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俗姓陈,本名袆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河南洛州缑氏县(今偃师县)人
  • 出生日期:602年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佛学家、翻译家。俗姓陈,本名袆,河南洛州缑氏县(今偃师县)人。少家贫,与出家的次兄捷法师住洛阳净土寺。11岁既熟读《法华经》、《维摩经》。17岁出家。22岁在成都受具足戒。之后游学荆州、赵州。贞观元年(627)到长安,研讲《俱舍论》。因感当时佛教中关于“法相”学说互有矛盾,欲以《瑜伽师地论》融会,便决心到印度求法。贞观三年(629)从长安出发,经兰州、瓜州,过玉门关五烽,渡莫贺延沙碛,到达今新疆哈密、高昌、焉耆、库车、阿克苏等地,又经今塔什干等地到达北印度,且行且学,历时4年,到达中印度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后,又遍学印度唯识,中观诸经论达5年之久,被推崇为精通三藏之十德之一。以后又开始到南、东、西印度参学达4年。回到那烂陀寺为寺僧众讲《唯识抉择论》、《摄论》,著《会宗论》三千颂,融通大乘佛教瑜伽与中观学派;又应戒日王之请著《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破斥南印度小乘说。在曲女城摧破当时印度各宗各派,被尊为“大乘天”和“解脱天”。决意回国,又历经艰难,过葱岭东归到于阗,应于阗王之请停7、8个月,日夜为于阗佛教徒讲《瑜伽论》、《对法论》、《俱舍论》、《摄论》四部佛教唯识学的基本论著。

于贞观十九年(645)正月回到长安,开始了长达19年的译经生涯。所译经典共75部,总1335卷。他奠定了中国佛教唯识学说,成为唐代法相宗(又名瑜伽宗、唯识宗)的创始人。他曾应东印度童子王之请,将《老子》、《大乘起信论》译成梵文,传到印度,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还培养了众多弟子,最著名的有神昉、嘉尚、普光窥基等。其中,窥基曾会糅印度唯识七家之说著成《唯识论》等,是后世研究佛教唯识学的圭臬。还应唐太宗之请,口授由弟子辩机撰成《大唐西域记》。玄奘的生平事迹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有系统记述。由唐慧立撰,成书于唐武周垂拱四年(688年),共10卷,前5卷叙述出生、出家、西游等,后5卷叙述译经及社会关系等。其中详述在高昌、于阗等情景,很生动。大约9—12世纪由当时别失八里僧人胜光译成回鹘文本,残卷于1930年前后在新疆发现。现还有英、法文本等。

玄奘作品

大唐西域记 [ 玄奘 ]

简称《西域记》,或称《西域志》、《西域传》、《西域行传》、《玄奘行传》、《玄奘别传》。唐释玄奘(602—664)述,释辩机编。十二卷。玄奘俗名陈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俗称唐僧,通称三藏法师,佛教法相宗创始人。辩机为道岳法师弟子,曾参予玄奘译经,后被腰斩。书成于唐贞观二十年(646)。以玄奘赴五天竺(今印度、巴基斯坦一带)求法亲历和闻见的一百三十八个城邦、地区、国家为目,记其历史、地理、交通、物产、民俗、文化、宗教、政治、经济等情况,于摩揭陀国,叙述特详。 凡十二万余字。范围西抵今伊朗,南达印度半岛和斯里兰卡,北至中亚南部和阿富汗北部,东至孟加拉一带。为研究佛教、中国新疆和中亚、南亚社会历史(特别是印度)与中西交通的珍贵文献。亦有助于深入研究唐三藏和《西游记》以及唐代西北民族历史。有《四部丛刊》影宋梵英本、文学古籍刊行社影明《径山藏》本等。一九七七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刊有章巽校点本。一九八一年中华书局刊有向达辑敦煌、福州藏、金藏三残本影印合刊本,有日、英、法等文译本。 查看详情>>

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玄奘 ]

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一卷,唐玄奘传,有序及唐不空译莲花部普赞叹三宝,内题梵本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尾题本作语,编号二五六。 查看详情>>

缘起经 [ 玄奘 ]

一卷,唐玄奘译。小乘部之摄。释十二因缘之义。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