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禹贡长笺 [ 朱鹤龄 ]

十二卷。清朱鹤龄撰。《禹贡》系《尚书》重要篇目之一,主要内容详见《禹贡指南》条。鹤龄诠释《禹贡》,首列二十五图,自禹贡全图以及导山、导水,皆依次随文解释。该书引证翔实,创获颇多,于贡道、漕河经由脉络,剖析颇具条理,唯其说解山川地理,荦合乖误者,时亦有之。此书诠释《禹贡》,较宋、元人着述为胜,而不及胡渭《禹贡锥指》之精密。此书现存有手稿本,藏上海图书馆。 查看详情>>

周礼纂训 [ 李钟伦 ]

二十一卷。清李钟伦撰。李钟伦字世得,福建安溪人,大学士李光地之长子。康熙举人,未仕而亡。初受三礼于叔父李光坡,并受父指授,多与宣城梅文鼎、长洲何焯、宿迁徐用锡、河间王之锐、同乡陈万策讨论,对三礼造诣颇深。除着有《周礼训纂》外,还有《诗经测仪》、《经书源流歌诀》、《三礼经测义》。《周礼训纂》体例与其叔父李光坡《周礼述注》相似,详为由《天官》至《秋官》五官注疏,加以训义。《考工记》因河间献王所补,非周公之古经,缺其不注。对名物制度不甚加意,故往往考证不详。但也不乏精论,如对“巾车重翟”,“锡面朱总”、“压翟勒面绩总”,“安车彫面鹥总”,解释颇为散乱。解“辨”、“禘祫”、“社稷”、“学校”诸篇,皆考证详核,解“司马法”考证尤为精核。李钟伦又明于推步之术,其训《大司徒》“士圭之法”,认为百六十余,竟差一寸。《周礼训纂》凡所诠释,用词简要,多得“礼”意,是研究《周礼》较好的一部参考书。版本有乾隆中成云山房刊本、乾隆翰林院抄四库底本。 查看详情>>

周礼疑义举要 [ 江永 ]

七卷。清江永撰。江永字慎修,学者称慎斋先生,安微婺源(今属江西)人,为县诸生三十年,后弃举业,课徒授业,着名学者戴震、金榜皆从其受业。好学深思,长于比勘,被后治汉学者奉为先河。江永博通古今,精于音韵,经学、天文、地理、步算、钟律,尤精《三礼》。潜心经学,着述终志。治学以注疏为主,博采众家,融会贯通,力戒空谈。平生着作颇丰,除着有《周礼疑义举要》外,还有《礼书纲目》、《礼记训义择言》、《仪礼释例》、《群经补义》、《古韵标准》、《律吕阐微》、《春秋地理考实》、《乡党图考》、《音学辩微》、《河洛精蕴》、《推步法解》、《江慎修数学》、《中西合法拟草》、《清亡政衍历辨》、《历学补论》。江永《周礼疑义举要》融会郑玄《周礼》注,参以新说,于经义多作阐发,对《周礼》所涉名物制度多有发明。如《秋官》解“史”,颇合于史实。对历来争议纷纭的“九赋”、“三农”、“四望”、“九献”等解释确切,其《解考工记》二卷尤为精核。于车制尤详,以后解说者,多失其意。江永对天文、地理、算术、律吕精研毕生,因此,《周礼疑义举要》考证详实。许作屏在《周礼疑义举要》序中称“郑康成为《周官》功臣,贾公彦为郑康成功臣,而先生为郑贾之功臣也”。版本有:清抄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敷文阁丛书本;守山阁本;延古楼黄鉴唐刊本;1791年许作屏刊本;《丛书集成》初稿本。 查看详情>>

周礼述注 [ 李光坡 ]

二十四卷。清李光坡(1651-1719)撰。李光坡字耜卿,号茂夫,福建安溪人。大学士李光地之弟。杭世骏《榕城诗话》称其家居不仕,潜心经学。学说皆宗宋儒,专治“三礼”。着有《三礼述注》、《白轩文编》等。《周礼述注》为《三礼述注》之一篇。此书取郑玄、贾公彦《周礼注疏》之文,删繁举要,以溯训诂之源,又旁采诸家,参以己见,阐发创意。不足在于,对郑玄注贾公彦疏名物度数之文多处削删。然鉴于熙宁之新法,常牵引末代弊政,支难诘驳,对郑、贾之《周礼义疏》多所攻击,议论盛而经义则随之淆乱。《周礼述注》虽不及汉学之博奥,亦不如宋学之蔓衍,然理明而词达,多标举制作之义,词旨简括,有利于初学者。有原刊本。 查看详情>>

周官禄田考 [ 沈彤 ]

三卷。清沈彤撰。沈彤字冠云,号果堂,江苏吴江人。师从何焯。乾隆初,试博学鸿词科不遇,被邀修纂《三礼》,《大清一统志》,书成仪叙九品官,不仕归故里。学问根底深厚,通贯群经,尤精《三礼》而《三礼》之中,又精考证《周官》典制,《仪礼》丧服。除着有《周官禄田考》外,还有《仪礼小疏》、《春秋左传小疏》、《尚书小疏》、《果堂集》、《周经》、《本论》、《气六考略》,并参编吴江和震泽二县县志。《周官禄田考》是沈彤考释周朝官职禄田制度的着作。自从欧阳修指出《周礼》“官多田少,禄且不给”,后来学者,多沿用此说,少有异疑。即有疑者,不过以“摄官”为词。只有沈彤详考周制,予以辨之。提出:“周官之命者必有禄,禄必称其爵而给予公田”。沈彤《周官禄田考》于周官职禄田考证,凡爵、田、禄之数,均以经文为主,不见经文的,则求于《注》,不见于《注》的,则据经起例,推阐旁通,补经文所无。每卷先列所求之数,“定公田之数以井数,定禄之数以其等,定爵之数以序官,定爵之等以命数,等禄之等以爵等亦以命数”。卷一《官爵数》,详考周官内外之设,每官官等级、人数,统计推算极为精密。卷二《公田数》,考周官王畿及周朝各内外侯国、邑所属之公田之亩数。卷三《禄田数》,考各内外官得禄田之亩数,均极为详核。并附以问答形式和考证解说。《周官禄田考》虽专门研究周代禄田制度,但在考据中也连类推阐相关的经义。虽未疏注全书,也备成一家之言。《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沈彤《周官禄田考》“精密淹通,于郑贾注疏以后,可为特出”,颇为中肯。有学者认为此节超出王鸣盛《周礼周赋》,有的认为亚于惠士奇而醇于万斯大。《周官禄田考》是研究周代官职禄田制较完备一部着作。版本有:1750年顾君声、波灵胎同校精刊本;1751年6月重校刊本,后附沈彤重校跋;阮刻经解本。 查看详情>>

御纂朱子全书 [ 朱熹 ]

理学著作。宋朱熹著。清李光地、熊赐履等奉敕编。六十六卷。分《为学》、《四书》、《六经》、《性命》、《道德》、《天地》、《阴阳》、《鬼神》等十九门。宋代理学,以程朱之学为正统;宋儒文集、语录,惟朱熹卷帙最繁。其中未定之说,先后互异;门人记述,彼此不同,学者各据一端,众说纷纭。康熙皇帝尊崇朱熹之学,乃诏李光地等集各书中有关朱熹的字句,摘取精要,删削繁文,以类排比,汇为全书,以便学者。该书系统地反映了朱熹的理学思想。认为“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心包万理,万理具于一心”。强调“理者天之体,命者理之用,性是人之所爱,情是性之用”。编纂者认为,此书为学者“入圣之阶梯”,“穷经之指要”(《御纂朱子全书·上表》)。是研究朱熹理学思想的主要著作。有《古香斋袖珍十种》本,《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 查看详情>>

御纂性理精义 [ 李光地 ]

十二卷。清胡广奉纂。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决定编修是书。胡广等受命编修《性理大全书》,书成庞杂冗长,唯恐贻误后代。又特命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等,刊正其书,亲加理订,并时以己意,综合成书,名曰《性理精义》。康熙五十四年八月四日,书成表进。五十六年二月初一日,亲为制序颁行。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谕令各省督抚学政,转地方官,及各学教官,于书院家塾以《性理精义》、《圣谕广训》为课读讲习之要。是书汉本,《四库全书》已着录。此国本则当时满州儒臣所译,唯不着姓名爵里。其奉旨开列诸臣衔名,此满本遗漏武英殿缮写,翰林院编修,徐葆光一人。是书共分十二卷:一卷,太极图说;二卷,西铭、正义;三卷,皇极经世书;四卷,易学启蒙;五卷,家礼;六卷,律吕新书;七八卷,学类;九卷,性命类;十卷,理气类;十一十二卷,治道类。书的格式、体裁,皆与汉本相同。其翻译有新旧之分,旧法大要在人物名词,多对音不翻,如人名、地名、书名之类,然书籍之类,间也有译之者,如《西铭》、《易学》、《启蒙》,对音不译,《通书》、《正蒙》,对音又添书字。《太极图说》、《律吕新书》与《御纂性理精义》半对音,半译义。《皇极经世书》、《家礼》、以及《学类》、《性命》、《理气》、《治道》等类,光译义不对音。以上,清初旧法就是这样的。但到乾隆时,增订,新语,始将对音,旧语应改翻的,陆续制定,如本书《性理精义》,译为(满文略)。有康熙内府刻本。 查看详情>>

日知荟说 [ 乾隆 ]

全4卷。乾隆元年(1736年)成书,有武英殿本、《四库全书》本行世。全书约5万字。均为作者于登极继帝位之前,即25岁之前读书思考、研究经史、探索问题时之心得笔记。据作者该书序文说:“予禀承庭训,懋学书斋,留连往复于六经四子之书,求其义蕴精微,旁搜诸史通鉴,考定得失,区明法戒,以致儒先诸论,词苑菁华,莫不遍览。虽究心探索,餍饫其中,然考之古圣贤躬行实践之学,盖恧焉而未逮。自十有四岁学属文,至于今又一纪矣。四卷二百六十则。分别论述帝王治国和教化天下之民的要旨,阐述天人性命的道理,礼乐法度的制用,古今得失的为政历史事迹等。此书广集历代帝王家教、政教之训诫,内容详实。成书后曾用于宫廷皇太子教育,亦颁用于宗学作为政治、道德教育读物。 查看详情>>

御览经史讲义 [ 乾隆 ]

三十一卷。清爱新觉罗·弘历敕编。乾隆二年(1737),弘历特诏翰林詹事六科十三道诸臣轮奏讲义。或标举经文,下列先儒义疏,阐明其理蕴;或节取史事,下列先儒评语,辨析其得失。大略如宋人讲义之例。在轮秦讲义过程中,弘历认为敷陈中理者,加以嘉勉;认为持论未当者,则召对指示,命复缮写以进。故讲义虽出众手,但也代表弘历的观点,弘历有折中群言之功。该书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等。 查看详情>>

御定孝经衍义 [ 顺治 ]

一百卷。清爱新觉罗·福临和爱新觉罗·玄烨等御定。是书为顺治十三年(1656)奉敕所修,至康熙二十一年(1682)告成。圣祖亲为鉴定,并为之作序,然后颁行。是书体例,全仿真德秀《大学衍文》。书首冠以衍经之序、述经之旨二篇,不入卷数。其他内容具体分为:至德,以五常分为五子目;要道,以五伦分为五子目;教所由生,以礼乐政刑分为四子目;天子之孝,以爱亲、敬亲为纲,爱亲分子十二,敬亲分子目十四;诸侯之孝,分子目四;卿大夫之孝,分子目五;士之孝,分子目四;庶人之孝,分子目三。皆以爱亲、敬亲为首末二卷,以大顺之征终篇。是书大旨在于推崇《孝经》,笃近而举远,推己以及人,贯通万物,兼赅本末。于天子之孝,推演尤详。是书有《四库全书》本、摘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等。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