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1499—1566),字窒甫,号淡泉。海盐武原镇人。明嘉靖元年(1522)乡试第一。次年举进士,授兵部职方主事,晓知兵事,日披故牍,尽知天下阨塞、士马虚实弱强之数。尚书金献民令其撰写的《九边图志》,为时人争相传抄,名噪一时。张孚敬执政,拟任郑晓为翰林,郑晓以父亲去世,归里不应。许赞为吏部尚书时,调郑晓至吏部,任考功郎中。因郑晓除去乔佑等十余名与严嵩关系密切的人,又反对严嵩之子严世藩为尚宝丞,引起严嵩不满,被贬为和州同知。不久,调任太仆丞,历任南京太常卿、刑部右侍郎,旋改为兵部右侍郎兼副都御史,总督漕运。时倭寇进犯江淮,漕运受阻,通州人顾表通倭为奸,郑晓悬重赏捕戮之。又募盐民为兵,在泰州、瓜州等口岸设防,在通州、如皋、海门等地连败倭寇,最后围歼于狼山前后,斩倭寇900余人。以功召为吏部左侍郎,后升为南京吏部尚书。因其通晓军事,改任右都御史,协理军机大事。在兵部尚书杨博出征期间,郑晓掌管兵部。旋任刑部尚书。时严嵩兴大狱,重典宽假,每同郑晓对立。初,在京军民的诉讼状,须先投送通政司,再由法司判决。后因严嵩胡作非为,各司不遵此规。郑晓提出按原规章办,与巡按御史郑存仁发生争论,各不相让。严嵩乘诏未下之隙,假意奏请要让贤引退,激起嘉靖皇帝对郑晓的不满,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四月十九日被罢落职。
郑晓精通经学、术数及国家典故,甚孚时望,因受权贵倾轧阻扼,不能施展抱负。落职还乡后,居百可园,园名取意于汪敬民“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穿着布衣,与乡里父老来往交游。著作有《吾学编》、《徵吾录》、《古言》、《今言》、《郑端简公文集》、《郑端简公奏议》、《史论》、《策学》、《禹贡图说》等。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九月十四日卒,享年六十八岁。卒后葬海盐欤城构塍。隆庆初年,追赠太子少保,谥端简。
《今言》4卷,计344条,明郑晓撰。书中所言,涉及明代洪武至嘉靖180余年事,凡国政朝章、兵戒邦计、治河漕运,边事倭情,于耳闻目睹之余,并笔之于书,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记录,虽系“杂史之支流”,然却可补正史之缺佚,纠其谬误,为研究明代前期政治、经济军事等提供了颇为宝贵的资料。如第44条,以内阁辅臣解缙系诏狱为发端,言及20余例成为明代后期法律的故事,颇具史料价值。本书作者曾总督漕运,书中3处记述了他治河漕运的见的与方略,其中不乏远见卓识。郑晓在任兵部尚书期间,边事频仍,书中既谈到了瓦刺的崛起、南侵及其内部争斗,又叙述了“东虏”的侵扰,东南沿海的倭情,如将本书涉及边事所记联系起来,一幅明代前期较为完整的边患图即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无疑为研究这个时期民族矛盾的产生、演变,对后世的影响提供了绝好的材料。《今言》单行本世所罕见。嘉靖四十五年(1522),郑晓的外甥项笃寿为《今言》梓行,是为最早的刻本,这是今天所能见到的唯一单行本,现珍藏在北京图书馆。1984年中华书局印行的《今言》,以民国二十七年(1938)上海涵芬楼影印《纪录汇编丛书》中所载《今言》为底本,通校了项笃寿刻本,整理后而成书。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