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周潜川著,《丹医秘授古脉法》站在尚古、复古的立场上,对王叔和及从那时开始使用的“独取寸口”的脉诊方法持严厉的批判态度;并给出了所谓“古代诊脉之法”的具体内容——即“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合计二十部脉的诊法与主病。不管这种“分经候脉”的诊脉方法是不是汉以前或王叔和《脉经》之前的文化遗存,但确属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传世医书中所看不到的内容。换言之,这个“抄本”确实具有极高的价值。 查看详情>>
《佛点头脉诀》为西府名医王秀春(1884-1954)所传,概寓意诊病速效和济世活人之功,开始只在师徒和家内传承。受中医政策的号召,王氏第二代王效,第三代王周兴已特将该脉诀公诸于世,以供传习。 查看详情>>
脉学著作。全称《石顽老人诊宗三昧》。1卷,共12篇。清·张璐(石顽)著,由其子张登整理编纂而成。成书于1689年(康熙28年)。张璐认为人身有病,莫不见之于脉。此书以论述脉理为主,首先阐明脉学宗旨,以下分别列述医学、色脉、脉位、脉象、经络、师传、口问、逆顺、异脉、妇人、婴儿共十二篇。其中“医学篇”,对金元四大家以及《脉经》、《紫虚脉诀》、《诊家枢要》、《濒湖脉学》、《诊家正眼》等前人脉学著作,均有所论述。张璐认为习医和学习脉诊,如“入门宗派不慎,未免流入异端”,所以他提出要“以三昧水涤除尘见”,意即编写此书,应尽可能抉取脉学精华,指导学医者得到脉学的正宗,故以《诊宗三昧》为书名。本书第七篇“师传三十二则”,详述浮、沉、迟、数、滑、濇、虚、实、弦、缓、洪、微、紧、弱、长、短、大、小、芤、濡、动、伏、细、疾、牢、革、促、结、代、散、清、浊三十二脉;第八篇“口问十二则”,列述古今辨证论脉之异同;书中论述异脉、妇女及婴儿诸脉亦颇精要。全书分析脉证比较全面深入,反映了张氏独特的脉学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脉学著作中具有一定的影响。但他在评论前人的脉学专著方面,每多贬词,给读者以自诩而不够客观的印象。书中并掺杂了个别封建迷信内容,如作者在介绍清脉、浊脉时,没有完全摆脱太素脉那一套欺人之谈。此书有多种刊本,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查看详情>>
诊法著作。明李中梓撰。二卷。中梓有《内经知要》 已著录。李氏以《内经》、《难经》理论为主,兼采各家之说,参以己见,于崇祯十五年 (1642) 撰成此书。原刻本已散佚,后由其门人尤乘加以增补,收入《士材三书》 中。卷一四十七篇,主论脉学基本理论及其临床应用,并择叙望、闻、问三诊。卷二两篇,以四言歌诀形式主论二十八种脉象,并对高阳生《脉诀》 进行辨误,末附 “脉法总论”。对王叔和、朱震亨、滑寿、李时珍等诸家脉学理论,予以研讨,并有发挥。对脉象描述生动形象,辨析精详,文字简要,颇为后世所重,流传较广。有康熙六年 (1667) 大盛堂刻本,光绪十三年 (1887) 上海江左书林刻本,一九五八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查看详情>>
脉学著作。1卷。元·滑寿撰,约成书于1359年(至正19年)。本书首论脉象大旨及辨脉法,包括左右手配脏腑部位、五脏平脉、四时平脉、三部所主、诊脉之道等内容。其中“诊脉之道”一节,滑氏阐述持脉的要领及察脉法等,颇多独到的见解。而在切脉方面,滑氏所归纳总结的“举”(轻手切脉,相当于浮取法)、“按”(重手切脉,相当于沉取法)、“寻”(不轻不重,介于浮取、沉取之间的中取法)三法,尤为后世医家所重视和效法。继之分析浮、沉、迟、数、虚、实、洪、微、弦、缓、滑、涩、长、短、大、小、紧、弱、动、伏、促、结、芤、革、濡、牢、散、细、代等二十九脉脉象及其主病。后述妇人及小儿脉法,论述简明扼要。此书有清·周学海评注本,周氏于卷后附录“诸脉条辨”(出程文囿《医述》)及“持脉总论”(出李中梓《士材三书》)。该书有周氏医学丛书等数种木刻或石印本,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影印本。 查看详情>>
诊法著作。清管玉衡撰。二卷。玉衡字侗人。为使脉理昭彰易学而著此书。刊刻于一九二三年。约万余字。分三十二个专题论辨脉理及诊脉之法。首辨诊脉大法,为脉法大略;第二至七辨,宗滑伯仁之六脉而著其所统,共叙二十九脉,每脉各注其阴阳所属,肖其形象,对芤、动、牢、革等难明之脉则详加描述;第八至十二辨,详叙十二经源流,不只述脉所流行之处与诊脉之法,如辨肺经条,不但论及肺之经脉走行与诊脉法,而且对肺之体用、主病、证候亦有阐述;第十四至三十二辨,论及人迎气口、男女脉异、老少脉异、候胃气脉法、有脉无脉等脉情变化及切脉法等。叙述简明扼要,为中医入门书。有《三三医书》本,《珍本医书集成》本。 查看详情>>
诊法著作。明王绍隆撰,清潘楫辑注。二十一卷。绍隆武林(今浙江杭州)人。楫为隆之门人,以平日先生所教者辑录并注解之,后附以方药,意指挑其灯而续其焰,故名。初刊于顺治九年(1652)。首取崔嘉彦 《四言举要》 予以注释。后分论血脉隧道、法地合心、始生营卫、气动脉应、寸口大会、男女定位、七诊九候、四时胃气、平和迟数、内外诸因、各脉形象、各脉主病、脉病顺逆、外感内伤各脉证、奇经八脉、反关脉、真藏脉等,凡八十一篇。另有补遗各证疗法、望闻问切、辨舌、医范、病则诸篇。因脉及证,因证及方。注文多据经典及张洁古、刘完素、朱丹溪、李东垣诸家学说,并结合个人经验,内容较详备。为研究中医诊断学的参考文献。有顺治九年刻本,《中国医学大成》 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