵其法者活人无数。临证三十年,经验丰富,著《疫疹一得》两卷(1785年)。着重论述疫疹证治,其论与吴又可《温疫论》稍有异同,取其辨证,其治则用达原饮、三消承气诸方,所创用清瘟败毒饮为治外感热病重症气血双清之名方,在临床上卓有成效。其倡导“非石膏不足以治热疫”之说,丰富和发展了疫疹治法。
二卷。清余霖撰。余霖字师愚,桐城 (今属安徽)人。少业儒,攻科举,屡试不第,遂攻医学。博览医书,长于治疗疫病。因父染时疫,为群医所误,乃发愤著书立说。见当时治疫所用不外伤寒之剂,因研读本草,见石膏性寒,有解肌表热、胃热、泻实热之功,乃恍然大悟,试用石膏重剂治疗瘟疫,取得良效。后游京师,时值瘟疫流行,用石膏治之,活人甚众。余氏积多年临床经验撰成此书。专论热疫斑疹,热疫不同于一般热病,疫疹亦不同于一般疫病,故治法也有其独特之处,而热疫斑疹,交相传易,病同症同,故其治亦同。余氏对疫疹证治颇有发明,而自谦“千虑之一得”故以名书。上卷论疫疹病源、症状辨认,阐述运气主病,肯定病从口入;下卷论述疫疹差后诸症及治疗方法,疫疹诸方析义。以为治疫不宜表下,主张重用石膏以清热毒为法,并提出疫疹形色的鉴别辨治。论疫与伤寒似同而异,论斑疹,论治疫,论治疹,论疹形治法,论疹色治法,论发疮,论妊娠病疫,论闷证,论疫疹治验等。后附“疫疹条辨”共七十条,前五十条为热疫正病、正治之法,重点通过清瘟败毒饮一方,随证加减;后二十条是疫后调理法。余氏认为“火者疹之根,疹者火之苗”,故立清热凉血、泻火解毒为疫疹的治疗大法。余氏为温疫治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创制的温疫治法亦为后世所沿用。有乾隆五十九年 (1794)手抄本、乾隆年间原刻本、光绪五年 (1879)刻本、光绪二十六年 (1890)坊刻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