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外经微言 [ 陈士铎 ]

养生著作。原题岐伯天师传,陈士铎述,实为后人托名之作。撰者与成书年代已无可考。原书目录始见于《汉书·艺文志》。全书分为9卷81篇,正合《黄帝内经素问》卷篇数。分述养生、经脉、脏腑、阴阳、五行、四时、运气、病因病机及治则等内容。所论与《内经》相承,亦有不同之处。其中有部分养生专篇,如命根养生篇,论述了养生之道首要慎精,精动由于心动,心动之极则水火俱动,因此安心才能利精;红铅损益篇,论述了方士采红铅以接命之理;善养篇,论述了调四时则病不生,不调四时则病必作,及养阳而不损于阴,养阴而不损于阳。书中所论,简明扼要,对于中医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有一定参考价值。现有清精抄本,1984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查看详情>>

推求师意 [ 戴思恭 ]

医论。明戴思恭 (1324—1405)撰,汪机编。二卷。思恭有 《秘传证治要诀》 已著录。本书所论均本于其师朱震亨之意,予以推求阐发,发其未竟之意,故名。成书于正统八年 (1443)。卷上有论述消渴、喉痛、疝、肠痈等二十七种病证,卷下有论述大风、痛风、内伤、小儿脉、安胎、恶阻等三十一种病证。包括内、外、喉、妇、儿科之病证。对各类病证的病因、病机、治法的论述,均本于朱氏之意,参以己见,予以发挥。对朱氏临证以“阳有余阴不足”立论,而重在养阴的学术观点,分析透彻。对后来汪机的 “营卫论”有一定影响。本书世无传本,嘉靖中汪氏于歙县得其本而抄录,予以编次,并提书名。由其门人陈桷校刊。有嘉靖十三年 (1534) 陈桷刊 《汪石山医书七种》本。 查看详情>>

推篷寤语 [ 李豫亨 ]

养生类著作。明李豫亨撰,清王寿芝节录。一卷。豫亨字元荐,云间 (今江苏松江) 人。幼习儒,喜博览,涉诗文、兵法、养生等,终不得志。隆庆四年 (1570) 始捐举业,以鸿胪谒选,乘舟自苏赴京,途中将夙昔所得汇而成书,共十卷。载测微、原教、本术、还真、订疑、町政、往来论学函牍诸篇。此节录本选自原教、本术两篇。所载与医药、养生有关。凡五十七则,近万字。首载原养生之教,旁征博引,杂谈慎动、慎行、知足知止,忌纵欲、惜自身等摄生之理。次载本医药之术,摘自有关医药方剂的短论,亦为一般性医学常识。论述简捷,文辞精练,具有杂记性质。有民国十三年(1924)杭州三三医社排印《三三医书》本。 查看详情>>

推拿抉微 [ 涂蔚生 ]

推拿专著。涂蔚生撰。4卷。作者在夏云集《保赤推拿法》一书的基础上,参考《推拿广意》,以及唐容川、陈紫山、陈飞霞等人有关推拿论述编成。第1卷(集)介绍认症法;第2卷论述推拿(手法);第3~4卷为儿科多种病症的药物处方。书中所附作者评述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928年由上海千顷堂书局出版石印本。 查看详情>>

痰疬法门 [ 李子毅 ]

清·李子毅撰。子毅字庆申,楚北斩水人,是书首列痰疬总论。大致谓轻微易治者,痰子也,迟重难愈者瘰疬也。次述痰疬鉴别法,外治法门,内治法门,禁用须知。如灯火,禁戒须知。如饮食、服药,宜忌物品。痰疬医案,末附杨梅验方、喉蛾捷诀等类。皆从先生平时所得经验,先辨原因,次详治法,终述医案,末附验方。文义简当,不感艰涩,与《疬科全书》合一刊行,相得益彰,诚医家之宝筏也。 查看详情>>

痰火点雪 [ 龚居中 ]

又名《红炉点雪》。内科著作。明龚居中撰。四卷。居中字应园,金溪(今属江西)人。对内、外、儿科均有所长。撰有《外科百效全书》、《幼科百效全书》、《小儿痘疹医镜》等。是书始刊于崇祯三年(1630),约八万二千字。卷一、二论述痨瘵各种主证、兼证的证治。在每条证论之后,各列主方、捷方,并附治验,说明证治、从治,各有所宜。卷三除列治则与杂证补遗外,又叙述痰火痨损的脉候,兼列补泻用药等项,示人以准则。卷四为灸法禁忌及气功。龚氏认为劳伤精气血液遂致阳盛阴亏,火炎痰聚。持标本论,认为火为痰之本,痰为火之标,而阴虚又为致火致痰之本。又立水亏火炽金伤之论,提出益水清金降火治疗原则。强调辨证要“以脉验证,因证立法,由治而定方”。对防病治病均有参考价值。为重要的内科著作,其法仍为临床医生所遵循。有清嘉庆十八年(1813)白鹿山房校刻本,道光二年(1840)平远楼刊本,一九五八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查看详情>>

太医局诸科程文格 [ 何大任 ]

九卷。宋何大任编。何大任,南宋嘉定间 (1208—1224)曾供职于太医局,成安大夫特差判衔。此书为当时考试医科学生的问答程式,又名 《太医局诸科程文》、《太医局程文》。此书原作者不详,《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因前有何大任序并《太医局诸科程文格原牒》,据以断为何氏所编。宋代十分重视医学,自北宋仁宗皇祐中即命孙兆、林亿、高保衡等校刊古来医经典籍,颁行天下,垂为程式。神宗熙宁九年 (1076)置太医局,元丰间置提举判局,设三科:方脉科、针科、疡科,作为春试学生的辅导考试内容。崇宁间医科考试归国子监管,分三场:第一场问三经大义五道,第二场考方脉及临证运气各二道,针科、疡科试小经大义三道,运气二道,第三场假令治病法三道。南宋乾道中取消太医局,仅存医学科,直至绍熙二年(1191)复置太医局,考试以墨义为第一道。此书按当时考试的六个命题分为六项内容,含墨义九道,为医学理论基础;脉义六道,为诊脉学基础;大义三十七道,为天地之奥与脏腑之源,即自然变化与人类健康关系等; 论方八道,为方药理法;假令十八道,为因证处方之法;运气九道,为自然运行与人身感应之理。此书虽为当时考试程式,但对于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论述精详,理法严谨,故可为习医参考。有 《四库全书》本,清光绪四年 (1878)当归草堂医学丛书本,1905年上海六艺书局石印本。 查看详情>>

圣济总录纂要 [ 程林 ]

二十六卷。宋徽宗敕编,清程林删定。程林,字云来,休宁 (今属安徽)人。原书 《圣济总录》卷帙浩繁,久而脱佚,程林购求得到三本残卷,加以整理补充,删汰繁冗,辑成此书。与原书相比,此书更为精要、科学。原书中有些关于烹沙炼石、嚼柏咀松的荒诞内容及宿命观点,程林一概加以汰除,只保留其中较合理部分。卷一、卷二诸风门,卷三、卷四伤寒门,卷五疟疾门,卷六泄痢门,卷七咳嗽门,卷八吐血门,卷九膈气门,卷十水病门,卷十一黄疸门,卷十二心痛门,卷十三虚劳门,卷十四骨蒸传尸门 (虚劳五蒸、骨蒸肺痿、传尸骨蒸、传尸劳),卷十五大小便门,卷十六脏腑虚实门,卷十七面体门,卷十八眼目门,卷十九口齿门,卷二十痈疽门,卷二十一疮肿门,卷二十二伤折门,卷二十三妇人门,卷二十四产难门,卷二十五小儿门,卷二十六神仙服饵门。每门前有总论,然后根据各种具体症状列出诊治医方。此书保留了许多古代医方,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是一部有影响的医学文献。有《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圣济总录 [ 佚名 ]

中医方书类著作。全书200卷。载方两万余首。宋徽宗赵佶组织医官撰写而成。约成书于宋徽宗在位的末期。宋徽宗赵佶曾留意医学,于1118年(重和元年)撰有《圣济经》10卷,其后,又召集全国名医,收集民间经验良方,选辑“内府”所藏秘方,汇编成此书。该书几乎把汉以后的方书收罗殆遍,并经剔选后搜集成书,载方两万余首。是一部大型医方书著作。该书以病分门,门各有论,先论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后列方药和治法。卷一至卷二为运气,卷三至卷四为叙例、补遗和治法,卷五至卷四十为风、痹、寒、渴、疟等外感诸病,卷四十一至卷五十四为脏腑诸病,卷五十五至卷一百零一为内科杂病,卷一百零二至一百二十四为五官及咽喉诸病。卷一百二十五至一百四十九为外科诸病,卷一百五十至一百六十六为妇人妊产诸病,卷一百六十七至一百八十二为小儿诸病,卷一百八十三至一百九十为乳石、补益及食治,卷一百九十一至一百九十四为针灸,卷一百九十五至一百九十七为符禁,卷一百九十八至二百为神仙、服饵。 查看详情>>

太平圣惠方 [ 王怀隐 ]

简称《圣惠方》,100卷。北宋翰林医官五怀隐及副使王祐、郑彦,医官陈昭遇等奉宋太宗诏令编纂。自太平兴国三年 (978)始,到淳化三年 (992) 完成。宋太宗赐名 《太平圣惠方》,并亲自为之写序,记述该书编撰经过。全书分1670门,方16834首,约282万条。包括诊法、处方用药、五脏诸病、内、外、妇、儿、服食、丹药、外益、针炙等内容。每一病证先列 《诸病源候论》 的论述,对病因病机,疾病证候,方剂药物进行理论的阐述。该书重视 “脏腑疾病”,置于所载各种疾病之首,有别于前人。并首记 “五脏用药”。另外关于外科五善七恶之说,小儿急、慢惊风的分辨,眼科 “开内障眼论” 所载白内障针拨手术的详细过程,亦均为我国现存最早记载。书的又一特点,是设立专篇,阐述医德与医术的修养。本书是一部大型临床方书,反映了北宋前期医学水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临证参考价值。但因卷帙浩大,在当时不易流传。北宋中期,庆历六年 (1046)福建医家何希彭,曾选录《太平圣惠方》 中便于民用者6096方,辑为 《圣惠选方》,作为教本应用,对后世方书的发展有较大影响。该书已佚。《太平圣惠方》现存主要版本有1958年人民卫生出版排印本、日本抄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