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诸宗,从印度流传中国者,为三论宗、法相宗、净土宗、戒律宗及密宗。

(一)三论宗所直接依据的典籍,是龙树著的《中论》、《十二门论》及龙树弟子提婆所著的《百论》,此三论在六朝时由鸠摩罗什译成中文,隋朝嘉祥大师作疏,自是以后,三论宗乃盛行。三论的主要内容是一面批评外道(不知法我二空之理的叫外道)及小乘(毗昙知我空,不知法空,俱舍法空仍不澈底,成实已明二空,而照犹未尽),一面阐明大乘正义,即“空”的原理。此宗思想,导源于般若部诸经。

(二)法相宗又名唯识宗,所依典籍有六经十一部论,而以《解深密经》、《瑜伽论》、《唯识三十论》为最重要,此宗中国人著述,则以玄奘的《成唯识论》、窥基的《成唯识论述记》及《因明大疏》为代表。此宗教义,就是主张宇宙万有,均为心之所变,而以站在自我人格背后的“阿赖耶识”(分识为八: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第七识时时思量有个我在,即执第八识为我)为显现万有的心的本体,本质上不外是纯粹的主观唯心论(说明方式与西洋的主观唯心论稍有差别,西洋的主观唯心论,认为一切外物都是感觉印象的集合,但唯识论却承认器世间在前六识感觉经验之外,而仍在第八识之中,不离识而存在)。

(三)戒律宗,即律宗。佛教信徒所遵守的戒条,叫作戒律。戒律的解释,因宗派而不同,但是,一般所谓律宗的律,多系指小乘的戒律说的。这种戒律完全译成中文的有《十诵律》、《四分律》、《僧祇律》、《五分律》等四种,而以《四分律》最为通行。《四分律》又分成了三派,其代表人物是:一、终南山的道宣律师;二、相州日光寺的法砺律师;三、洛阳西太原寺的怀素律师注d。以道宣派为最占势力,号称南山宗。道宣援引法相宗的教理来解释《四分律》,故该宗在哲学上无独立的意义。

(四)净土宗,因教人信奉念佛法门,发菩提心,往生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故名。念佛缘因出于《起信论》,后来龙树、世亲也论到过念佛。中国开宗,起于东晋慧远,他曾在庐山结莲社。魏时昙鸾继之,学长生于印度来华僧人菩提留支,留支授以净土教义。唐时道绰善导又继续昙鸾,提倡专修净土法门。此宗哲学上也属于主观唯心论,而宗教性更浓厚,其主张念佛,系认为先验的虔诚,即菩提心的“称念”可以解脱罪恶,往生净土。重要经典为《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称为“净土三经”。中国人的著作有昙鸾的《往生论注》,道绰的《安乐集》及善导的《观无量寿经疏》等。

(五)密宗,又称真言宗,唐开元后始传入中国。此宗原分《大日经》与《金刚顶经》两派。《大日经》派善无畏东来,传道于中国一行禅师。《金刚顶经》派有印度人金刚智及不空两师弟来华,后传至惠果,即将两派合而为一。此宗行道作法,灌顶传授,过于神秘离奇,明代特申禁令,不许传授,后来只有日本尚传此宗。哲学上此宗也属于唯心论,它认定主观与客观,心与物,是一体的,不但众生均具佛性,就是我们的肉体手足,也是佛陀的肉体手足。

注d 编者按:西太原寺在长安。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